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镜庄的由来,背后藏着巨大的秘密!
孤峰高耸,其上绿树成荫;石壁指天,其面如刀削之玉。这便是玉溪山,它是荆山绵延3100平方公里后来的一个华丽转身。
楚人“筚路蓝缕”的荆山山脉北始房县青峰镇大断层,从东至荆门再至南漳,在这里遇见夷水,一见钟情,遂不再流浪了,这便有了夷水环绕的玉溪山,水镜庄即在玉溪山的北面。
乾隆《襄阳府志》卷四山川南漳“玉溪山”条记载,玉溪山“山峰高耸挺秀,山下有溪,水声淙淙如玉佩。”是一个幽静的所在。山岩壁立数仞,“有石室曰白马洞,为汉水镜先生栖隐处。”《南漳县志》(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版)在卷首南漳县城图明确标明玉溪山在城之南的方位,并在版刻专页“玉溪山图”里标有“水镜庄”和“汉水镜先生栖隐处”。后有人将“玉溪山”误写为“玉玺山”,是因卞和发现了“和氏璧”,事实上玉溪山只与水镜先生即司马徽有关,山前有夷水如玉溪而得名。
司马徽,字德操,颍川(今河南禹州)人,是东汉末古文经学派重要人物。由于北方战乱频烈,毅然迁居荆州,洞察荆州牧刘表“性暗必害善人”,加之当时朝廷办学排除异端——古文经学派,司马徽于是南遁至南漳玉溪山前隐居讲学,被襄阳名士庞德公誉为“水镜先生”。
襄阳名士庞德公为什么把司马徽称作“水镜先生”呢?“水镜”即清水和明镜,两者能清楚地反映物体。《三国志·李严传》裴松之注引习凿齿语曰:“水至平而邪者取法,镜至明而丑者无怒。水镜之所以能穷物而无怨者,以其无私也。”“水镜”喻指明鉴之人,北宋苏轼亦有“予欲识人物之忠邪,故以卿为水镜”言。据《世说新语》记载:襄阳名士们有一次在鹿门山举行酒会,诸友或歌或咏,很是热闹。司马徽论古谈今,言谈洒脱超凡,令满座寂然,敬意盈胸。特别是一篇《明君昏帝》令众人叫绝,庞德公举杯盛赞:“先生数典如流水,水清似镜,真乃水镜先生矣。”司马徽随后便被尊称水镜先生,而其隐居地则被后人称为水镜庄。
水镜庄,背靠玉溪山,前有蛮河(即夷水,源于保康大湾流经南漳、宜城,注入汉江,晋以前称“夷水”,也有史书称为“彝水”。也称堰河。《晋书·桓玄传》记载的桓玄“移沮、漳蛮二千户于江南”,即指蛮人蛮河),位于今南漳县城南0.5公里处,明代罗贯中根据《三国志》(三国<蜀>陈寿著,《三国志》卷32《刘先主传》载有“先主跃马檀溪”等句)、《世说新语》(南北朝时期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编著)、《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编著)等翔实史料著《三国演义》,详述刘备马跃檀溪至南漳,访司马徽,与司马徽谈论国事,而司马徽推荐伏龙、凤雏的历史事实就发生在南漳水镜庄。《襄阳府志》载:“是迹因水镜先生传。”
茫茫千古,岁月如梭。今日水镜庄仍是引人注目,为荆楚大地一颗璀璨明珠。为什么水镜庄历经千年而不衰,是因为水镜庄中荐贤典故包含了一种浓郁的文化意蕴。孔子曰:“知贤,智也;推贤,仁也;引贤,义也。有此三者,又何加焉?”虽然江山代有人才出,但能够被发现并能很好发挥其才能的,寥寥无几。故韩愈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人类历史上,妒贤忌能,摧残人才的现象屡见不鲜。孙膑被师兄弟庞涓嫉妒,被庞涓诬陷受膑刑剜去膝盖骨而成残废。屈原虽“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却由于上官大夫、令尹子兰等人的妒恨,最后被放逐而含恨跳河。此例不胜枚举。因此,有一双慧眼且乐为他人做嫁衣的人不多也。司马徽有识人之明,并不妒嫉他人的才干,大力荐贤,这在任何时代都被尊崇,也符合人性之美。且社会上文人才人们无不希望“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希望碰到司马徽这样的伯乐。也因此,水镜庄成了历代文人才子们抒情怀古之地。仅同治版《南漳县志》就收录了直接以“水镜庄怀古”或“白马洞怀古”的清代大文人之诗十六首,其中李希莲所写《水镜庄怀古》至今感动我心,诗云:漳城南下玉溪边,峭壁玲珑别有天。见话此中栖水镜,到来犹自绕云烟。三分炎鼎皇孙正,千古热肠处士偏。不是当初心助汉,伏龙再荐为谁先。司马荐贤无疑将千古流芳。
南漳的历史是很值得了解的。 哟有 感谢转载本人游记。此游记曾发表于《襄阳日报》并获徐霞客文学奖银奖。原文地址为:http://blog.sina.com.cn/s/blog_92643c560102vbvj.html
这时本人多年前写的游记,转载时最好把本人名字加上,因为常有一些人将本人文字借用并发表{:10_623:}
风从指尖过 发表于 2019-6-24 21:40
这时本人多年前写的游记,转载时最好把本人名字加上,因为常有一些人将本人文字借用并发表
...
感谢王云峰原创软文,分享给网友阅读。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