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风不吹 发表于 2014-2-25 11:50

每个村都有个“丫头”

                                                                  第一章
      今天参加朋友的婚礼。与朋友老家村里的老乡坐在一张桌子,席间来了位老乡敬酒打圈。后来一问名字,貌似大家都忘记的他的本名。但是都叫他“丫头”,40出头聪明、乐观、直爽爱凑热闹,可以说是他们村的活宝。
      突然想到小时候,我们家乡每个生产队都有一个乐观淘气能给人正能量的“丫头”,都有一个可爱聪明且锋芒毕露的女娃叫“撩刀”,都有一个家庭条件差命由天养的二狗、狗娃、顺子。取小名是当时老家人生活状况的反映,是人们对生活的向往对孩子的期望。
      本家村里一位堂哥,小名“丫头”,81年出生。正是改革开放又吹东风的火热时期,村里有些人蠢蠢欲动开始了勤劳的奋斗,有些人还未适应快节奏而又乐享安逸。大人们便无暇关注小孩子的我们。丫头哥哥从小便是村里的孩子王,上能爬电线杆上望远下能潜深水谭下摸虾,能带着十来个娃娃偷邻村西瓜也能忽悠着带回家栽秧守家。所以丫头一直是我等屁孩仰望的存在,相差六岁注定我们追着哥哥们后面跑。
      那一年我五岁。十一月的某个寒风突起的一天,温度骤降。阴暗的天空伴随着“呼呼”的喘气声,难得起了西北风吹在脸上就像杀猪刀剃毛似得,刮在脸上“兹兹,兹兹”。虽然冷但是孩子们任然不愿意呆在家里。一帮大哥哥大姐姐们各自找着娱乐活动。有玩弹弓打鸟的,有跳绳扔沙包的,也有疯狂打闹的。当时见着丫头和一帮人围着屋后角落点燃着一堆火。好奇的我和大我3月的小姐姐凑上去,某位哥哥便推搡着把我们赶了出去。一来好几次便郁闷的哭了。丫头见着便跑过来说:“要玩自己点个煤油灯或者在家灶台烧点火呗“。 委屈的我们就回着家思考着怎么自己玩火。姐姐思考着讲不行就在自家稻草堆角落里点一堆火,点燃了移到边上。两人便飞快的拿起家里的火柴开始擦火起来。呆萌的我们当时还自以为是的抓了好几把稻草放到一边,两人围着小堆稻草一根一根的擦起了火柴来

学会 发表于 2014-2-26 14:12

本帖最后由 学会 于 2014-2-26 14:18 编辑

这篇文章没有华丽的语言装饰,却以平实的真情打动读者,语句流畅,一气呵成心理刻画和细节描写都很成功,给人回味之感!从文学的角度来讲,选材很是新颖,角度清晰可见,语言平实而不失风采,简洁而富有寓意,堪称现代散文之典范!这篇文章,平淡中显示出不凡的文学功底,可谓是字字珠玑,句句经典,达到了我等可望而不可即的高度, 就艺术的角度而言,这篇文章还有待提高,但它的意义却远远大于成功本身。正所谓:“一马奔腾,射雕引弓,天地都在我心中!”真不愧为无厘界新一代开山祖师!逐字逐句地看完你的这篇文章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这世间怎么可能还会有如此精辟的文章?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自从改革开放以后,我就以为再也不会有任何语言文字能打动我, 没想到今天看到了这篇如此精妙绝伦的文章。你让我深深地理解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这句话,在看完文章后,我不敢轻易回复,我担心我庸俗不堪的语言会玷污了这世间少有的佳作。但我还是回复了, 因为我觉得如果不能在如此精彩的文章后面留下自己的足迹,那将会成为我一生的遗憾。请原谅我的自私!无论用多么华丽的辞藻都已无法形容这篇文章的精彩程度,所以我只想说一句:您的文章太感人了!请不要停止创作!

推土机 发表于 2014-3-1 22:12


支持原创,信笔写来。


秋兰 发表于 2014-3-5 17:26

继续。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每个村都有个“丫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