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匠人家
本帖最后由 民生群声 于 2013-3-12 18:27 编辑中午,我从外边回来,看见家里有个小孩在玩,我问老婆:“这是谁家的小孩?”老婆说“是屋外边打套师傅的”。我想起从场子经过时,看见有辆农用三轮车停在那,拉着做棉被的家什做活。
我们这里管做棉被的师傅叫套匠,不知道怎么这样称谓,反正几十年老辈人都这样叫下来了。近些年,套匠师傅和篾匠石匠一样都成了不赚钱的营生,本土匠人或弃艺或转行,基本上没有人干这事了,居民需要做棉被,只好等着流动的套匠上门来做。我问小孩,你几岁了?小孩不语,我又问他,你姓啥?他还是不语。自顾自的和邻居家的小孩玩。我出门来到场子,看见机器还在那工作,一男一女两个师傅正在忙着搂棉花,机器弹起的花絮像杨树花絮一样飞舞的满天都是。旁边的木板上码着几堆乡亲送来加工的旧棉套,和着机器的轰鸣声,有人还在和他们谈价格,男的搂一手棉花,回头大声答一句。我听出来,他们不是当地口音,大约说加工一床棉套三十块,有人说给你二十五块行不行,男的笑笑不答,大概算是答应了。
回到屋里,小孩还在那玩,我对老婆说,中午让小孩在我们家吃饭吧,他爹妈忙的顾不了他。老婆说,可以啊,反正小孩子好待管。吃饭时,我给小孩夹了许多菜,小孩倒也不觉陌生,香香地吃起来。快吃完时,小孩的妈妈跑进来,朝我们歉意的笑笑,对小孩说,不要吃叔叔阿姨的东西啊,我说,小孩子又吃不了多少,出门在外的都不容易。他们两口子看起来都四十开外了,为什么还有这么小的孩子,也许常年在外奔波,人显得苍老吧,话欲出口,想想人家也许有苦衷就没问。我说干脆你们都来我家吃饭吧,她慌乱的摆摆手,说等会忙完了去街上餐馆里吃,小孩听了,大声嚷说,妈妈骗人,他们车上带有快餐面。外面的机器还在响,她显得难堪地苦笑一下,跑出去做活了。
一直到下午五点多他们才忙完,来我家借扫帚,说把我家的场子弄脏了,打扫一下,我说不用,出门下外的不容易,我天天在外面跑车,沾惹别个不知多少,讲究不了那么多。想必他们也饿坏了,老婆提来开水让他们泡面吃。看得出,他们都挺憨厚的样子,连连道谢。我说,你们是哪人啊?他们说是安徽的。我说,今天挣了不少吧,男的说,打了十多床,有三百多块。忽然,他像想起什么似的,说,你看,占用了你家的场子是不是补偿一点?我说,那里啊,出门在外难免麻烦人,这算啥呀!男的说,今天收入还算可以,除去油钱磨损费能赚两百多块,平常生意不好的时候,连生活费都赚不了。一家人以车为家以打套为生,漂泊半个中国,真正在家呆的时间很短。我说,你们一般晚上在哪睡觉啊?男的苦笑一下说,车上带有篷布和简易床,晚上撑起来就行了。
闲聊着不觉已到薄暮时分,他们吃完了快餐面,向我和我老婆道过谢,收拾行头准备出发了。我说,你们要到哪里去呢?男的迟疑一下说,到小漳河或者别的地方,一会又说,走着看吧走到哪就是哪,反正四海为家到哪都是挣钱。他们发响车子,很快消失在暮色中。天已经很晚了,雾霾蒙蒙,我想起今天是农历惊蛰,正是万木复苏的好时节,惊蛰离清明还有些日子。
后来几天,我真的在小漳河附近的村庄看到过他们。
· 文笔不错 我好久都没写了 {:7_486:} {:soso_e163:}好记录。
这样的人物,这样的人生,都应该是我们关注的对象。 两小孩子和他妈妈的细节刻画到位,他丈夫欠缺些。
孩子和妈人物性格挺凸显,吃方便面亮点很棒。 我看这篇可以设置高亮。 月影 发表于 2013-3-12 16:5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好记录。
这样的人物,这样的人生,都应该是我们关注的对象。
底层社会人物值得我们关注。 谢谢楼主好文章! 有“我”的文字,好! 他们日子过的清贫,但是,他们没办法!每个人生活方式和方法都不一样!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