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挣│上│帮│复│里│字│是│数│我│样│贴│数│,│打│
│帮│点│来│楼│制│,│保│我│都│注│很│。│,│我│进│
│臭│分│,│主│粘│每│存│就│比│册│傻│后│基│一│入│
│小│气│还│把│贴│看│在│把│我│晚│,│来│本│直│论│
│子│死│能│贴│一│一│记│这│多│的│很│发│上│看│坛│
│。│他│顺│子│次│贴│事│段│,│人│多│现│不│贴│以│ 建议家乡人民用好这笔钱,让真正困难的学子得到资助。同时利用鲁老的精神将基金壮大,鼓励群众参会,鼓励在校学子好学上进!曾记得10年前本人在家代课的时候好多学生就是因交不起昂贵的学费而辍学,现在的情况应该好多了吧! 看看回贴就知道 做好事的又有几个回复。。。
2页都没满
这还是在南漳做好事 这还是在你我他身边的好事
世道啊。。。。。。 还是老一辈行呐,受到了良好的思想熏陶。
所以说中国在改革开放的同时,忽视了教育是最大的失误。 卡五星广告滚出水镜论坛
南漳首个村级助学金设立
南漳县首个村级助学基金会“鲁曾助学基金会”近日在巡检镇胎坪村成立,该村五名新考入大学的学生家长从基金会领取了第一批助学金。与会的100余名干部群众无不为少小离家参军,转战南北60余载,终生心系家乡教育的本村前辈鲁曾肃然起敬。事情还得从头说起。今年9月8日,南漳县巡检镇党政办收到一封从江西省九江市寄来的平信。寄信人是从巡检镇胎坪村走出大山,参加革命60余载的鲁曾同志的遗孀佘美君女士。她在信中介绍了鲁曾因地主逼高利贷而被迫辍学,后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随军转战南北,由一名战士成长为团政委的战斗历程,表达了老伴鲁曾半个世纪以来思念故乡,想在有生之年尽自己微薄之力,为家乡培育人才做出一点贡献的心愿。
鲁曾19岁从胎坪走出参加革命,至2007年与世长辞,60余年没有回过故乡。他革命意志坚定,作战勇敢,指挥有方,多次荣立军功,1956年和1968年两次受到毛主席的接见。他一生清贫,为人正直,在有生之年,多次动过回乡探亲的念头,但都因事务缠身不能成行,成为一生最大的遗憾。他临终前一再嘱托长子鲁非、次子鲁凡、女儿鲁杰三兄妹要节衣缩食,支持家乡办教育,这也是鲁曾对子女唯一的遗嘱。为了让父亲在九泉之下得到安息,经济都不算宽裕的鲁氏三兄妹节衣缩食,共集资3000元,然后请母亲代表父亲向家乡捐款。
含泪看完来信后,巡检镇党委委员、副镇长邓晓兰欣然挥笔疾书,写了一封饱含深情的回信,她向佘美君女士介绍了家乡巡检镇及胎坪村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热情邀请佘美君女士及家人回故乡做客,对佘女士捐资助教的善举表示衷心感谢。
在征求佘女士的意见后,巡检镇政府决定镇、村分别再投入1万元,以捐款人名字在胎坪村设立“鲁曾助学基金会”,用于资助奖励新考入大学的学生,让一生心系家乡教育事业的鲁老遗愿得以实现。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