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家老屋照片(现状)
陈家老屋——一个未被破坏的原始生态乐园,因为交通和经济发展的原因,变得人烟稀少,开发潜力巨大![ 本帖最后由 远达信息 于 2009-2-20 01:59 编辑 ] 业余拍摄,仅供欣赏! 去过多次!值的一去!
1、]漳河源,我们来了!http://nz258.5d6d.com/thread-169-1-1.html
2、漳源纸事http://www.56.com/u93/v_MTQ2MTI2NTg.html
3、漳河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5231050100audf.html
[ 本帖最后由 凌绝顶 于 2009-2-20 01:20 编辑 ] http://www.56.com/n_v152_/c17_/21_/18_/wanghmr_/zhajm_1181819177_306_/673703_/0_/14612658.swf 那路实在是太陡了,下山的每个朋友腿都发跳,自然,无限风光在险峰,风景也很好看,大家的相机都拍个不停。不虚此行呀。 拾穗者民间文化工作群邵爱民一行7人已经先期达到,我看见楚留香拍的满头大汗。 陈家老屋在房屋的建筑结构上,很明显地吸取了清代民居建筑的特点,以天井为中心,四面高墙围护,以高大狭长的天井采光、通风,外墙每个卧室只开了一扇窗户,窗户很小,也许是为了安全,好象是为那高高的墙壁做点缀似的。站在屋里,有一种幽暗迷离的感觉。
房屋虽已近百年,但是黛青的瓦、飞挑的檐角、精雕细刻的窗棂、蓝色线描的图案,绵延着一幅宗族生息繁衍的历史长卷。天井院的窗棂格扇形式多样,很有参考价值。在建筑材料上,以木材、石料为主,木雕石刻颜色虽已灰暗,但精细考究,落落大方。房子墙高6米,纵深20米,一、二层各有房屋8间,二层被打断分隔作为卧室,三层作储藏通风之用,下雨天是晾干土纸的地方。
以天井为中心而沿着它的周边来布置,并且所有的建筑都面向内院,因而相互之间也有一种向心的吸引力,应当说这也是利用向心作用而达到统一的一种组合形式。这显示出一种宗族的礼制观念。
传统的木结构形式建筑,与生活方式、民族文化传统、地理气候条件息息相关。传统民居建筑在色彩处理上较朴素、淡雅。陈家老屋置于绿色自然的大背景中,黑瓦白墙,特点鲜明。 陈家老屋一直沿用古法造纸,总计有72道工序,主要的生产过程是:浸竹、斩竹、干打、湿打、抄纸、吊纸、松纸、晒纸。整个生产过程全部用手工完成。
每年腊月砍毛竹,次年清明节后开始作纸,毛竹被截成5尺5寸长短,干打,然后浸泡在生石灰池,沤三个月,洗去石灰,再用水车带动的碓舂成纸末,下到水槽,成为纸浆,然后抄纸,压干水分。松纸,就是把粘连一起的纸,用复杂的指法搓开,和抄纸成为造纸工艺中的核心技术,只有熟练的人能够操作。背到室外晒纸,最后整形扎捆成为商品。 一个生产周期在7-8个月。 下场,一栋典型的南方民居特征的建筑在漳水边兀自伫立,朝阳面水,可见有三道大门,依山势层次递进,老宅用青砖布瓦造就,歇山飞檐处,“卧龙出山”四字依稀可辩,它的建筑年代应该早于中场的陈家祖屋,建筑等级和质量也更胜一筹。只有屋主陈忠厚两口在此居住。不过可惜地是右边的天井院由于年久失修,已经坍塌。露出青砖和朽木的茬口,让人惋惜。 在距离下场约一里的地方有一条支流从一个山洞流出,即使是夏天也水泠刺骨,这个地方叫大鱼泉。依河边穿过一大片芭茅,涉水过河,进入大鱼泉边上有石头砌成的四米多高的围墙,大鱼泉是一个洞寨,当年陈家为了防御外来侵略的工事。 你搞的不错 你费心了,我代表陈家人谢谢你了。 流火七月,我和一些摄影爱好者、户外运动爱好者一行15人,为了拍摄DV纪录片《峡谷中的造纸部落》,再次踏上了去到漳河源的漫漫山路。2004年的这个时候,曾和因纽特户外的另外8个朋友拜访过漳河的源头地区,为那里优美纯净的自然、古老奇特的土法造纸、纯朴厚道的陈氏族人而深深感动。
一年以后,年逾古稀的陈三爷身体还好吗?在襄樊读书的秦法嗣回家了吗?那古老的水车是否依旧昼夜旋转?那低沉的打碓声是否还在深山峡谷中回荡不止?
高山那边是峡谷
> 清晨,一行人包车离开城市,汽车翻山越岭,我们驶过的是荆山山脉的东南山区。接近中午,来到一个叫远景的地方,龙王冲村委会就设在这里,也是一个自然的小聚落,有十几户人家和一个小学。与去年相比,这里盖起了几栋新房,拐角的一家正在请客,庆祝新房子落成,空气中还弥漫着火药味。村文书周其学的新水泥砖房也正在紧张地施工。短而窄的泥泞街道两边,多了两家修理摩托车的店铺和一些销售卫星电视设备的商店。
我们的到来打扰了小街的宁静,因为有四个无国界医生组织(MFS)的成员随行,村民们感到十分好奇,大个子比利时人佛洛拿起数码相机拍个不停,中国乡村的一切对他来说都是新鲜的。
陈家老屋造纸人家常来用火纸换货的小商店的老板王光鑫此刻很忙碌,这是村里最大的物流中心。他的商店柜台上多了一台电话机,这是今年4月份村里通电话后才安装的,手机在这里没有信号。一个绿色的邮政信箱挂在墙上,这里给人的感觉是一个村子和外部世界联系的一个中心。
> 陈三爷的女儿陈忠莲在襄樊听说我们要去她家的消息。本来在城里打工的她请假和我们一道返回漳河。在村里,她购买了一些生活用品、蔬菜、面条等等,并请她的一个老乡帮忙送回家。
> 七月的天气闷热难当,背着户外装备、带着长枪短炮拍摄器材的我们走的很是吃力,而从龙王冲到漳河峡谷的山路依然是那样陡峭崎岖,但漫山遍野的毛竹在峡谷山间起伏摇曳,翠绿欲滴,时有微风吹来,让我们感觉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
>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行走,可以看到漳河边的人家,屋顶上的白色卫星电视接收天线十分醒目。陈家老屋到了!
> 陈氏家族,曾经逐水而居
> 陈三爷叫陈廷彬,今年73岁,在家中排行第三,所以大家都叫他三爷。漳河源头地区有人家居住的只有三处,全是陈氏家人。根据他们居住的地方,分别命名为上场、中场、下场,其中上场、中场在漳河左岸,下场在右岸。在中场,只有三户人家,三爷年龄最大,左厢陈忠强是四弟之子,右厢是老五陈廷容,所以他也是这个大家族中最有威望的一个人,也是整个陈家的掌门人。
> 三爷虽是古稀之年,而且还患有严重的风湿性心脏病,但是站在我们面前的却是一位慈眉善目,鹤发童颜的老人。还没有过河,老人就在屋前的场子上迎接我们。
> 陈三爷思维清晰,敏捷健谈,在交谈中,我们了解了老人的身世和经历。
> 清朝初年,由于战乱导致四川人口急剧减少,而江西则存在着较严重的人多地少的问题。因此产生了“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这种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三爷的祖籍是江西,祖上沿着江西、湖北咸宁、南漳冷水河、漳河源地区这条生存线而迁徙。
> 陈三爷出生的时候,陈氏家族正是鼎盛时期,家中有私学。三爷在那里读四书五经,诵唐诗宋词,一直学习到15岁。土改时期,由于解放前陈家在南漳的武镇、薛坪都买了大量的土地,年租在百石以上而被划为地主,所有的土地充公。那时,三爷只有辍学了,为此,三爷一直很遗憾没有机会再继续学习,走出大山。不过,在以后很长时间里,他始终坚持自学。在读书中,他领悟了许多道理,学会了淡然处事。陈三爷一生坎坷不平,在所有的政治风暴中,他总是首当其冲被批被斗,一生走的最远的地方就是到南漳县城,但是在言谈中我们没有听到他一句抱怨,对政府、对他人总是心存感激之心,尤其在说到谁曾经送给他东西时,送了什么东西,说的清清楚楚。那一分超然、平淡,让我们景仰,那一分知恩图报的做人态度更令我们敬佩。
> 陈三爷的身体看上去比去年还要好一些,依然很分分健谈。因为心脏病,陈三爷已经28年没有出山了,峡谷中气温已经很低了,可陈三爷还必须使用电风扇,太阳不下山,他也不敢出门。当今年他看到那些深目高鼻的外国人,而且是来自4个不同的国家,他感到很意外,竟然不敢相信这是真的。记得去年他对我说过,距离龙王冲仅一百多公里的南漳、谷城县城陈三爷说对自己就象是外国一样遥远,这一次他可是足不出户就可以看到金发碧眼的外国人了。
> 在陈家天井的廊柱上,我们看到由陈三爷自己拟写的楹联:庆新春大厦前齐花布锦常有领导来参观观赏饮酒坐谈笑,祝喜年高楼外瑞草生香时至贵宾寻旅游游乐欢畅跃舞歌。对联笔走龙蛇,刚劲有力,可见老人家学渊源,颇有见地。他的女儿陈忠莲对我们说,每一年的对联都由父亲自己拟定并书写。
> 因为去的人太多,我们在陈家的老房子前扎起了帐篷。几天前,陈三爷听她在襄樊读书放暑假回家的孙女秦法嗣说过我们要来,所以小小的场院收拾得干干净净。
> “那时候很小,对过去的事知道的不是很详细。陈家是祖上陈右虎率家族从咸宁迁居到的湖北南漳冷水河,在咸宁是一大家子300多人,当家人对任何人都没有杂心,公平的很。”陈三爷在堂屋给我们讲起了家族的历史,“皇帝听说了,知道这么多人住在一起用一个户口,真是不容易。皇帝把咸宁的当家人请了去,问他:‘为何一家这么多人?’当家人说:‘我们都是共同待遇,所以在一起住了500年。’皇帝又问:‘如何公平?’皇帝说:‘我给你三个梨,看你300人怎么分?’当家人拿回家,切碎,冲进大缸一和、一调,每一个人喝一勺,皇帝派的人看见了,禀报了皇帝,皇帝说:‘既有此事,请他来。’看他为人品行公正,就问他一句话:‘你是种满天下,还是住满天下?’他说:‘住满天下。’回家后一个孩子一对夫妻分下去,作一户,各走各的。所以现在造纸的都是我们陈家的,他们迁居到各地,都是找有水的地方,以作纸为生。”
> “在长坪,祖上一头挑了孩子,一头挑的衣服,祖婆拿了首饰去当,到集市上去卖纸,资本又不大,银号不肯借钱给他。他就把石灰池里面架满木杆子,引商人来看,商人一看,有这么多毛竹纸料池,相信了他,把钱借给了他。下场的陈廷懋,作纸发了财,买了房子,又办了大厂。好多好多年的事了啊。”陈三爷叙述这些的时候就象说别人的事,一直都很平静。
> 漳河源头的水质非常清澈,没有受到任何工业污染。河里虽然没有什么大鱼,但有一种叫洋鱼的,无鳞,肉质细腻,常常用来款待山外来的贵重客人。屋前头有一条水渠,是作坊的引水渠,陈家人平时也在这里洗衣洗菜,非常方便。
>
> 百年老屋,诉说昔日辉煌
> 曾代表着陈氏家族辉煌的陈家老屋依山临水,这是为了造纸和生活的方便。
> 一步一步踏上那石砌的台阶,跨过那一尺高的门槛,缓步走进昏暗的厅堂,老屋仿佛一位历尽沧桑的老人,向我们展示它那班驳幽长的历史。听房屋的主人陈三爷讲,祖屋始建于民国元年(1911年),历时6年建成。初建成时,是漳河边上最漂亮的建筑。在场院,同行的地理教师老郝用GPS测量出这个地方的准确位置:东经111.62度,北纬31.59度。
> 陈氏家族的祖先最早在江西,以造纸为生,擅于经商。陈家在清朝时期迁徙到湖北,最先在咸宁,然后迁到南漳蛮河水系的冷水河(那里也有一个陈家老屋),清朝末期迁到漳河岸边,历今已有9代了。虽然远离故土,可是在房屋的建筑结构上,很明显地吸取了徽派南方建筑的特点,以天井为中心,四面高墙围护,以高大狭长的天井采光、通风,外墙每个卧室只开了一扇窗,窗户很小,也许是为了安全,好象是为那高高的墙壁做点缀似的。站在屋里,有一种幽暗迷离的感觉。
> 房屋虽已近百年,但是黛青的鸳瓦、飞挑的檐角、高昂的兽脊斗拱、蓝色线描的图案,绵延着一幅宗族生息繁衍的历史长卷。天井院的格扇形式多样,很有参考价值。在建筑材料上,以木材、石料为主,木雕石刻颜色虽已灰暗,但精细考究,落落大方。墙高6米许,纵深20米,一二层各有房屋8间,三层作储藏通风之用。
> 早晨,站在以青石铺就的天井中,一屡阳光温柔地射进来,你仿佛站在一个舞台,那屡灿烂的阳光就是舞台上的灯光。在那种光与影的迷离中,闭上眼睛,仿佛时光倒流,回到了90年前。从厨房中进进出出繁忙的女人们,在天井中嬉戏玩闹的孩子们,以及辛苦劳作了一天回家休憩的男人们,一派生气,那样的情景倾诉着往日的繁华。
> 在离中场一里路的下场,比中场更为精致的老宅让人震惊。一栋典型的南方民居特征的建筑在漳水边兀自伫立,朝阳面水,可见有三道大门,依山势层次递进,老宅用青砖布瓦造就,歇山飞檐处,“卧龙出山”四字依稀可辩,它的建筑年代应该早于中场的陈家祖屋,建筑等级和质量也更胜一筹。只有屋主陈忠厚两口在此居住。不过可惜地是右边的天井院由于年久失修,已经坍塌。露出青砖和朽木的茬口,让人惋惜。
> 当初升的太阳打在老屋上,从天井、瓦缝、角窗漏进的光线就象阳光的流苏一般,奇妙、诡异、魔幻,空气中有潮湿和木头糟朽的味道,而衬显得老屋更加孤单落拓。
> 在距离下场约一里的地方有一条支流从一个山洞流出,即使是夏天也水泠刺骨,这个地方叫大鱼泉。依河边穿过一大片芭茅,涉水过河,进入大鱼泉边上有石头砌成的几人高的围墙,当时是什么用的?带我们下去探洞的陈五爷也说不清楚。
> 离下场四里路的上场,房子落成时间可能较晚,只是一般的干打垒土木结构。我们去年的时候孩子们正在场院嬉戏,落落大方,全然不怕生人,4户人家的上场因为显得人气较旺,而有着浓厚的人间烟火气。纸厂在住宅上方,两户人家共用一部水车。42岁的陈忠能曾在河南挖过煤,有一个儿子在外务工,他很向往外面的世界,想早点有钱了搬到山外住。
> 而今年上场在家做纸的人家只有一家。我们只见到了三个人:陈廷森、学生陈明武和陈忠坤的媳妇。
>
> 一张冥纸,饱含纸农繁复劳动
> 让陈家曾经辉煌的古法造纸术是我们最感兴趣的。刚好明天陈忠强要开始做纸,这让那些MSF的志愿者们有些兴奋,因为他们理解的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他们想知道一张纸是怎样造出来的。
> 第二天,陈忠强开始做纸。开刚亮,我们就听到了沉闷的打碓声。也算我们没有白走这一回。
> 陈三爷说造纸总计有72道工序,但主要的生产过程是:浸、斩、干打、湿打、抄纸、松纸、晒纸。整个生产过程全部用手工完成。造火纸和其它纸的工序是一样的,不同的是原料和其它一些细节。
> 在去作坊的小路上,一条水渠引领着我们走进了造纸作坊。这个纸坊陈家叫漕房,是陈三爷和他的侄子陈忠强共用的。
> 一间宽大的木屋就是造纸厂,屋里的设备十分简陋,所有的工具一目了然。在木屋的外面有2个10立方米的石灰池,池里浸泡的是从山上砍下来的毛竹,用碓打破后要沤泡100天,一直把毛竹沤泡腐烂,是造纸的耗时最长的工序—沤竹。腐烂的毛竹捞出之后,工人们再把它们斩开,然后拿到木屋,用最原始的舂碓,在水力的带动下一下一下的捶烂。那个棒椎是一根有1米多高、直径20厘米的木柱,而这时我们终于明白了那条沟渠的作用--原来推动棒椎一上一下工作的动力就是沟渠中的水啊。在木屋的外面,水车哗、哗地流动,屋里,棒椎一次又一次地椎击下来,把已经沤烂的毛竹椎打得粉碎,一直到成为竹末。
打了一上午的纸,下午可以抄纸了。那一堆黄澄澄的竹末这时可以倒进水槽里,成为纸浆。
陈忠强的一个山上的亲戚刚好下来玩,这时也来帮忙,他们先是在抄纸槽边的两个石板做成的纸槽中用赤脚用力踩,让纸桨均匀,然后铲到抄纸池子里面,加入一种山上采集的叫杨条的植物增加纸桨的粘度。
抄纸是整个造纸过程中最重要和最具有技术含量的活了。只见工人双手抬着一个长1米左右宽0.6米的木框,走到水槽边,持着木框在纸浆槽中用力一舀,然后有节奏的左右轻摇,让水从框子上沥出,框子中间放着一片用细竹篾条编制的帘子,水沥干后,原本是黑色的帘子上染上了一层金黄色。工人用右手熟练地拉过一旁的推杆,把框子放在推杆架子上,两手一上一下取出帘子,将其倒扣在垛板上,再小心翼翼地揭开帘子,一张湿润的纸膜便留在垛板上。虽说抄纸很累,但是工人们熟练的身手让我们好象在欣赏一次精彩的表演。
陈忠强的纸帘是陈三爷的女婿秦明炎手工制作的,要五个工制作完成,只可使用一年。这也是陈三爷所说的箢子。
新抄出的纸有1米高大约1000张的时候,抄好的纸放在一个垛板上,这时就需要用外力去压干纸中的水份。水份被一种称为“吊”的大型自制工具控干后,就是松纸,陈忠强称为扦纸。这也是造纸工艺中的核心技术,就是把粘在一起的纸用复杂的手法搓开。只有熟练的工人才能操作。
我们目睹了他们的扦纸过程:只见他双手拿起一搭15厘米高的纸,握住其中的一个角,象揉面一样慢慢得揉过去,然后又抓住另一个角,依样揉过去,直到把4个角都揉一遍。那一搭纸在他的手里跟橡皮泥一样,任他敲敲打打,任意变换着形状,没有一张纸受到破损,直到所有的纸张都舒展开来,扦纸才算完成。然后背到河对面晒干,整形包扎成为商品。背运到十里外的远景以物易物的方式换些日常生活用品。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古老的造纸术竟然对环境污染已降到最低。陈三爷说,他们是用石灰水对毛竹进行腐烂,不象现在的很多小造纸厂,用剧烈的浓硫酸和盐酸腐烂原材料,虽然提高了造纸的速度和扩大了生产规模,对环境却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在古法造纸的生产过程中,澄清的石灰水,自然降解到清澈的漳河中。最后捆纸用的是毛竹劈成的细篾,来于自然,却如此环保。陈忠强说,老年人也喜欢这种用细篾包扎的土纸,觉得地道。
一枝毛竹成为一张黄色的纸,宿命的就象一个生命的轮回,工人们用他们繁复劳动制成的冥品实在是对亡灵的至高尊重。
生活象流水,总是变动不居
让我们感觉变化最大的还是漳河源的人了。去年不管在中场还是上场和下场,都可以看到做纸的人,上场的陈忠能因为活干不过来,还请了工人。在下场我们看到的陈忠厚的弱智的老婆王新丹一个人在菜地里伺弄蔬菜。院子里面散落着一些黄色的火纸,角落里堆放着一些土豆。
上场的陈忠能也出去打工了。只有陈廷森和放假在家的初中生陈明武在作坊里打碓。对于我们的到来,他们没有诧异,非常热情地给我们泡茶递水,停止手里的活计配合我们的拍摄。
陈五爷也有些去年没有用完的原料,今年没有请人,自己慢慢做了一些,减少了大约百分之九十以上。
在去年我们来漳河的时候,秦法嗣正好也是初中毕业,我们同行的邵爱民给她联系了襄樊市职业技术学院,上了一个医药专业的中专。一年后在陈家老屋我们看到的秦法嗣变得大方活泼,热情地招呼客人,帮母亲在厨房忙前忙后,也不再腼腆。我们可以肯定地说,秦法嗣学业完成后她再也不会回到漳河了,更不会继承她的先辈们的造纸技艺。
> 我们也看到陈忠莲的二女儿,今年初中毕业,三爷也想安排她到襄樊去读书。“我这一辈子就这样了,可我不能让我的后辈也这样在这深山山谷中生活一辈子,只有读书才有出路啊!”对这一点我们都非常赞同。
> 这是我们第二次到漳河源,临行前我事先在家里作了一个简单的调查问卷,其结果和我们去年料到的差不多。漳河的年轻人和中年人都出去打工了,他们每年也能给家里带一些钱回来,陈五爷对我表示,一旦等钱积蓄够了就搬到山上去住。与上次不同的是我们拍摄了两个小时的DV素材。
> 陈三爷的女儿也要回到城市去打工,两个孙女也要到城市去上学,造纸这个行当没有人来做了。生活无时不在变化,尽管象陈家老屋这样封闭偏避不为外界所知的地方,也在一年内发生了这么多的变化。无论造纸还是陈氏家族,不变的是漳河的水依然清澈流淌,不舍昼夜。
> 谢谢你们,陈家老屋的所有原住民,明年我还会再来
襄樊漳河源自然保护区的资源调查与发展对策
摘要:笔者简要介绍了襄樊漳河源自然保护区的资源概况,论述了漳河源自然保护区建设的意义,提出了加快自然保护区建设的发展对策和建设措施。关键词:襄樊;漳河源;自然保护区;资源调查;建设措施
1基本概况
1.1自然概况
1.1.1地形地貌
保护区地处荆山山脉东麓,是由中山地形向低山、丘陵地形过渡的地带,位于襄樊市南漳县西南山区,海拔在570~1300 m之间。保护区内最高点薛坪镇南冲村高脚顶海拔1236 m,最低点保护区漳河出口河面海拔500 m。全区地形西北高,坡度陡,东南低,地势较为平缓。
1.1.2气候
保护区地处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性气候区。气候温和,雨热同期;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3.6℃,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4.3℃,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2.3℃,极端最高气温36.2℃,极端最低气温-4.6℃,>10℃年积温为4272.4℃;相对湿度年平均87.0%,年平均降水量1012.8 mm,最高年降水量1183.8 mm,冬半年(10~3月)降水量368.0 mm,占全年的22.8%,夏半年(4~9月)降水量1243.8 mm,占全年的77.2%;年平均蒸发量777.1 mm,月平均蒸发量64.7 mm,7~8月蒸发量共255.4 mm,占全年的32.8%;雾日数年平均89.8 d,年平均日照时数低于1293 h。漳河源山林内最高月平均气温(7月)24.5℃,最低月平均气温(2月)3.7℃,月均气温年较差20.8℃;林外空旷地最高月均气温25.8℃,最低月平均气温3.3℃,月均气温年较差22.5℃,比林内年较差高1.7℃,最热月均气温林外比林内高1.3℃,最冷月均气温林外比林内低0.4℃。
1.1.3土壤
保护区的成土母质主要是泥质页岩和石灰质页岩,除薛坪镇基本为石灰岩外,其它山地各种母质交错分布,土种错综复杂。以石灰岩为母质的山地,一般山坡坡谷和平坦地有棕石灰泥土(田)、棕石灰土(田)分布,在山坡中部和上部,分布着受浸蚀的石渣土以及林荒地棕石灰渣子土、林荒地棕石灰泥土。以泥质岩为母质的山地,一般山坡坡谷和平坦地分布有黄砂泥土(田)、黄泥土(田)、黄砂泥土(田);山坡中部为岩石风化所形成的黄石渣子土、石灰渣子土等;海拔800 m以上山地分布有山地黄砂泥土、山地扁砂土及林地黄砂泥土等。
1.1.4水系
漳河为长江二级支流,由明阳洞河、九甲河、杨家河、西林河、东林河、甘溪河、小漳河、麻城河、茅坪河等支流汇集而成,干支流总长度593.7 km,占南漳县河流总长的30.28%,流域面积1140 km2。漳河北部源头三景庄,海拔1220.5 m,河道险狭,两岸群山对峙,几无人烟,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植被完整,自然景观优美。
漳河干流河床平均宽30 m,河床比降为0.008%,河道面积为28 km2。据历史水文资料记载,汛期水位平均为249 m,最高水位为250.63 m;最大流量为1020 m3/s(1963年8月1日),汛期平均流量为368 m3/s,枯水期流量为12 m3/s,最枯流量为0 m3/s(1975年5月8日)。多年平均径流量为6.5亿m3,多年平均径流深505 mm。
1.2资源概况
1.2.1林地资源
南漳县的薛坪镇、板桥镇、巡检镇、肖堰镇构成漳河源保护区的主体。保护区总面积39800 hm2,占南漳县总面积的10.6%,其中林业用地26326 hm2,农业用地10089 hm2,其它用地538 hm2。林业用地中,针叶林1237 hm2,阔叶林20433 hm2,针阔混交林2213 hm2,灌木林2379 hm2,其它64 hm2,森林覆盖率66.2%。2%。
1.2.2野生植物资源
保护区共有植物l 793种,隶属189科828属,其中苔藓植物95种,蕨类植物93种,隶属27科50属;裸子植物32种,隶属7科20种;被子植物1573种,隶属155科759种。
保护区中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1种,国家珍稀濒危保护野生植物28种,国家珍贵树种13种,古树103株。国家I级保护野生植物5种:银杏Ginkgo biloba、红豆杉Taxus chinensis、南方红豆杉Taxus chinensis var mairei、珙桐Davidia in volucrata、光叶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 var vil moriniana;Ⅱ级保护野生植物16种:鹅掌楸Liri odendron chinense、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 Rdhd.et Wils、杜仲Eucommia ulmides、三尖杉 Cephalotaxus fortunei Hook.f、大果青杆Picea neoveitchii、油杉Keteleeria fortunei(Murr.) Carr、七叶树Aesculus chinensis Bunge、红椿Too na ciliata Roem、夏腊梅Calycanthus chinensis Cheng et S.V.Chang、榉树Zelkova serrata(Thunb.)Makino、粗榧Cephalotaxus sinensis(Rehd.et Wils)Li、香榧Torreya grandis fort.et lindl、楠木P.zhannan、喜树Camptotheca acumi nata、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等。国家珍贵I级树种5种:银杏、珙桐、光叶珙桐、香果树 Emmenopterys henryi、南方红豆杉;Ⅱ级树种8种:鹅掌楸、厚朴、杜仲、三尖杉、大果青杆、楠木、桢楠、黄连等。国家Ⅰ级珍稀濒危植物1种:珙桐;Ⅱ级6种:银杏、大果青杆、鹅掌楸、光叶珙桐、杜仲、香果树。有古树103棵,其中500 a以上的有8棵,300~499 a的21棵,100~299 a的74棵。
1.2.3野生动物资源
漳河源区域森林茂密,植物种类繁多,为野生动物提供了较为优越的栖息、繁殖场所。据动物普查资料记载,保护区共有野生脊椎动物268种,隶属26目80科,其中兽类60种,隶属8目25科;鸟类151种,隶属12目37科;爬行类动物34种,隶属3目9科;两栖类动物23种,隶属3目8科。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8种,其中国家I、Ⅱ级保护兽类16种,国家Ⅰ、Ⅱ级保护鸟类30种,国家Ⅱ级保护两栖类2种。漳河源自然保护区中有金钱豹Panthera pardus、云豹Neofelis nebulosa、林麝 Moschus berezovskii、水獭Lutra lutra、斑羚Nae morhedus goral、小灵猫Ⅵverricula indica、大灵猫Viverra zibetha、秃鹳Leptoptilos javanicus、黑鹳Ciconia nigra、雀鹰Accipiter nisus、穿山甲 Mains pentadactyla、金雕Aquila chrysaetos、大鲵 Andrias davidianus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2保护区建设意义
2.1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
(1)森林覆盖率高。保护区森林覆盖率高达66.2%,有大面积的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和常绿针叶林,具有多种代表性的生态系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北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的天然本底。自然环境稳定,适宜作长期的科学监测。
(2)植被自然性程度高。保护区内山峰林立,是南漳县境内高海拔的集中地带,地理环境特殊,地质历史悠久,地形复杂。加之地域偏远,保护区内相对人口较少,区内生态系统多样性至今仍保存完好,核心区基本呈原始状态,具有良好的自然性。
(3)生态系统敏感而脆弱。保护区地形的复杂性、气候植被的过渡性造就了其生态系统的敏感性和脆弱性。保护区石灰岩分布广泛,山势坡度较陡,植被一旦破坏,就很难恢复,生态系统将逆行演替。
(4)地理位置重要。保护区是漳河的主要发源地,而漳河是长江的二级支流,保护区南端离沮漳河长江汇人口仅120 km。
2.2种质资源保护的需要
保护区有189科828属1793种植物,26目80科268种野生脊椎动物,物种资源相当丰富,多样性十分显著,是1个巨大的种质资源库。同时,保护区内有许多国家和省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物种稀有性程度高,这对于保存珍稀野生动植物种质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3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由于森林资源数量减少、质量降低、水源涵养能力下降,部分河流已经出现断流。据调查,近几年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南漳县西南山区农作物受害面积达4000 hm2,灾害严重年份受害面积达6000 hm2。因此,加快生态环境建设的步伐,保障区域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区域各级政府和群众的迫切要求,而自然保护区的建设是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2.4保障水库长期稳定的发挥效益
位于漳河下游荆门市境内的漳河水库是全国八大人工水库之一,属特大级水库。水库面积212 km2,总库容量20.35亿m3,正常库容1Z亿m3;平均水深20 m,最深处64 m。库内有岛屿36座,最大的106.7 hm2,最小的2.4 hm2,有半岛164座,主要集中在荆门市域。水库宽阔,风景如画,水质优良,气候宜人,是疗养避暑和开展水上娱乐项目的理想之地,被喻为”湖北西湖”。1998年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漳河源保护区的建立,将对水库安全运行,长期稳定发挥调节、灌溉、城市供水、防洪和发电等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建设的总体设想和措施
3.1建设类型
漳河源市级自然保护区是以森林植被及其生境所形成的自然生态系统为主要保护对象,即保护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森林植被、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及其生境共同形成的自然生态系统。
主要保护对象包括:
(1)保护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及生态环境。
(2)保护国家和省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及生存栖息地。
(3)保护珍稀濒危物种、群落和模式植物、特有植物种。
(4)保护森林、自然及人文景观。
3.2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保护区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保护区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为中心,贯彻“全面规划、积极保护、科学管理、永续利用”的自然保护工作方针。坚持以生物资源保护为中心,以逐步增加生物多样性,确保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保持水土为目的,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合理经营利用,以保护为前提,充分发挥保护区的自然资源优势,有条件、有计划地适当发展生态旅游业及相关产业,促进保护区生态、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保护区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
(1)坚持以保护为主,保护与培育并重的原则。在保护好现有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前提下,积极开展宜林荒山荒地的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提高林草植被盖度。
(2)重点保护与开发利用相结合的原则。强化对核心区现有植物资源及珍稀野生动物严加保护,对实验区进行一般保护,在不造成污染、不破坏自然环境及生态系统的前提下,可以在实验区适当开展生态旅游、多种经营、植被恢复等经营活动。
(3)坚持保护与地区经济发展、农民脱贫致富相结合,采取有利于自然保护区发展的措施,将自然保护区的发展纳入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中。
(4)坚持科技推广、科研优先的原则,积极开展科学研究,特别是在水源涵养林建设模式、保护管理、旅游资源开发与评价等方面开展科学研究,以科技成果指导和推动自然保护区建设。
3.3建设措施
3.3.1加强保护和管理工作
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和管理工作涉及社会的各个方面,是一项综合复杂的系统工程。除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森林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以外,还应就其综合性和特殊性,制定专门的保护管理条例及相应的政策,以保证管理工作行之有效。
保护和管理的措施:
(1)尽快组建漳河源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组织强有力的管理、建设、保护、科研、开发利用队伍。
(2)将保护区建设纳入襄樊市、南漳县财政预算,加大对自然保护区建设的资金投入,确定保护区资源利用的合理目标与规模,制定切实可行的资源利用规划和编制年度计划,建立健全保护体系,加大保护设施设备的建设力度,为保护区建设创造良好的条件。
(3)采取多种措施保护和拯救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逐步扩大珍稀濒危植物群落和动物种群,保持生物多样性。
(4)开展广泛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专业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保护区及周边群众的生态保护意识。
(5)制订有利于保护区资源适度利用的财税制度:①开征生态环境补偿税,建立永久、稳定的经费渠道;②对自然保护区自养性质的资源开发和经营,在税收方面给予优惠;③在保护区基本建设投资方面,免征固定资产方向调节税、土地使用税和房产税;④对于保护区开展的生态旅游收入,参照《营业税暂行条例》,免征营业税;⑤对于其它资源适度开发收入,在5 a内减征或免征所得税。
(6)重视利益的合理分配。保护区在资源适度开发的利益分配时需要维护国家和保护区的利益,同时还要确保周边乡镇利益。保护区有责任帮助周边地区发展经济,引导当地农民致富,从而提高周边区域参与保护区保护的意识。
3.3.2加大植被保护和建设力度
植被保护和恢复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主要措施,也是自然保护区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包括森林资源保护、宜林荒山造林、封山育林等。争取国家对生态环境建设的支持,逐步改善保护区生态环境。
3.3.3积极发展生态旅游
保护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奇特的自然景观、秀丽的风景是发展生态旅游的佳境。既有高山峡谷、珍禽异兽、源头溪流、奇山怪石、森林等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又有玉印岩、卞和庙、卞和墓,明、清文人墨客的集聚地——三景庄,有“中武当”之称的九龙观,有建于明朝崇祯元年(1628年)的王氏民居、冯氏民居,以及青龙寨、五峰寨、点子寨、樊家寨等28座古山寨,有举世闻名的“南漳鳄”化石,旧石器时代的石斧、石凿等著名文物的出土地和临沮城遗址、罗国遗址等多处重要人文景观。在不破坏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前提下,在实验区适当开发景区景点,突出自然景观和民俗文化特点,建成具有区域特色的生态旅游区,推动保护区经济和社会发展。
3.3.4加强科学研究
保护区科研的主要任务:①深入研究森林资源的保护措施、保护方式、管护体制、森林生态效益、植物群落演替规律;②探讨植被恢复措施,树种选择及树种配置,林、草植被的比例、盖度、种类对水资源变化的影响;③研究不同植被类型、不同牲畜承载量对水源涵养功能的影响等;④利用保护对象存在的长期性和天然性,进行各种环境监测和定位研究;⑤从生态学原理上研究保护区旅游资源承载能力及旅游资源评价。 原帖由 远达信息 于 2009-2-20 01:41 发表 http://bbs.nzkd.com/images/common/back.gif
你费心了,我代表陈家人谢谢你了。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匹夫有责! 佩服!
也想去看看哦
是在那个镇上的哦,我也想去看看 薛坪镇朝阳陈家老屋,古色古香,值得一去! 特此申明,上条消息错误!是薛坪镇三景远景 原帖由 远达信息 于 2009-2-22 05:00 PM 发表 http://bbs.nzkd.com/images/common/back.gif
特此申明,上条消息错误!
是薛坪镇三景远景
对撒,楼主所拍的与绝顶所说的不是一个地方。楼主所说也不是三景的远景而是在朝阳的地方下车路右拐。环形路线的出口是长坪的黄潭。也是我们所说的冷水河,不过两人说的都称为:陈家老屋。也都是土法造纸厂。只是楼主拍的这个早已废弃。只有两户人家在居住了。
[ 本帖最后由 撒旦 于 2009-2-25 12:50 编辑 ]
回复 21# 撒旦 的帖子
你拍的才是我的老屋,你啥时去的,还那么多人啊。 也是我们所说的冷水河,不过两人说的都称为:陈家老屋。也都是土法造纸厂。只是楼主拍的这个早已废弃。只有两户人家在居住了。你说的是的。
真够老的 原帖由 远达信息 于 2009-2-27 10:18 PM 发表 http://bbs.nzkd.com/images/common/back.gif
你拍的才是我的老屋,你啥时去的,还那么多人啊。
呵呵,去了都好几年了,是06年8月份去的 陈家将中国的造纸术继承和发展下来,值得敬佩! 这么好的旅游资源............ 我去过这地方修过电视,好远,南漳象这样的地方有很多wzg24e wzg24e
好多去了都没人了 原帖由 花儿谢了 于 2009-3-4 23:39 发表 http://bbs.nzkd.com/images/common/back.gif
我去过这地方修过电视,好远,南漳象这样的地方有很多wzg24e wzg24e
好多去了都没人了
是啊,看照片还真像个世外桃源。
好熟悉
这几张照片是不是在李庙拍的啊,我好像在哪见过 古迹啊 是不是冷水河那个陈家老屋啊? 回复 20# 远达信息陈经理拍陈家老屋自然上心,但要请示杨书记买一部上档次的相机,说不准一不小心成了摄影家 {:soso_e179:}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