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打垒建房,珍贵的荆楚文化
今天在一朋友空间看到了一组山区造屋的照片颇有感慨,仿佛又回到了八十年代初。那时我读小学四年级,家里盖房子,我和哥哥放学了就回家帮忙挖土。有时也背一小背篓土上墙,但房子筑到两米以上,我们小孩子就不敢上了,害怕。真佩服大人们,那么高,还唱得欢!打屋的汉子一边挥汗如雨,一边喊着劳动号子,隔老远都能听见。现在建房都用砖,也不喊号子,将来怕是更难一见了。我觉得这种干打垒建房,在技术、器具、劳动号子的唱腔上都具有荆楚文化纪念价值。发到这里,与大家共享。若能在思想上有网友共鸣,在传播荆楚文化上有专家重视,则善莫大焉!求拍摄地点。 南漳薛坪、板桥、巡检一带过去都是这样建房的。 wzg34e难得在这里看见我老家哟,熟悉。以后怕是再难有这样的打房子场面了,都是砖瓦结构了。 全国的土房茅草房都是这样建起来的,但是我还是觉得俺们南漳建的有气派 是啊,好久没看到了 啊 wzg31e 我们小的时候县城都还有建新的干打垒房的。 以后就绝迹了。 那房子住着冬暖夏凉,很舒服的,就是现在看着不好看了,也快要看不到了哦 顶一个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