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镜 发表于 2012-11-8 17:16

八月札熟了

本帖最后由 眼镜 于 2012-11-13 08:09 编辑

                                                                     八月札熟了
                                                               眼镜 (2012.10.6)
                     
       “ 山明水净夜来霜,树树深红出浅黄”。夏去秋来,阳消阴长,秋天在人们不经意间悄然而至。
       2012年9月15日星期六的下午,县中医院医技党支部组织部分党员到李庙镇去,进行为期半天的采药活动。这是今年医技支部首次精心组织党员外出进行采药的活动。参加的成员共有9人,除药剂科刘国玲主任因有其他事晚些时候到以外,其他几名成员在医技支部负责人宋启明和支委邓林带领下,乘坐一辆微型面包车,来到李庙镇的一座小型铁矿山附近,我们将在这里识药采药。下车后由于时间的关系,大家在山溪的小瀑布前一起拍了几张合影外,没有耽误过多的时间,便带着采药工具上山,边走边鉴别边采药。参加这次活动的,是由几个不同的专业科室的人员组成的。常言道,隔行如隔山。的确如此,中医中药是一门理论与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很多人虽然长期工作在中医院,但是由于专业不搭界,对中药方面的专业知识的了解和认识多少有些不足和欠缺。因此,举办野外采药活动就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这对弘扬、传承和宣传中医药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大家把这次采药当成难得的学习中医药好机会。大家在相互学习、讨论、交流各自的鉴别草药经验中,增长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学术活动气氛十分活跃热烈。大家首先在路边发现了被称之为中药的蔓陀罗,由于此药有一定的毒性,我们这里的中医在临床上很少使用它。据史料记载,东汉时期名医华佗有一个著名的外科麻醉名方叫麻沸散,该方的主要成分就是曼陀罗,可惜麻沸散自从华佗被曹操杀害后也就失传了,现在只能从古医籍了解到一鳞半爪。曼陀罗 (又名曼佗罗、洋金花、枫茄花、闹羊花等),现代研究发现,曼陀罗花全株有毒,以果实以及种子毒性最大,干叶的毒性则比鲜叶小,其叶、花、籽均可入药。是一种致幻植物,全株有毒,花朵以及种子毒性最强,含具有致幻作用的有效成分为东莨菪碱,有显著的镇静作用。广泛应用于中药麻醉。虽然这次来的有几位是长期从事中药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但由于种种原因没有能经常在野外采挖过生品药材,真正能够识别鉴定野生草药的品种不是很多。因此我们只能从常见品、习用品入手。我们在路边先后发现了小蓟(本地称刺骨芽)、车前草、苍耳草、闹洋花(闷头花)、蒲公英(黄花地丁)、土大黄(本地习称牛舌头)等常用中草药植物品种。没有多久,有人便在一悬壁处的刺架上发现的八月札。本地有“八月札,九月开,放牛娃儿吃了不回来”的俚语,说明此品能够充饥。据古籍记载,本品是一种亦药亦食之品,遇到饥荒年代,它可让人裹腹度命。现在是农历八月底九月初,此时正是八月札果实成熟采收的季节。八月札,又名八月炸、野香蕉、预知子等。为木通科植物三叶木通的果实。果实成熟时呈紫红色,果皮厚,果肉多汁,8~9月成熟后沿腹缝线开裂,故称八月炸或八月瓜,味甜可食。采摘成熟后的果实晒干、或用沸水泡透切片晒干后使用。《陕西中草药》:"疏肝益肾,健脾和胃。治消化不良,腹痛,泻痢,疝气,子宫下坠等”。现代研究发现,本品除上述作用功效外,它还常用于治疗消化道和血液类的肿瘤等疾病。如我院已故的名老中医廖周俊医师,生前在辩证论治再生障碍贫血等血液病用药时,喜用、必用本品,并且临床效果良好,吸引了襄阳市周边数个县市的再障患者前来就诊,在其病逝后的数年间乃有不少患者曾来找他诊病。其种子叫预知子,种子黑色,甚多,卵状长方形,稍扁,有光泽,具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理气和胃,杀虫止痒的作用。其茎藤,中药名叫三叶木通,为落叶木质藤本,长达10米。茎、枝无毛,灰褐色。具有舒肝理气,活血止痛,除烦利尿的功效。木通是治疗泌尿系统感染专方八正散中的君药之一,在处方中其作用为上清心火,下利湿热,使湿热之邪从小便而去。因此说它全身是宝名符其实。
       我们沿着羊肠小道慢慢地向上攀爬,路越来越难走,有时在乱石堆里蜿蜒穿行,时而在荆棘藤条交叉缠绕的山路中穿行,每一步都得小心翼翼地行走才是。渐渐地八月札多了起来,我们采药这个地方方圆几里没有人家(住户),附近除有一座小型铁矿有人员往来外,我们在上山的路上只遇见到过一个人在此放牛,也许此地离村庄较远的缘故,没有发现八月札被人采摘的迹象,可见当地人习以为常并没有把它当回事儿。八月札属攀缘植物,其果实大多吊长在被它所攀附的其他灌木及乔木枝条之上,有时就需要上树去采摘了,而树下则乱石荆棘丛生,有些树木质地松脆易折断,稍有不慎,很容易使人摔伤。对于长在险处的八月札,没有人敢攀树上去采摘,大家只能“望果兴叹”。在大家通力合作下,一路上采摘了不少的八月札。放射科的刘本海主任是我们这群人当中最年长的一个,身体状况也不是太好,这次采药跟随大家上坡下岭,真是难为他了,路走急了难免有些气喘嘘嘘,但他从不甘落在我们这群“年轻人”后面。在我们这些人当中,要数他摘的八月札最多,品种也最好,个大品佳,这可能与他曾在山区工作过,对野生植物比较了解有关。有人和他开玩笑说,出来一趟,总要给家人带点什么吧,八月札既富有营养又绿色环保,把这么好的东西带给家人,肯定会让家人欢喜满意。对于大家的善意调侃,老刘一改过去严肃有余,活泼不足的神态,既不回应也不反驳,但从挂满笑容的面上,看得出他是一脸的幸福。
       当我们爬到半山腰快要接近一洞口时,接到刘国玲打来的电话,说她已经乘公汽到了山下,让人去接她一下。宋启明和邓林当即沿路下山去接她。其他人则继续向山上爬去。我们刚爬行到半山腰一天然溶洞洞口,刘国玲便同宋启明他们就跟上来了。这么短的时间能够跟上大队,大家感到意外。大家站在洞外观察这个天然大溶洞,据从小在李庙镇长大的邓林介绍说,这个洞叫白龙洞,相传此洞与地下海相通,平时只有涓涓细流从洞中流出,每当下大雨发洪水时,就有一股大水从洞中奔涌而出,奔腾的急流顺势而下,撞击在层层叠叠山涧的岩石上,在黑山青树的印衬下,远远望去,象一条白色的蛟龙从山洞中凌空而出。故得此名。当然这只是个民间传说,不足为信,但有一点可以说明,这个洞应与地下暗河有一定的关联,不然无法解释为什么只有在下雨时会从洞中流出水来。况且此洞是向下延伸的,不知是什么原因造成现在此洞干涸,现在不管是不是下雨,再也没有见过有水从洞里流出来了。平时只有放牛羊的人在此躲雨避风。这个洞从外形上看呈喇叭形,由于洞口略向上倾斜,光线充足,溶洞大厅内宽敞明亮,洞口是人工用扁石块垒成的石墙,现已倒塌成半截,坍塌的石块上爬满了青藤。好在石垒门框还在,据说洞深不可测。一进洞便是一个能容纳数百人的大厅,面积约有三百多个平方,洞的地面呈缓慢下降趋势的斜坡,地面较为平坦,靠右侧洞壁下面,是石块垒成的十几公分高的长方形石台,在大厅的正中后方,有一个呈正方形的小石方台,估计是专为供奉或神仙或神龙之类而垒建的,但在上面并没有任何供奉之物。地面上积落着厚达十几公分的粉末状动物干燥粪便,除蝙蝠粪便外,还有一些家畜羊的粪便,脚踏在上面就象是踩在棉花上一样软绵绵的。此洞坐东朝西,整个大厅内纵深长约30米左右,宽约10米左右,大厅地面与洞顶最高处约10米左右,洞顶状如天穹,洞顶向下倒悬的青石柱长短不一,就象我们常见晚会舞台上悬挂的幕帘布一样,呈数列横悬挂在洞顶上,从洞口向里整体地看,就象个大舞台。由于这种呈蜂窝状的顶面具有较好地吸音作用,因此,我们在里面不管是大声说话,还是用力拍掌,都没有出现过我过去曾经所见到过天然洞穴的那种天籁般的回音。邓林打开自带的野外照明灯,照在洞顶上,只见在幽暗的洞顶悬壁上栖息着数千只蝙蝠,黑压压的一大遍,躲藏在洞顶的黑暗处悄无声息。虽然耀眼的灯光照在蝙蝠身上,但这些夜行侠却依然我行我素、一动不动地吸附上面,大有处变不惊的沉着,让人看了都感到毛骨耸然。出于好奇,我约上宋启明、孙未平三人在邓林的带领下,四人依次顺着缓坡地面慢慢地朝洞的深处走去,我们进到洞里没有多远,大约有20米吧,脚下的地面上开始出现了些地下渗水,显然地面有些滑了。当我们小心翼翼地进到洞里十多米后,凹凸不平的地面上出现了积水坑,洞体越来越细,细到仅能容下一人爬行进去。听邓林讲,他曾和人进去过,当通过这段似蜂腰洞后,让人感到眼前一亮,豁然开朗,洞体陡然变得宽阔了起来。再向前走约七、八米,洞突然垂直向下延伸,由于没有探险经验及专业装备,他们便就此原路返回。这个洞究竟有多深,恐怕谁也说不清楚。考虑到人身安全问题,我们没有继续朝里走,便慢慢地退了出来。大家坐在洞口休息时,在洞口旁发现了一株约1米多高的商陆植物,大家赶紧翻开药用植物鉴别书来,与书中本品的植物形态图片与活生生实物对比鉴别,大家觉得这样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方式要比只从书本的效果学习的方法要好得多。
       到了下午5点多钟,天色渐渐地暗了下来。我们决定结束采药活动。在下山的路旁,当看到一丛丛爬满树梢八月札粗壮的青藤,让我们这些搞中药的人喜不自禁,大家纷纷拿出工具,拉的拉扯藤条,砍段的砍段,一路下山来,大家相互交换着抬着一大捆约几十公斤的八月札(木通)藤,愉快地踏上返程的路。------
       秋天的山野,更是秋意浓浓,充满美丽的诗意。置身苍苍大自然,我们尽情地享受“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精神大餐。独坐松云,指看流水,走进大自然,可思接千载,神游八方,品味人生,获益良多。有什么比大自然更能使人感觉到智慧的启迪?在厌烦之时,失意之际,有多少人正是走进了大自然,借助于山水,荡尽胸中尘埃而获得重新奋起的力量。







饭冰冰 发表于 2012-11-8 20:01

{:soso_e179:}

南光电器 发表于 2012-11-8 20:18

{:7_479:}

水深莫测 发表于 2012-11-9 07:21

八月炸九月黄,炸开开卡八你只嗓

小伙儿 发表于 2012-11-9 10:13

{:soso_e179:}

绿色汉江 发表于 2012-11-9 10:21

南漳环境宜人,只可惜现在被破坏了。中医院的?

兵荒马乱 发表于 2012-11-9 11:21

{:soso_e179:}

乐万佳服务中心 发表于 2012-11-9 14:22

{:7_491:}

644048155 发表于 2012-11-9 16:14

现在这个东东估计早都没有了哟!哈哈,不过是真的好吃!

快乐鸟儿 发表于 2012-11-19 13:55

前几天晚上还在跟老公回忆小时候吃过的野果,也说到了八月札。好想回到家乡山林里去找寻记忆中的味道~{:soso_e102:}

雁字回时 发表于 2012-11-28 21:00

{:7_479:}

牧风 发表于 2012-11-30 11:26

楼主这篇文章有机地融合了散文和说明文两种体裁,文笔不俗!

526138686 发表于 2012-12-1 10:18

多少年没吃过八月炸啦

秋兰 发表于 2012-12-17 14:00

{:7_484:}中医院的同志们啦. 认得其中几位,呵呵, 楼主写得还真长, 写得不错, 心得也能长篇大论, 在这年头算是有心了, 医院不给加奖, 真是枉你给打广告.

深山老林 发表于 2014-9-6 22:23

本人淘宝店铺真是开始预订南漳本地的八月札,到时候统一发货!让大家找回儿时的回忆

深山老林 发表于 2014-9-6 22:24

大家可以直接加我QQ719390775,我给店铺的链接,大家可以去围观一下

/xs小松mg/ 发表于 2014-9-7 16:01

去龙门才见过!

无所是从 发表于 2014-9-9 10:18

现在这个时间正是吃的时间!

hzescn 发表于 2014-9-19 13:22

顶一个

赤道雪域 发表于 2014-10-9 22:42

我总感觉第二段与第三,四段不搭界,尽管每段写的很好,以时空转换为主线,包括结尾也有点不伦不类,总的感觉像散文,但形散意不散的效果有点牵强。            当然我个人见解,未必感受的到楼主的意思,

枯萎的罂粟花88 发表于 2014-10-10 10:53

{:soso_e124:}

轻舞的月光 发表于 2014-10-20 19:00

只听过,从没吃过。
不错的文章!

轻舞的月光 发表于 2014-10-20 19:02

好文!顶一个!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八月札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