襄阳大堤女
站在岘山看,襄阳城就像一艘劈波斩浪的战舰,昂首挺胸的迎着呼啸而来地汉江;又像一只挥出去就压根不想缩回地巨拳;逼着汉江在她的面前走了个V字型。襄阳城凭借的什么呀-------大堤,城倚堤得存,堤逶城扬名;相依为命,相得益彰。以至早在汉代的古乐府里就唱出了襄阳《大堤曲》,咏大堤的诗代有佳作。曲子的内容大多是情歌,这里就引出来一个专有的文学意象---------大堤女,襄阳大堤女。朝发襄阳城,暮至大堤宿。
大堤诸女儿,花艳惊郎目。
这是南朝宋刘义帝的第六子刘诞写的襄阳大堤女。“花艳惊郎目”,这一惊可不得了,惊了快二千年;既然惊了王子,怕也要扰官家的;这不,张柬之也惊了:
南国多佳人,莫若大堤女。
玉床翠羽帐,宝袜莲花距。
魂处自目成,色授开心许。
迢迢不可见,日暮空愁予。
张柬之是襄阳人,武后时位至天官尚书,还封了汉阳王,不敢妄测他王府后花园里有佳丽三千,但遥想一下他过眼美人无数应该没有猜错到那里去罢,南国佳人莫若襄阳的大堤女呀。张后来被武三思所媾贬死,想必临死还为家乡的大堤女迢迢不可见而空愁哩。
要论哩张柬之说的佳人莫若大堤女还有自家人夸自家人的嫌疑,那我们来看看襄阳的大堤女是怎么“惊”得嫡仙的。
汉水临襄阳,花开大堤暖。
佳期大堤下,泪向南云满。
春风复无情,吹我梦魂散。
不见眼中人,天长音信断。
李白一向无拘无束恣意汪洋的,他游滞此地同期写的《襄阳歌》可潇洒多啦,“千金骏马换小妾,笑坐雕鞍歌《落梅》”。为何酒中仙这会变得如此深沉?莫非襄阳的大堤女此时没有“惊”倒李白?仰或看惯春花秋月的大诗人见怪不怪视若无人?左看右瞅非但李白“不见眼中人”,我们似乎也只见大堤,不见大堤女呀。
此时,李白站在大堤上,昨天晚上的酒劲全消,《落梅》曲的余音犹绕梁般的响在耳旁,在这春光明媚的时候,“佳期大堤下”,并且还“春风复无情”,向南眺望,望什么?望安陆呀!“眼中人”应是安陆的许氏,如此美景,应该不会缺少“良人”的,正是这些良辰美景,这些眼前的大堤女让诗人想起了近在咫尺的安陆的家,我觉得正是襄阳的大堤女“惊”得仙人“梦魂散”的。李白在诗中因思家把大堤女藏起来了。
襄阳的大堤女真是“惊”倒了历史的一大片诗人,最有意思的是窦巩准备去大堤时先问出一句“大堤欲上谁相伴”?刘禹锡马上就回答他,“堤上女郎连袂行”;还是杜甫厚道,他在大堤上只是担心自己 “漫钓襄阳缩项鳊”怎么办?不用担心,地主孟浩然早就给游子老杜请了家乡的大堤女侍候着哩:“美人骋金错,纤手烩红鲜”;吃完了杜甫钓的大堤女做的汉江鳊鱼,孟浩然还不忘问一句晋代的美食家陆机:“因谢陆内史,莼羹何足传”--------怎么样?我们襄阳小妞烩的鱼羹比你江东的鲈鱼莼羹强多了吧!
比起前人的《大堤曲》,晚唐李长吉的襄阳《大堤曲》写得最长也最细腻,并且还是以襄阳大堤女的口气来说的:
妾家住横塘,红纱满桂香。
青云教绾头上髻,明月与作耳边珰。
莲风起,江畔春;大堤上,留北人。
郎食鲤鱼尾,妾食猩猩唇。
莫指襄阳道,绿浦归帆少。
今日菖蒲花,明朝枫树老。
可以想象李长吉肯定在襄阳有艳遇的,临走时大堤女舍不得呀,拽住诗人的袖子撒娇:郎呀,你不留点信物?
到了苏东坡眼中襄阳大堤女又是这样的一番模样:“文王化南国,游女俨如卿。洲中浣纱子,环佩铿锵鸣”。大堤女如卿大夫一般,知书明礼,品格犹坚玉之声铿锵。揣摩大苏的口气,他在襄阳或许也有奇遇的,襄阳大堤女一定给了蜀客一些什么特殊的印象,要不苏大学士不会这么称赞的,这已经不是平常的浣溪女了,倒有一些现代女性的味道。
欣赏了这么多古代的大堤女,看着眼前的襄阳女儿,我理所当然也被“惊”啦,忽然想到上面的这些诗人们假如来到了现代,漫步汉水畔还会怎么惊诧哩?不禁浮想联翩,一时兴起,揣不住鄙陋啦,咧咧二句,作小文的结束。
襄阳二三月,汉水拍城暖。
扬柳知时节,新芽迎风款。
难辨絮或云,大堤女儿满。
今日不浣沙,只为春情散。
仰望韩夫人,悠悠千年莞。 可以想象李长吉肯定在襄阳有艳遇的,临走时大堤女舍不得呀,拽住诗人的袖子撒娇:郎呀,你不留点信物?-------------没有信物,相思肯定是留下不少 我不晓历史,尤其襄阳历史,所以不敢褒奖文中所写人物。但楼主话来栩栩如生,让人读后且喜且叹——楼主国学深厚,律文齐整!
楼主的想象力更是丰富。把古时的人都刻画得如此毫发毕现,真是厉害! wzg28e 应该是老叔的诗真好wzg6 wzg6 wzg30e
[ 本帖最后由 纯情女孩 于 2-13 00:56 编辑 ] 原帖由 纯情女孩 于 2-12 17:55 发表 http://bbs.nzkd.com/images/common/back.gif
wzg28e 应该是老叔的诗真好wzg6 wzg6 wzg30e
wzg34e
襄阳二三月,汉水拍城暖。
wzg24e扬柳知时节,新芽迎风款。wzg28e 好诗 功力很深wzg24e 高人!wzg24e wzg28e wzg8f 学习学习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