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家女儿湘 发表于 2014-11-4 10:48

初识明山水库

初识明山水库

甲午年秋,我随省水利文协第十一次笔会去了麻城市明山水库,有幸初识这座坐落于明山之麓、白杲河畔的大(2)型水库之风采。

进入库区大门的一瞬间,我第一眼看到的不是烟波浩渺的水,是大坝外坡溢翠流绿的草皮。那草皮纯一色的龙须草,修剪得平平整整、整整平平,如一块巨大的绿色毛毯搭在百余米高的大坝外坡,释放着纯粹的绿、肆意的绿、热情的绿,绿进人的眼里,绿进人的心里。

一个穿浅色衣裤的年轻人在草皮的一角俯身忙碌。他在做什么?没待我问,随行的明山水库管理处处长郑宏刚说:“那是我们的库区管理员在拔除草皮的杂草,这外坡草皮不允许生长龙须草以为的任何一颗杂草。”

为什么只能长龙须草?我在心里问,仍未问出口。穿着深灰色长裤、浅灰色短袖T恤的郑处长,黝黑的国字脸透着稳重、憨厚的气息,他似乎知道我的疑问,用浓重的麻城口音解释道:“种龙须草是因为龙须草生命力强,耐旱、耐涝、耐虫害,草型也好,有利于大坝外坡的安全和美观。不能长其他草,一颗也不行。我们按时检查,检查到一棵杂草,会对相关管理员进行罚款处理。”

难怪这草皮绿得这样纯粹、肆意、热情,是明山水库人辛勤劳动的结晶啊。

一声脆若天籁的鸟叫响起,随之一只白色的鸟儿飞过头顶。我抬眼,随鸟儿看去——我看到了水,躺在青山怀里的水,像一位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子,穿着浅绿的水晶的衣裙,在秋天的阳光下,露出明眸齿皓的浅笑。我凝眸这水仙子,她何以这样安详娴静,何以这样波澜不兴,何以这样铺银撒金,正是这座矗立得泰山般稳的百米高银灰色大坝之护卫!

这座始建于1957年秋的大坝,采用了当时国际最先进的连锁管柱帷幕灌浆法建成于1959年春,经历了1969年、1991年特大洪水的洗礼,堪称中国最牛大坝。它,担负着182平方公里承雨面积的人工湖之安澜,保护着下游麻城、新洲、团风三县(市、区)54.5万亩耕地,“京九”铁路、318国道等交通要道,大别山火力发电厂和近百万人口的生命财产之安全,使其周边旱涝终无,山绿,原野绿,田禾绿,房前屋后绿。

凝视大坝,我仿佛看到了那个缺吃少穿的年代之浩浩荡荡的建设场面,万多名饥肠辘辘、衣衫褴褛的人风雨无阻、夜以继日的肩挑背扛,筑起了这座巍巍大坝。那万人攒动的劳动场面气壮山河,日月动容。正如当时参加建设的农民诗人陈道信的工地诗作《推着泰山赶太阳》:

英雄斗志世无双,

推着泰山赶太阳。

太阳歇了我不歇,

又跟月亮战一场!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一代伟人毛泽东的这句话作了最好的诠释。

凝视大坝,我充满敬意。和我一样凝视大坝的还有屹立在坝右肩的深灰色大禹雕像,他掩映在绿树丛中,左手握着一个凿子,右手高高举起,似乎为守护大坝的安全随时准备战斗。我在心里对大禹说:老人家,您大可放心歇着了。今天,早已不是4000多年前的洪荒时候,早已无需您三过家门而不入的辛劳;今天,有180多名明山水库人在献身、负责、求实,更有一条2010年被网友发现于谷歌卫星地图北纬31度、东经105度的18公里长巨龙,帷妙帷肖地腾飞着,在护佑这一方水土的安详、绿色。

是龙终会腾飞。纵是沉睡千年,千年后的今天终是腾空飞起。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从此,明山水库随龙腾飞了!

我感叹着走进坝右的浓绿幽雅林荫小路。小路浓绿、幽雅、静谧。路两边长着两排高大的香樟树,两人合抱粗,树冠如盖,两边树的树枝婆娑相握,搭成绿叶的棚,人走在里面也穿了一身的绿,连呼进胸腔里的空气也是绿色的。树是有灵性的植物,长这样粗,长这样枝繁叶茂,一定是得到了足够的精心养护,故以高壮、婆娑、浓荫、厚绿回报。

前面是一大片荷池。虽是秋天季节,荷叶仍圆润、硕大,高矮有致,你挨我挤,蔚为壮观;虽无映日荷花别样红,却有接天莲叶无穷碧。间有一只、两只莲蓬亭亭玉立在荷叶间,仰着丰腴的脸,仿佛等人来采。池水清澈,偶有几只小鱼悠闲游来,片刻又游走,留下一方涟漪。池边的一圈垂柳依然翠绿,绿丝绦似的的枝条随风扭动,似乎在撩拨荷叶,又似乎在撩拨水,又似乎在撩拨小鱼。

这景致只应江南有的,我却在明山水库的坝脚下领略了江南风韵。我看得痴了,竟然想起那首汉代民歌《江南》: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这景点,可谓匠心独具。明山水库人花的心思,是否沾了明山水库龙的灵气?

无需探究结果。独居匠心的景点比比皆是,像那沙府庙、观音堂、狮子口、聚鸡坳、雷打石、乌龟石、龙骨寺、天竹庵、金鸡楼、抗日太平寨遗址等,哪一处不是明山水库人精心打造?那一个个亭、台、楼、阁,哪一个不是画龙点睛的灵气之作?

灵气之作的还明山水库人做的全鱼宴。那滋味,一月后的今天想来,仍让我喉间口水涌动。那鱼生活在明山水库的清水里,不投肥,不喂料,天然放牧养成,是名副其实的绿色鱼。清炖鲢鱼头,红烧鲢鱼块,油炸白鱼条……诱人的香味四散,令人食指大动。更让我喜欢的是清蒸鱼糕,用上好的鱼肉剔尽刺,剁成蓉,调好味,加红薯粉揉匀,放蒸笼蒸熟,上桌时切成片,热气腾腾,清香四溢,软糯适口。喝一口浓稠奶白的鱼头汤,吃一片鱼糕,一个鲜字了得!

正吃得欢,明山水库管理处处长郑宏刚亲自端来一大碗鱼面,招呼大家品尝。他说:“欢迎大家再来,再来的时候,明山水库的景会更美,鱼会更鲜,因为——”他竟然停下了,我们的兴致一下子被提起来,停住了吃、喝,看向他,等下文。他接着说:“因为明山的来历啊,这山集日、月的精华,又得龙的灵气,所以景好,鱼也好,日、月合,为‘明’,这山也由原来的‘鸣’山改为‘明’山……”

哦,原来明山的来历如此。

无需探究其来历真假。明山水库人为明山水库的发展之谋略可见一斑。那江南风韵的荷池,那浓绿幽雅的林荫小路,那神形并具的大禹雕像,那溢翠流绿坝坡草皮,那泰山般矗立的大坝,那帷妙帷肖的明山水库龙……无不让我们坚信,明天的明山水库景更美,鱼更鲜!

乐万佳服务中心 发表于 2014-11-8 10:45

{:soso_e100:}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初识明山水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