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失在桃花源里的那场暗恋
《暗恋桃花源》,很小的时候就听到过这个剧。那时还分不清“暗恋”是动词还是名词,仅仅只是听过,并未看过,“暗恋桃花源”这五个字却莫名其妙地在我记忆里根深蒂固了多年,以至现在再看,竟有种似曾相识的亲切感。《暗恋》:一对年轻男女因战乱在上海相遇相恋,却又因战乱分开离散,咫尺天涯,再见已是风烛残年。《桃花源》:武陵人老陶,因妻子背叛,伤心出走,误入桃花深处,度过了一段纯真烂漫,如梦似幻的时光,当他重返武陵,已是物是人非。 因为剧场的失误,两个毫不相干的剧组以及一个神秘女人三者交织在一起。当《暗恋》遇上《桃花源》,成就了一幕古今悲喜交错的舞台奇观。
《暗恋桃花源》是至少要看四遍的。第一遍看是闹剧,没等想哭就开始笑,没等笑够又开始哭,安安静静的突然吵吵闹闹,哭哭啼啼的突然又极尽搞笑;第二遍看是喜剧,热热闹闹的三人组蹦蹦跳跳,暗恋的眼泪漫不过桃花源的喧嚣;第三遍看是心理剧,笑看悲情,哀看喜剧,《暗恋》不全是眼泪,《桃花源》也不全是桃花;第四遍看是悲剧,不再想笑了,再也笑不出了,所有的眼泪是悲的,所有的搞笑也是悲的。
整部剧每一个故事每一个角色每一个角落都充释着同一个推翻不了的宿命:求之却不得,憧憬却迷失。
暗恋——世界最遥远的距离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 我不能说我想你/ 而是 彼此相爱/ 却不能够在一起
————泰戈尔
江滨柳爱着云之凡,云之凡爱着江滨柳,战火纷飞的年代二人有缘千里相识相恋。但二人的命运就如二人的名字一样,江滨柳,江边的一株青柳,云之凡,凡间的一朵白云,一株柳终究还是留不住人海中的一朵白云,一语成谶的爱情。江滨柳和云之凡对永恒爱情的追求,换来的却是同在台北却咫尺天涯四十载。《暗恋》只有两幕戏,上海外滩,台北病房,所有人所有物所有事一眼万年,瞬间沧海桑田,丝毫不留挽回的余地。重逢,惨白的病房,苍老的面庞,未寄的情书,恸哭的是回忆,失控的是眼泪,在一旁嘲笑的,是爱情。
爱着江滨柳的还有一个女人,江太太。我不知道江滨柳是否爱过她,这样一个平凡的女人,并不像云之凡的替代品。四十年来,江滨柳心中只有那朵白色的山茶花,再也容不下其他。对江太太也许只是亲情一般的夫妻情,与爱情无关。而江太太的心里只有江滨柳,所以才能在江滨柳还爱着别人的时候嫁给他,才能接受江滨柳心中的山茶花四十年。很俗套的一句话:她得到了江滨柳的人,却得不到他的心。暮年的江太太和同样暮年的云之凡擦肩而过,相视而笑。谢谢你,在那个年代陪着他。谢谢你,在这个年代陪了他一辈子。
“不是这种感觉,我记得当时是这个样子......”导演一次次失望地走上台,对每一个演员吹毛求疵。他才是暗恋故事的真正男主角,也因此永远活在了自己的记忆里。他要求云之凡是一朵白色的山茶花,这是那个女人留给他的记忆,他找了四十年都没找到的记忆;他对江滨柳大喊:“这场戏你不好好演,到了下一场戏,等你老了躺在病床上,你就没有回忆了!”他就是历史上那个真实的江滨柳,那个当年没有好好“演”,如今遗失了回忆的江滨柳。“你们是演不出来的!你们是演不出来的!”导演找不到的除了戏的效果,还有他那朵白色的山茶花。
桃花源——“陶”“花”“袁”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庆全庵桃花》谢枋得
春花,一个风情万种头脑简单的爱情白痴。相信她和老陶是有过爱情的,起码在老公打不到鱼生不出孩子之前。她并没有多恨无能的老陶,也没有多爱有点小钱的袁老板,她只想要拥有一个崭新的生活,有绵延不绝的子孙,左手捧着美酒,右手捧着葡萄,嘴里含着凤梨。她单纯地跟着袁老板走,她不恶毒,她只是天真到连想都不想就让老陶去送死。当她真的和袁老板走到一起后,才发现自己走了一圈又回到了原点。当年和情人偷偷摸摸的调情和许下的愿望被婚后的孩子尿布柴米油盐取代,自己只不过被袁老板从一个窘境拯救出来送进了另一个窘境。曾经得意地周旋于两个男人之间,最终又等同于失去了两个男人。厌烦了现在的生活,又不想回到过去的生活,还会有第三个男人出现拯救春花么?会又怎样?不过是又一个老陶,又一个袁老板,又一个窘境。
老陶完完全全被现实生活抛弃了。孩子生不出,老婆有外遇,鱼又打不到,就连酒瓶都不让他开,饼都不让他吃到。所有的自然规律在他这都没了规律。但是,他不失败,他只是寂寞。生活孤立了他,现实孤立了他,就连后来误入桃花源,被孤立的还是他。老陶也是个思想简单的人,他不要孩子,不要大鱼,不要好日子,甚至桃花源也只是误入。老陶想要的只是追回春花的心,那个他爱的女人,那个他在桃花源还朝思暮想的女人,春花才是老陶唯一的桃花源。最后伴着超然仙气又返回武陵,老陶变了,袁老板变了,春花也变了,唯独不变的,是寂寞......还有那瓶老陶怎么也喝不到的酒。
戏里是房东袁老板,戏外是剧团的袁老板,戏里掌控着武陵和桃花源所有人的生活,戏外掌控着每个演职人员的工作,单单没有掌控住的是他自己。戏里他也爱着春花,和春花有着“伟大的抱负”,本想着拯救春花于水火,但最终迷失在了婚后的琐碎生活里,连自己都拯救不了。很庆幸江滨柳和云之凡没有在一起,否则便又是一对袁老板和春花。戏外他是整个剧组的老板,可是他要求的场地、道具、布景处处都有问题,就连小剧务都敢和他唱反调。所有丰满的理想在骨干的现实面前变得自惭形愧。袁老板,那个最“成功”的失败者。
疯女人——刘子骥 ? 南阳街 ? 酸拉面
单看《暗恋》和《桃花源》都不足以称为经典,只有二者出现在同一舞台上才是一出完整的戏。而将二者完美结合的,是那个疯女人。她一次次疯癫地冲上台,抓着每一个人大哭大喊,“我要找刘子骥!”,又是一个求之而不得。
云之凡于江滨柳是虚幻的,江滨柳于江太太是虚幻的,山茶花于导演是虚幻的,理想于袁春二人是虚幻的,现实于老陶是虚幻的,刘子骥于疯女人也是虚幻的。
一切只是一个虚幻的符号,只有疯女人的那碗南阳街的酸辣面是真实的,只有江太太的相扶一生是真实的,只有袁老板和春花孩子的尿布是真实的。
《暗恋桃花源》是一个特殊时代的特殊产物。可能只有80年代的台湾,那么一个充满矛盾冲突及变化因子的时代,才能生出一个《暗恋桃花源》。生活在那么一个情境中,每天的情绪总是变幻莫测,前一秒对理想充满憧憬,后一秒对现实啼笑皆非。
“刘子骥”、“南阳街”、“酸辣面”像一个个节把历史和寓言编制在一起,更像是一句句咒语道出了每一个观众的心声。我们总是想要太多的“如果”,结果有些东西因此永远的失去了。
刘子骥是疯女人的桃花源,我们的桃花源又在哪里呢?
话剧——商业大潮争渡,误入桃花深处
话剧是属于舞台的艺术,是要亲临剧场才能充分感受到其全部魅力的艺术。话剧的舞台性、直观性、综合性、对话性限定了它是一个现场直播的东西,每一个细节每一个缝隙都是即时的,不同的演员演100次是100个不同的感觉,同样的演员演100次还是100个不同的感觉,甚至每一位观众每一个噪音都是剧的参与者,台上台下合力才能完整一部剧。
可是在这个被商业大潮充释的世界,物欲横流的社会,讲究速食的年代里,网络、电视高度普及,影视文化逐渐取代书本文字的现状,有多少人会花三个小时进剧场看一出戏,有多少地段还会保留一个剧场,又有多少无力支撑的话剧社还能活跃在舞台上?
我是爱话剧的人,也是个演过几个短剧的人,遗憾和惭愧的是,我没有看过现场的话剧,几遍不同版本的《暗恋桃花源》也都是在网上看的。
就像《暗》中所有角色对自己的桃花源求之不得的无奈,《暗》在经历了20年的市场变迁也陷入了尴尬,再追溯便是话剧本身。
也许话剧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也许话剧只是遗失了自己的桃花源。
人丢了东西就会寻找,话剧也不例外。拿《暗恋桃花源》来说,91年电影版问世,也是最经典最完美的一版,金士杰,李立群,顾宝明,林青霞,丁乃筝成就了《暗》,《暗》也成就了他们;98年黑马话剧社公演,又一次诠释了《暗》的经典,只有金世杰和丁乃筝留下了,却依旧有岁月的感觉;前两年终于登陆内地,袁泉、黄磊、谢娜、何炅、喻恩泰,把《暗》演绎得星味实足。作为一次商演是成功的,但作为一个话剧,留给观众的究竟是一滴滴思考的泪水还是一张张熟悉的明星脸呢?
纯洁的话剧走不下去了,也换上了时尚的包装,是喜是忧?尽管赖导一开始就声明,《暗》诞生于一个非商业的戏剧动机,仿若置身于桃花源中不受世俗熏染的戏剧理想与戏剧操作方式。但历经20年之后,当年的一腔热情究竟能否真的就完全对世风流俗如柳下惠般不为所动?媒体舆论对这张赖导的影视明星牌产生了争议,对此赖导一番回答倒是很有道理。他说,内地的戏剧演员现在可能反而对影视剧的兴趣比较大,对舞台剧的兴趣不够那么强烈。与之相反,一些影视和综艺出身的演员反而对舞台有一种别样的向往,对排演都有很大的激情和投入,这让他觉得很满足,因为不是每个演员都可以做到这一点。
我多希望这不会是因为大导演已经没有了靠纯粹的戏剧创新来感召观众的自信。
《暗恋桃花源》中的“暗恋”,《暗恋桃花源》中的“桃花源”,话剧中的话剧,话剧中的剧中人,就连话剧本身,所有的追求,都一齐变成了迷失在了桃花源的那场暗恋,暧昧又不真实。
每个人心里都有属于他的桃花源。这桃花源也许是过去,也许是将来。 人的痛苦正来自于这希望。希望即失望,烦恼即菩提。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楼主文采很好,好好学习了 恩很有同感的说。写的很美呵呵 {:soso_e163:} {:soso__11321177761449686095_4:}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