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浴 发表于 2010-4-15 17:23

在南漳有关电影的一些风花雪月的记忆

本帖最后由 话浴 于 2010-4-15 17:38 编辑

我们当年娱乐消遣的形式非常少,看电影成了绝大多数男女老少中国人的不二选择;就我个人而言这种情形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记事起一直延续到九十年代,在这漫长的二十多年,在那些数不清地极端灰暗的日子里,从朦胧的幼童到叛逆时的少年乃至到沸腾的青年一连串的感觉中,除了过年稍微有些异彩,日常生活里能带来快乐地莫过于看一场电影了。电影对于孩童的我远远地超过了平常一颗糖,一枝冰棍,甚至是一件新衣服对孩子的诱惑,看一场电影胜于吃一顿大鱼大肉。电影对于少年的我犹如一扇黑屋里的窗口,让我浮光掠影的看见了一些从未见过听过的新鲜事,它比一本连环画或教科书更直观生动更丰富多彩,它让我知道了南漳之外的湖北,湖北之外的中国,中国之外的地球,地球之外的宇宙,看一场电影似有长了一岁的感觉。电影对于青年的我这时已经有了一些选择,再不像过去的二个阶段来者不拒,照单全收,理所当然由于年龄的关系对爱情之类的片有一种近似疯狂的爱好,就算是一部普通的国产片只要和青年和爱情沾了边,哪怕只是看一眼片名浏览一下剧情简介,也够我们想念十天 半月的,那时一般会在月尾预告下月的放映顺序,如果碰巧有一部或者二部外国片,那在接下来的等待中可以用上'煎熬"二字,我会时不时的去电影院的橱窗前反复的看画报,百十个字的剧情介绍虽然我不能说现在都还记得,当时应该经多次咀嚼是刻在心里了,毫无疑问生活中和朋友聊天大部分议论的就是要看的电影或者是已经看过的电影,在这个期盼中的日子现在回过头想,可以和一位异性约会相比较。

      电影赋于我和我们那一代甚至可以说全国人有特殊的意义,“教化”不一定准确,用“教育”这个词怎么样?这个结论我想只有当代甚至下下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才能总结得清楚,不过有一点我们现在可以肯定,那就是电影的娱乐功能是次而又次的;历史上拍电影的和演电影的拼命想讨好观众,娱乐的功能肯定在第一,而四九年后我们的导演我们的演员去娱乐化甚远,不管怎么说他们绝没有他们的前辈及现在的后辈们的焦虑,那就是关于票房的多少,这对从业者是维护了还是伤害了?如今或许电影已经回归了它的本位;但我个人看电影的经历恰恰是电影史上最被动的一段日子,也是电影在中国被动发展的巅峰,典型的特征是八亿人民八部戏,时间是前后十年,这是现代社会不可想象的事,就是这样发生了,并且我还有幸经历了整个的过程。后人或许会笑话我们的苍白,但对我这样的经历者来说,电影对于当时的我们还是很精彩的,其中与电影有关的记忆更是说不尽道不完,几乎可以说与我们几代人的童年,少年,乃至于青年一路的成长息息相关,最少我个人总是经常的在脑海里会猛不丁的蹦出一个或者一连串的镜头,即便不知道是那部电影了,电影的主人翁也记不清楚了,至于情节更是无从谈起,但类似于“刑场上的国际歌”,硝烟中高喊“向我开炮”,黑夜里追寻着“北斗星找光明”,“斧头”,“镰刀”,“梭标红樱枪”等等的镜头是永远也从记忆里抹灭不掉了,我对中国乃至对世界的了解也好认识也好可以说都是通过这样的一个一个的镜头形象的堆积起来的,其间我没有余暇去甄别这些早年镜头的对与错,我一是惭愧自己没有这个能力,再,关键是这些极端私人化的感觉也许没有什么意义,相反实话实说有些联想还是与当今有些抵触的成分;有关当年“高大全”式的英雄我现在可以如数家珍,许多唱词我也可以整段整段的说唱,要说我不是真正意义上“江青戏”的粉丝,但这些镜头这些唱词我就是忘不掉,我不光惊诧正面人物的东西我忘不掉,而且我非常佩服当年对反面人物的刻画也细致入微,也那么的叫人难忘,几十年前的坏人的一句二句台词有的成了现在的流行语,-----“高啊,高家庄的高!”这句大家应该熟悉罢,你是不是在某种场合也会边伸大拇指边喊一嗓子?叫我非常恼火地是怎么这几年我经历和听看的老让我莫名其妙的想起一句鬼子的话“中国人良心大大的坏啦坏啦的”,这句话是鬼子骂八路军的,那个戏?那个鬼子说的?松井?龟田?我实在想不起来,像一句魔咒,挥不去擦不尽,当我看见婴儿吃的三鹿奶粉,当我看见李海超“开胸验肺”,当我喝了“端午节”南漳的自来水,这如今的一切一切都让想起了这句鬼子的话,恨啦,恨谁哩?恨日本人?我怕八杆子打不着。电影教会了我爱,同时也教会了我恨。





七零年前南漳电影院一点记忆

      南漳究竟从什么时间开始放电影的,无从考证,
      我曾经问过许多人南漳最早的电影院在哪里哩?说来说去都指向了南漳招待所,就是现在的南漳宾馆里面。我肯定在里面看过电影,实在想不起来看了些什么,之前的记忆确实模糊,静下来我只有这样一个定格:一次散场的时间,我哥哥大概嫌人多出得慢了,居然不走人行道,而是在一排排的椅子间走高翘起来了。那一排排的椅子可不象后来电影院里的座位是单个独立的,并且下面的四脚固定了,椅子是活动的,毫无疑问他摔了,肯定摔得不轻,不过当事人没有什么,倒把我吓“汪”啦。哪个出门时人挤得呀我现在想起来仍然出不了气,为什么当时就不能等一下哩,等人走得差不多了再走,电影已经完了未必还有什么不得了的急事呀,怕车晚了点上不去啦?南漳至今也没有公共汽车撒,在公众场合我们咋都显得这么急不可耐哩?

      哥哥大我差不多十岁,十几岁的孩子正处在没有事找事的年代,如果说电影散场时他们挤是没有事找事,之前买票时那非得挤不可了,在这个最早的南漳电影院的买票窗口我想我没有去挤过票,再朝后数几年在另一个地方,我就开始挤票了,这当儿我大约是在一边远远的看哥哥们父辈们挤,我想我就是想拢也是拢不过去的;大门就开在狮子巷和现在的大礼堂门对门,这个巷子在我的记忆里总是满荡荡的人,我是不是经常单独去过在人逢里钻来钻去?没有人证明了,我也说不清楚;应该去过,出巷子与前街的丁字路口,现在是烟草局的住宅楼,当年叫红卫商店,这个丁字路口白天就是南漳的“王府井”,晚上就是我们孩子的游乐场孩子们的活动中心,好象前街就这里晚上有盏荧光灯,哗哗的亮呀如同白天,唉,可想而知又能亮到哪里去哩?记忆中就是亮,这或许因为整条街都是黑的缘故,不管看不看电影,孩子们晚上都喜欢在这里玩,翻“蹦蹦虫”,跳房,跳绳,在地上打弹子,最喜欢玩的游戏南漳的话叫“墙摸”,就是捉迷藏嘛,我特别讨厌电影散的时间搅我们的游戏,那简直可以说是象发“洪水”一样,如果你这时在地下打弹子,十回就有十一回弹子找不着了被人“流”走啦,大部分时间随着电影的结束就会把我们冲得作鸟散状了。就象通常的各种集会在音乐中离场一样,这时电影院里的高音喇叭也会放几分钟的歌曲,有点象在吹漳城的熄灯号,如果电影散了哪个孩子贪玩还没有回去,好家伙,又会有“高音喇叭”响起来的,或者是女高音,或许是男高音:-----三啊…….鬼咋还不回来呀啥时候了呀…..有时碰巧一伙子孩子凑到一起没有回家,那就是男女声大合唱啦,街上一下子嘹亮高亢起来,“四啊五的”叫唤声此起彼伏,响彻漳城的大街小巷;那时小镇确实袖珍,谁家猫啊狗的跑到西门你在东门都唤得回来的;在黑黢黢的夜晚,小镇上空飘响呼儿唤孙的合唱,算是一场电影的余韵罢。

我就被这样唤过一次,并且害得我的爹娘老子喊了一夜。




我在红旗小学看过电影吗?

         我在红旗小学看过电影吗?真够我想的。红旗小学也叫城关一小,49年后漳城最先开办的学校,现在的人要想在城里找到它已经不可能了,它在80年就被县医院收过去改造,如今连个“影”也没有了,我虽然没有在哪里读过书,毕竟离家不远,经常在里面玩是肯定的。学校是过去的湖广会馆,三进三出的大院子,做生意的人把关公当财神爷供,所以大门开处正中就是关公的塑像,这第一进类似我们现在常见寺院里的天王殿,整日里那也是香雾袅绕,我们一般人哪里会知道这些过去的历史渊源,眼见有泥巴糊的“像”就说是“庙”,不过从建筑的外部形质上看和庙也倒有些象,在这个山区小镇有这样的派场和规模除了衙门就是庙啦。 我记忆中印象最深地就是它的大门,过汽车或许有点挤,二部架子车在这里相会交错是绰绰有余的;门二边的石凳上各有一面石鼓,这个地方原本是狮子或者叫狴貅的兽物待的地方,换成了石鼓何许原由?这个问题只有等有兴趣的民俗学家去解释了,大约石鼓上雕刻的花纹和兽纹太精美的缘故,要不就是学生们好奇心啥的,总之这二面石鼓被摸得锃光发亮,平时里面人影依稀可见,哪一刻太阳照着它恰好这时你和它对了脸,还真把眼睛“恍”得不行。

      那二扇山一般的木门铁皮包裹,锈迹斑斑,关合时总会发处咯咯呀呀的音响,这声音多少年一直在我耳边回荡,时断时续,似吟似唱,细寻起来想听清楚这声音到底在唱什么哩?一旦你认真起来它却一下子消失得无影无踪;不经意间它会不请自来,且不说在夜深人静独处时分,就连我这许多年东奔西走时在隆隆的列车上,它也会在钢轮无情地碾轧声中出现,每当遇到这种情形我特别的小心翼翼,生怕一不溜神把它得罪了,更怕车箱里陌生人把它惊了;我会假装打盹,尽量给它营造一点安静的环境,更长一点时间来陪我,此时此刻我感到特别地温暖和明亮,生活的杂乱无序一时间被抹得平平展展,沐浴在这样的“音乐”中很容易地就进了佛家弟子们向往的西方奇妙世界,什么七宝树啦八功德水的都在眼前涌现…..只是我从没有佛或众罗汉来“接引”我的感觉,终归俗人一个罢,恍忽间迎接我的只有倚闾流泪的母亲。

      唉,这似乎和电影没有什么关系,我确实想不起来我还在“一小”的场子里看过电影,只是哥哥老说我小时候喜欢跟着他,连累他挨做,说有次在他们学校看电影,等散场了不见我了,回来家里也没有人,父母肯定找哥哥要人的,于是在漳城漆黑的夜里,母亲唤我的声音一定从东关飘到西关又从西关飘到东关,我这一夜去了哪里哩?哥哥说天亮了他在他们教室里找到我的,真的,关于在哥哥教室睡一夜的事我一点也想不起来,说了点电影“记忆”之外的陈芝麻旧谷子的事,权且算“赔”我哥那夜没有睡的觉罢。

-----
       这是去年写的一些文字,一直没有完成,近来心血来潮又有一些闲空,我希望能借这个平台把它完成。算是练笔罢。

南光电器 发表于 2010-4-15 17:47

wzg11e拜读

汀兰 发表于 2010-4-15 17:57

我小时候在花石桥小学看过电影。那种幕是挂起来的,端上小板凳就跟奶奶爷爷一起去了。电影基本上没看,就在人群里追逐嬉戏。那时候挺乐的,感觉很新鲜稀奇。

云山 发表于 2010-4-15 18:18

本帖最后由 云山 于 2010-4-15 18:26 编辑

我小时候在花石桥小学看过电影。那种幕是挂起来的,端上小板凳就跟奶奶爷爷一起去了。电影基本上没看,就在 ...
汀兰 发表于 2010-4-15 17:57 http://bbs.nzkd.com/images/common/back.gif

是啊,我也经常怀念夜晚从稻场回家的情景,走在田埂上,夜,色显的格外的静谧与清新。

话浴 发表于 2010-4-15 18:43

真诚地希望南光能给出一些意见!我这里先谢过!wzg26e

话浴 发表于 2010-4-15 18:48

云山,我就不客气了,估计后面关于南漳电影的记忆一定有你的专门的一篇,你说说该说哪一段哩?盼赐教!wzg27e

话浴 发表于 2010-4-15 18:51

我小时候在花石桥小学看过电影。那种幕是挂起来的,端上小板凳就跟奶奶爷爷一起去了。电影基本上没看,就在 ...
汀兰 发表于 2010-4-15 17:57 http://bbs.nzkd.com/images/common/back.gif

汀兰,你这一段话也给了我一些启发,容我慢慢地回忆。

秦家女儿湘 发表于 2010-4-23 10:45

一组很美的散文,我很喜欢!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在南漳有关电影的一些风花雪月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