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
在我模糊的记忆里,分田到户政策下放到我们这小山村在1982年左右。这天早上,当了多年的老村长高大的身子已经有些驼背了,站在村头双手叉腰略挺挺胸用他那依旧浑厚响亮的声音喊到场棚开会去。这次人们和以往不一样,赶忙放下手里的活计,各带上自家小孩三五成群议论纷纷向场棚走去。以前开个会拖拖拉拉不说,还带上些手活如:拉鞋底、瓣豆壳什么的,这次人们是咋回事呢?场棚在那时可不能小瞧他聚集着我们这个小山村的所有财富粮食、牲口、办公、打粮晒粮、人们开会集中的地方。大家都在场子的中间随便找个地方坐下或蹲着嗡嗡的议论着,偶儿伸长脖子看看主席台。主席台也就几张已破旧的小学生课桌,上面摆着几本帐本还有一堆新的小本本,靠课桌里面坐着几位村里的干部在那里交头接耳。村长看人来的差不多了站起来用舌头舔了一舔干枯的嘴唇,接着阐述了上面分田到户的政策以及村里对政策的执行办法。在人们闹闹嚷嚷的吵声,小孩的哭泣、尖叫声中,通过好坏搭配抓阄的办法,领取自家所得的东西。当夕阳斜照在场棚的时候,每户领取自家的粮食、牲口、田的合同本高高兴兴回家去了。热闹的场棚顿时安静下来,偶儿一两个村里的干部在那间显得破旧不堪的土房办公门前走过,也可能从那时起场棚的历史使命开始慢慢淡化,直到退出历史舞台。就在人们高高兴兴品尝着分田到户喜悦日子时,又一个惊喜的消息,如春雷般打破了刚刚平静下来的小山村。人们在村头,在农耕的田间或茶饭过后相互传播着一个既让人高兴又让不敢相信的话语“那就是国家无偿让农民贷款发家致富,多创造万元户”。农民的性情是淳朴的,谁也不敢相信天上会掉馅儿饼,免费的午餐。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和四人帮后,在这种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有谁会相信老天爷真的变了呢?就在人们议论纷纷时,村里几个胆子大点的青年人,相约到大队询问了相关的情况,在得到肯定答复后,这几个年轻人聚集在一家让自家媳妇烧上几样小菜加上平时舍不得吃的腊肉端起自己村里酿的玉米酒,高兴的大醉而归。第二天,在人们不知情的情况下开始了他们的行动。这几天对国家无偿贷款消息传播的有点白热化程度时,村里开进了七、八辆泰山-25翻斗拖拉机,是熟悉人开进来的。人们沸腾了,奔走相告这眼前的事实。以后的情景可以用百花齐放来形容,买车的、开窑的、做生意的等等……
花开花落几个春秋之后,小山村的万元户出现了,大部分人们以种田为本过着衣食无忧生活,也有做生意失败沮丧不知所措的人。人们在这一时期品尝到改革带来的酸甜苦辣过后,又一次渐渐的归位平静下来,万元户们继续奔波以期积蓄更多的钱财,种田的精心呵护他的秧苗、麦苗,希望年年都有好兆头,年年都是丰收年。失败的人也强打起精神想千方设百计还上贷款……
在冥冥中,人怎是不甘寂寞的动物。老天爷稍不注意人就又把天捅了个大窟窿,搞的鬼神共愤。人们挣钱、种田、还贷……过着平静而又枯燥的生活时,小一辈的少年起来了。成天无所事事,在村里浪荡,骑着自行车上一趟县城,回来就到村里鬼叫,到处谣言惑众,惟恐天下不乱。他们那一套闹久了,就没有人再理会。这一年过完春节,两个小青年在村子里叫嚷着要到更远的地方去开一开眼界,人们没有当回事。正当人们对这事在大脑慢慢要抹去的时候,临近腊月浪子们回来了,身穿西装,颈打领带,脚穿皮鞋擦的黑亮,留着时髦的三七开长发,摸出来的是见也没有见过的香烟,在村里可神气啦,村里的其他小青年都围着他们转。可人们还是瞧不起这些无所事事的坏孩子,不好好在家务农或是找份工作,就知道满世界瞎转悠,这些孩子一定没有出息。可人们哪里知道这可是以后打工的鼻祖。
其实那个时候出门苦啊,没有多的钱,做车就是奢望,拼着两条腿走到火(货)车站,偷偷的爬上火(货)车找个角落藏起来,随你向哪个方向开。到了大城市再偷偷溜下来,找个活干,能填饱肚子就行,钱啊不敢多要,给多少都行。在大城市转悠时间长了,也知道些情况,城市叫什么名,在家乡的哪个方向,做哪趟火(货)车可以回去。就这样练就了第一趟出门的本领。
第二年出门的队伍可就壮大了,有四、五个小青年。在人们不知道的情况下溜之大吉。第一天,第二天。没见了人的人们在村里大呼小叫,我的娃去了哪里?慢慢的终于弄清楚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几个性急的老人跑道“拐”走他们娃的家里大吵大闹。呜呼哀哉!娃已出门去了,再闹又有什么用呢?等吧。焦急而又无奈的人在等待中不知流了多少眼泪,不知有多少个夜晚在恶梦的折磨下惊叫着醒来。终于,等到雪花飘飘的季节。快了,又过了一段日子,人们开始筹办年货,这时传来一个晴天霹雷的消息,当初出去的四、五个小青年,现在只回来一个,他们在外面犯事了。回来的这个娃是以前出过门的其中一个。惨啦!还有四家娃的老人们不活剥他的皮才怪呢。这下村里可热闹,女人的哭泣声,男人的怒孔声,充斥着这个小山村。回来的小青年过完年,就只好又一次背井离乡,暂避风头去云游天下了,后来又回来两个。村子里又热闹了一回,事情搞清楚了,原来他们在外面和别人打架都走散了,有一个可能永远也回不来了,既回来可能也面是人非。唉,真是“少小离家老大回”,可怜的母亲这辈子可够熬的了。
大山青了又黄,黄了又青,当年光着屁股满村跑的孩童也在不知不觉的光阴里变成了十一、二岁的少年郎。羡慕的听着这些老江湖吹嘘当年的英雄事迹,很不得马上也来一次长征,可是书还没有念完呢。又过了几年,儿时的同伴羽翼渐丰,有的已经跟上打工的前沿浪潮周游列国去了,开始他们惊天地,泣鬼神的一生。 提读~
回复 1# 山菊 的帖子
——地球村向山菊网友致敬!原创难得,呕心沥血,认真拜读了一遍,好帖!!![ 本帖最后由 地球村 于 2009-7-28 20:53 编辑 ] 不错,非有真实经历无法写出来 有让人感动的真实—— 希望人贱命贱的岁月不再出现 文采不错,但编辑上仍需下功夫。读者看起来,有些难过! 原帖由 三国演义 于 2009-7-28 10:21 发表 http://bbs.nzkd.com/images/common/back.gif
文采不错,但编辑上仍需下功夫。读者看起来,有些难过!
对! 还要努力啊!哥们儿。wzg14f wzg14f wzg14f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