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量从何来?重庆打黑为何有80%为实名举报?
这是一个颇为引人深思的数据。日前,重庆市有关负责人披露,在打黑除恶过程中,群众向警方提供线索4万余条,其中80%为实名举报。这个数字不简单。
记得在几年前的上海社保案中,许多中高级干部犯罪情节相当严重,不少涉案人员的贪污腐败行径长达数年。但检察机关对此前数年收到的举报材料进行认真的查询,却没有发现对相关涉案人的举报,令人大感意外。“有腐败、无举报”,折射出许多地方面临的“举报困境”。
都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然而在一些地方,群众却对许多腐败案件“视而不见”。究其原因,许多案件反复举报也无人理睬,既然举报没用,又何必去浪费感情?一些案件在实名举报后,举报人遭受打击报复,结果“坏人没被动,好人反被坏人动”,又有谁敢去举报?
与之相比,重庆的80%实名举报则显得意味深长。它不仅为打黑除恶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线索,更让我们进一步思考:怎样呵护群众的举报热情,群众举报的动力又何来?
一方面,是由于打黑行动本身是让老百姓过上安定日子的民心工程,赢得群众的配合和拥护;更重要的另一方面则是,有关部门动真的、来实的、碰硬的,让群众看到了党和政府打黑除恶的坚定决心。
曾经有过这样的案例,举报材料到了被举报人手中,有些被举报人甚至拿着举报材料当众朗读,如此结局令人寒心。在重庆打黑中,“打黑”专案组的核心办案人员均被要求签订保密协议,不仅本人不能对外发布一切关于打黑斗争调查的信息,连家人也被要求“封口”;15个打黑专案组的3000多名民警,是“吃住在专案组”。如此防范,彰显的是一种决心。
当黑恶势力或者他们的保护伞“岿然不动”时,普通群众即便有勇气举报,也要冒着很大的风险。重庆打黑的一个亮点就是,既打黑帮又打保护伞,从亿万富翁到公安局副局长,不仅抓小鱼,也不放过大鱼。“保护伞”没打掉的不放过,违法违纪人员没查处的不放过,经济基础没摧毁的不放过,追缴没收非法所得判决没执行的不放过。这种“除恶务尽”的表态,也彰显了一种决心。
党和政府的决心就是群众的信心。可以说,正是这种决心,掀起了群众踊跃举报的热潮,“没有群众的积极举报也就没有重庆打黑的辉煌战绩”;也是在这种决心下,才有了市民不惜花10万在《重庆商报》刊登整版彩色广告,“向奋战在打黑除恶一线的人们致敬”。
也就在这两天,继2008年6月26日开通全国统一举报电话12388后,中央纪委监察部又统一开通了全国纪检监察举报网站,网站开通第一天,就因访问量过大导致系统瘫痪。这一切都表明:无论是面对黑恶势力,还是贪污腐败,还是其他不和谐因素,只要党和政府有决心,人民群众就有热情! 本帖最后由 regedit 于 2009-11-2 14:24 编辑
只要像重庆那样的力度
一般都会实名检举的
---现在关键是:::如果实名检举以后,职能部门的力度不到位
---后果... 南漳如果是薄熙来的书记,照样是实名举报的多。 胆从薄熙来 quote]胆从薄熙来
珍珠液 发表于 2009-11-2 19:52 http://bbs.nzkd.com/images/common/back.gif
wzg24e [color=Red胆从薄熙来
] 胆从薄熙来 毛主席当年,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相信群众,走群众路线。
现在举报后,受迫害的例子多,让人噤若寒蝉。 哪里有贪污,哪里就有暴动。。。除了南漳。。。 什么时候轮到南漳?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