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山 发表于 2010-8-25 10:10

绵山水涛沟

五龙潭 这是一个占地20亩的深潭.当年大禹治水,“打开灵石口,空出晋阳湖”,湖水干涸后,龙母便携五个儿子上绵山栖居。这五龙潭就是五龙常来戏水的地方.潭边这只活灵活现的石黾也颇有来历.五龙上山之初,潭里经常有水族出没为患,伤害百姓.龙母得知后便派她的弟子老黾到这里守护.潭水清澈见底. 人们在饱览山水的同时, 可以在此垂钓、泛舟.尽享回归自然、天人合一的乐趣。
五龙树 又被人们叫做五龙打坐椅。传说空王佛在这里讲经说法时,五龙也常在此听法,并在树上接天地之气。时间长了,这里便留下了五龙打坐的痕迹。后人将它叫做“龙椅”。
说法台 因它形似香炉又名香炉山,,与五龙峰隔沟相望,是唐代高僧志超的说法处。从背面看又俨然是一座驼峰,这匹硕大无比的骆驼,是专为高僧志超驮运经书的。明代曾任国子监司业的汾阳人朱子俊曾写诗赞道:“台尝说法少人通,介立青螺两壁中,霹雳一声聊当喝,蓦然惊起涧中虹。”这首诗绘声绘色地写出了说法台苍翠如黛,耸立于两山之间,涧水环绕北流,涧中彩虹升腾,好一幅江南山水丹青!从另外的角度看:它既像一头威猛无比的雄狮,又像一头巨象,它们都是空王佛讲经说法时的坐骑。
五龙峰 与说法台遥遥相对,五座山峰犹如五条汉子一字排开,是五龙在此听空王佛讲经说法。他们那全身贯注的样子,给人一种真心向佛的感觉。石桐水 原名神泉.远在商代时,因纣王无道,天下大旱,民不聊生,百姓纷纷跪祈神灵降福。人们的祈祷声日夜不停,感动了正在大罗宫修行的太清道德天尊,于是挥动手中佛尘,一股泉水顿时涌出,百姓深知此泉为神仙所赐, 便取名神泉。北魏郦道元因此水流经石桐寺,又改名为石桐水.桐,通达的意思,意为草木通达而生.它水质清纯,奔湍北流,孕育了数千年的历史文明.近年来为节水灌溉,在岩沟出口处兴建了万亩喷灌.喷灌开启如天降甘霖,蔚为壮观,为绵山之新增景观.瀑布群 由水涛沟逆上,可以看到几十处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瀑布,形成了一幅异彩纷呈的山水画卷和瀑布群体.主要有:五虎山、仙童坐龟、水牛竞渡、虎神护药、二龙戏水、碧溪垂钓.佛香亭、五龙树、神泉浴、牛角挂书、知章醉酒、虎口脱险、封侯挂印、巨蟒护生、双龟驮经、天堂知音、金鱼戏豹、五龙飞瀑、七星仙桥、刀劈石、先天八卦、后天八卦、群仙拜月、水帘洞府等等。五虎山介休人杰地灵,有“三贤故里”之称。因春秋晋国大夫介之推携母隐居被焚,羽化成仙,更使绵山闻名遐迩。北宋名相张商英十分仰慕介子的人品,前来凭吊。由于心切,不顾路途艰辛,一番长途跋涉之后来到绵山岩沟。见这里山环水绕,泉水淙淙,山高林峻,山花烂漫,令人心旷神怡,便全身心地投入到这青山绿水间,寻觅着介子留下的印迹。却不料因连日奔波,风餐露宿使他积劳成疾。行走间突然眼前一黑,栽倒在地。此时隐隐看见一位鹤发童颜的老者,领着五只斑斓猛虎走来。老虎将口中衔着的人参恭敬地递给老者,老者随即去救他。他苏醒过来,想起儿时读过的书上曾记载轩辕集有训虎之能,并能骑虎采药,救治众生,当年皇上还向他求过长生不老之药,没想到竟在此遇见这位仙翁。于是他跪地而拜,稍作休息后又继续去寻访古贤。后人为纪念这一奇遇在此建五虎山。
子母峰 在这个亭子下,请仰视对山――子母峰。当年介之推母子隐居绵山成仙后,这里就突起了两座山峰,形如母子状,后人将它叫子母峰。这个亭子叫瞻峰亭,也有来历。明代范荣路遇张三丰,听说绵山乃仙佛聚集之地,功不言禄的介之推就曾隐居于此。范荣认为此生未见介公乃一大遗憾,于是来到绵山,正想着突见对山金光闪闪,出现了两人。范荣一见便知是子推母子,遂伏地叩拜。后在此建亭,游览山光水色的同时,不要忘了朝拜子母峰。
虎神护药 绵山以产多种名贵药材闻名,尤以绵芪.猪苓、五灵脂为上品。唐太宗大和九年(814),诗人国子监助教温庭筠回家乡祁县祭祖路经介休,上绵山拜佛.走到这里,恍惚中见天空升起一团黑雾,后面几道青光追击,光雾相撞,随着一声巨响,黑烟变成了几头水牛。温抬头见一白发老者骑一猛虎来到面前。那老者将衣袖一拂,水牛便被定在此处,那牛将偷来的药材撒于水面。而刚才的那束青光也变成两只老虎,嘴里还衔着牛的尾巴. 老者点头将虎叫回,便腾空而去.温庭筠想起书上记载,知道老者就是训虎之神轩辕集,而那老虎就是护药之神.于是塑像以记其奇遇.
二龙戏水 唐武德三年(庚辰)二月,秦王李世民率兵与突厥刘武周部下宋金刚在绵山下雀鼠谷大战。李世民兵败,路经此地,见泉水甘洌,便蹲下身子去接饮。此时突然看见两道金光直冲水面,接着一声雷鸣,两道金光转眼间变成两条飞龙,盘旋于空中。李世民见有真龙出现,认为这是天助自己,于是率部直奔龙头寺。后又经真武、雷神、关圣帝君的点化救助,遂火烧宋之屯粮,打败了宋金刚部,收降了尉迟恭等八千余众。为感龙恩,派人在这里修了二龙戏水的造型。“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借助于龙的灵气,绵山一带村民家业兴旺。
碧溪垂钓 大家知道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但唐代诗人.自称烟波钓徒的张志和在绵山无饵垂钓却鲜为人知。张志和是由母亲梦见腹生枫树而生,后肃宗赐名志和.他不愿进翰林书院,而遨游江湖,守真养气,有卧雪不寒,入水不濡之功,天宝九年(750),他来到绵山,见此是仙佛聚集的宝地,便在有枫树的溪上独钓,而钩上无饵。家人多次唤其回乡,他以词答日:“斜风细雨不须归。”后人说他垂钓志不在鱼,而在修行。后功德圆满,跨鹤升天。后世人在此塑像以做纪念。
仙童坐龟 绵山终年仙气缭绕,成了八方众仙打坐修行之处,有不少猛兽也沾此灵气而修炼成精。现在看到的这个动物叫龙龟。因禹王治水排干晋阳湖水来到这里,天长日久也修炼成精.这怪兽嗜血成性,为害乡梓,使家畜,人丁日益稀少,仙山宝地笼罩在阴暗之中.如果不顺它的心,只要翻一下身,就会引起地震,附近百姓叫苦连天。渡海观音闻知此事,前来降伏龙龟,命一童子坐在龟背上,以后便有了“仙童坐龙龟,天下保太平”的说法。从此百姓安居乐业,乡梓安泰详和,遂塑此像志之。
水牛竞渡 北魏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少年便立大志,要遍历千山万水,考察华夏水系.为写《水经注》一书,北魏太和十一年(478),来绵山考察水源,携附近村民,亲临此地。在休息时,突见水中冒出三股黑烟,变成三个巨大的鳄鱼向他袭来。郦绝望中见一毛皮黑亮的水牛拔地而起,和鳄鱼展开激烈的搏斗。正在绵山上方巡游的水官见状,便将鳄鱼定在此处。那水牛也突然消失在水中。郦为感谢这富有灵性的水牛相救,便在这里塑此像。随同的介休龙凤村村民观之,顿悟神牛之灵,也在龙风河畔修建了牛王庙,以镇龙凤河水患。过去龙凤村常有洪涝之灾,自从有了牛王的保护,洪涝之灾很少发生。
牛角挂书 从古到今,在绵山学文文就,学武武就。马天来的父亲闻知后带他们一家人也来到绵山。拜过神佛之后,天来行至后山。每天放牛看书 ,疲倦时还到佛香亭学习坐禅。他从小就博闻强记,过目忘。时光匆匆,当他返家时,发现牛不知去向。原来此牛晚上喝圣水,白天吃灵草,天长日久竟也得了仙气,修炼成真,还定期吐出仙丹。回去后不久,马天来中了进士,任国史院编修。这是他做官后回绵山谢神时目睹的。为感绵山造化之恩,便在此塑了“牛角挂书”的群塑,以激励后人.并提诗曰:“青林寂寂鸟关关,画出风烟落照间.脱却麻鞋临水坐,野云分我一边闲".
知章醉酒 唐代诗人贺知章,性格旷达,好饮酒,和李白、张旭等是好友,合称“饮中八仙”。唐开元七年(719),贺知章游绵山来到这里,见如此胜景,诗兴大发,遂留诗曰:“别离江南岁月多,绵山修...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绵山水涛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