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渐成公共事件酝酿场 删帖可能导致事件发酵(转帖)
本帖最后由 赢造心情 于 2010-5-9 22:13 编辑广西烟草局长“香艳日记”、山东新泰选拔23岁副局长、南京“徐宝宝”……一系列在全国范围内掀起舆论旋风的事件几乎都发端于网络论坛,在网络民意的推动下,一步步发酵升级,并最终解决。而“信访不如信网”也成为当下许多利益受损群众信奉的法则。
在观察这些网络事件时,人们不难发现,不少事件最初都出现在地方网络论坛上,在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的情况下,才逐步向全国性论坛转移,最终升级为公共事件。
那么,地方网络论坛究竟在扮演着什么角色?其发展状况如何?现代快报记者对此进行了深入调查。
公共事件有可能在此酝酿
周桂华在南京的地方网络论坛上也算小有名气,他主持西祠胡同“南京零距离”版块已有8年。在这8年中,他亲身参与了“南京彭宇案”、“南京徐宝宝”等多个公共事件。
“地方网络论坛往往汇聚了不少公共事件的苗头信息。”周桂华说,在他主持的“南京零距离”版上,每年都会出现很多网友的爆料帖,有的是投诉,有的是对贪腐的举报,还有的是对政府管理中的不足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很多事情由于无法核实,我在管理这些帖子的时候也相当谨慎,不会任由一些虚假信息在网上出现。”周桂华告诉快报记者,但一些可以判定为事实的帖子,他会第一时间将其在论坛上置顶,以期相关部门能看到,及时作出回应,解决问题,“而如果相关部门不能及时回应,或者不解决问题,那么这些苗头信息就可能升级成公共事件。”
删帖可能导致事件发酵
不过,并非所有地方政府都会采用疏导的办法对地方网络论坛上出现的舆情信息进行有效解决,而是采用堵的办法,即删帖。
单学刚认为,对一些非理性的帖子、谣传等,可以删除,但是删帖不是唯一办法,更不是最好的办法,相反地方政府对地方论坛中一些帖子的删除,反而逼得这些帖子登上全国性论坛,从而使事态扩大。
“地方论坛里集中了很多本地的受众,容易形成利益共识,问题的解决也相对简单,但一旦上升到全国关注,由于很多网民不是事件本身的利益相关者,这些事件就更容易演变成超出事件本身的质疑和批评。”单学刚说,2007年山西“黑砖窑”事件早期其实在一些地方论坛上有披露,如果当时能够及时解决,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轻后来的负面影响。
更多内容.............http://www.441500.com/article/article_4869.html 删帖很简单贪污腐败,删民心可以删掉吗。时代的悲剧早晚会重演,中国的,神奇的。 不过,并非所有地方政府都会采用疏导的办法对地方网络论坛上出现的舆情信息进行有效解决,而是采用堵的办法,即删帖。
-------wzg24e 对待网络的态度关乎当局的执政能力和行政水平,一昧的删帖只能导致事态的进一步恶化!为什么有关部门不设一个网络发言人?对一些网上反映的焦点.热点问题给予公开的回应!对一些网民过激的言论进行善意的引导!如果众多官员的水平只停留在删帖的水平上,那我们南漳真的无望了! 水境论坛:你可别成了删贴的论坛!虽说有点可别过激,不然网民会骂你们! 水境论坛:你可别成了删贴的论坛!虽说有点可别过激,不然网民会骂你们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