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y_小宝 发表于 2014-7-27 15:45

【亲子教育】给孩子自由的误区

“给孩子自由”这句口号曾带给父母深深的震撼,也曾经或者正在改变着父母们的养育观念。但是,“自由”这件事儿也让我们纠结了很久,纠结于孩子到底需要什么样的自由?给孩子“爱和自由”是一句响亮的口号,更是父母内心强烈的诉求。只是,在我们琐碎的日常育儿生活中,很容易掉进一些认识的误区。检视一下,以下误区你有吗?​

炎黄心理:​

误区一:自由,就是带着爱,用自己的方式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所有需求。​

案例:茜茜4个月,妈妈全职在家。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茜茜妈妈的状态——“筋疲力尽”。只要孩子有一点点动静,妈妈立刻就抱她起来,熬到半夜不睡,睡觉必须抱着在屋里转圈……茜茜妈妈很困惑,不是要满足孩子的一些需求吗?​

解读:了解孩子真正的需求,而不是大人理解的需求。​

孩子需要妈妈全身心照顾,需要满足他的各种需求,这没有错。只是,茜茜妈需要根据孩子的表现思考和判断,孩子的真正需求是什么?而要提醒妈妈的是,茜茜可能失去了一些自我发展的机会,比如躺着充分伸展身体、自由探索的机会,比如自己安抚自己的能力等。​




误区二:自由,就是无条件地理解。​

案例:皮皮去幼儿园,从妈妈怀里放不下去,双脚不落地。妈妈解释,皮皮正处在秩序敏感期,幼儿园的地板和家里不一样,因此孩子不接受……美美和小朋友闹别扭,生气躺在地上不起来。妈妈一直在跟美美共情,承认她有多么生气,大冷天躺在地上,妈妈能苦口婆心地说10分钟……​

解读:限制了孩子发展的理解是过度的自由。​

在孩子的行为发展中,如果需要****引导而****没有做到,这其实是对孩子的伤害。有智慧的父母,应该知道孩子在哪一刻需要我们什么样的帮助,在适当的时机给予恰当的帮助。​




误区三:自由就是要完全顺应孩子的探索需要。​

案例:在一个鱼缸面前,孩子伸出手要去抓鱼缸中的鱼。妈妈看出孩子的意图,正在犹豫:是在孩子手伸进水里时还是抓住小鱼时干涉?但后来一想,孩子在探索呢。他想探索这个世界,想体会把鱼儿抓在手中的感觉,那就让她抓吧。​

解读:破坏环境、影响他人的自由不是真正的自由。​

这个例子隐含了“照顾环境”的概念,每个人,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都要审视自己的想法或行为对别的生命、环境、社会是不是有破坏性,如果有,就不能行使自由和权利。​




误区四:自由,就是要有强势的自我主张。​

案例:亮亮妈妈对孩子比较放手,平时很少限制亮亮的探索。所以4岁的亮亮,非常有主见,做事情也很专注,这让亮亮妈妈颇感欣慰。但是最近亮亮和小伙伴起冲突的概率陡然上升。仔细观察发现,亮亮非常喜欢控制别人,在沙坑里指挥这个去干这,那个去干那。小伙伴想去滑滑梯,他居然不让!​

解读:自由首先是平等,控制别人的自由不是自由。​

可以想像,亮亮在家里可能不仅拥有探索的自由,还拥有随时支配身边人的自由,家里人对他的要求可能随时待命。所以亮亮认为,一切都尽在我的掌握中。在一定的界限内,不过多限制孩子是对孩子发展有利的,但自由首先是平等,对别人施与权威,这不是真正的自由。

乐万佳服务中心 发表于 2014-7-29 09:43

顶起{:7_485:}

阳光明媚168 发表于 2014-7-29 17:49

这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需要家长多学习,用正确的方式引导孩子,以避免“自由”误区。顶一吓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亲子教育】给孩子自由的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