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南漳水镜论坛 生活百科 查看内容

黄梅天 要防霉更要防;梅雨病;阴沉多雨的梅雨天,身体也会无声“抗议”哦!

2015-6-18 08:39| 发布者: Aragom| 查看: 61| 评论: 0

摘要: 一到梅雨季,湿度大、气温高,衣物等容易发霉,“梅雨”也因此有了个别称:“霉雨”。在阴沉多雨的梅雨天,身体也会无声“抗议”哦!快来看看小编倾情奉献的梅雨季小贴士,防霉防“病”的方法全教给亲! Tips ↓ ...

一到梅雨季,湿度大、气温高,衣物等容易发霉,“梅雨”也因此有了个别称:“霉雨”。在阴沉多雨的梅雨天,身体也会无声“抗议”哦!快来看看小编倾情奉献的梅雨季小贴士,防霉防“病”的方法全教给亲!



Tips

↓ 防霉做好这四点 ↓

①曝晒

  霉菌怕阳光,特别害怕太阳光中的紫外线。紫外线能杀灭或抑制真菌生长。

②通风
  霉菌喜欢温暖、湿润、阴暗的环境。气温在25℃左右,空气相对湿度在70%时,霉菌最易生长繁殖。因此,经常开窗,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可以使室内霉菌数量减少。
③干燥
  湿度越低,霉菌数量越少。
④降温

  研究表明,霉菌在低温环境中很难繁殖。

具体落实到生活中

↓ 亲们可以这样做 ↓


第一招 关上门窗,偶用空调除湿

  湿气重的时候,如果不关上门窗,水汽就会侵入屋里,很快整个房屋都会变得水汽濛濛。所以,最好、最简单的防潮方式,就是紧闭家中的窗户,特别是关闭朝南和东南的窗户。防潮最重要的时段是一早一晚,每天的早晨6时至9时、晚上8时至翌日凌晨2时,空气湿度较高。

  室内防潮防霉最方便的办法就是不时使用除湿机或开启空调机,抽取空气中的水分。要保护家里的木制品、木地板,就请空调来帮忙吧!


第二招 巧用干燥剂!

  亲可以直接去超市买一些干燥剂、防潮剂,也可以把生石灰买回家放在居室角落里。PS. 如果选择用生石灰去湿的话,一定要做好防护,别让家里的小朋友直接接触到它哦!

  除了现成的干燥剂,洗衣粉、苏打粉、面粉都有一定除湿的功效,个个都是防霉好帮手~


第三招 衣服得晾干,晾不干就靠烘

  衣服中含有的水分会导致霉菌或虫卵大量繁殖,所以衣物必须洗净、彻底晾干后再放入衣柜。如果空气潮湿,衣物晾不干,可以用烘干机或者电吹风吹干。

  衣柜里可以放一些防霉防蛀剂,最好吊挂于衣物上方约10厘米处,这样其有效成分才能充分挥发。另外,不能将樟脑制品直接放入衣物口袋或直接接触衣物,以免对衣服面料造成损伤或导致衣物泛黄。

  阴湿的梅雨季,很多人还容易患上“梅雨天气综合征”,诸多小毛小病都会趁机找上门来。所以,梅雨季除了防霉,还得留神防病哦——


1肠道疾病

  梅雨季闷热的天气非常适合霉菌生长,容易导致食物变质发霉,从而引发肠道疾病或食物中毒。

  此时,熟食保存时间不要超过2小时,一餐没吃完的饭菜应待冷透后及时冷藏,并在食用前彻底加热。同时,最好尽量少吃腌制的酸菜、咸菜,尽量不吃凉拌菜。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贪吃水果!

2肚痛腹泻

  梅雨季淋雨易导致湿气入侵,引发肚痛腹泻。医生提醒,最好别淋雨,衣服湿了就赶快换,淋湿后赶紧擦干;其次得食疗除湿,多吃清暑利湿的东西,如西瓜、长豇豆、扁豆、米仁等,还可以加点生姜,温通经络效果更好。

  此外,梅雨天可以少量地吃一些辛辣的菜,帮助身体祛湿,但切勿长期大量食用,不然反而会外湿加外热,造成胃肠暑湿难耐,加重腹痛、腹泻。

3过敏、哮喘

  梅雨季节容易滋生螨虫,引起过敏性鼻炎和哮喘等多种疾病。过敏的最明显症状之一就是打喷嚏,与感冒不同,打起来会一个接着一个,直到眼泪鼻涕一大把。如果你喷嚏连连,快快着手除螨吧!

  很多人梅雨季时容易皮肤过敏,十有八九也是螨虫惹的祸,需要注意清洁凉席,切莫让自己天天与螨虫共眠。

4霉菌感染

  在梅雨季节里,贴身衣物最好晾干再穿,不给霉菌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梅雨季晾不干内裤,可以用吹风机吹干再穿。最好少穿紧身裤,女士可以多穿裙子,不要每天使用护垫,这样容易因为不透气而引起霉菌感染。

5心理健康问题

  梅雨天气,不少人的情绪也“发霉”了,时断时续的阴雨让人的心情也有些湿漉漉的,会感到莫名的烦躁、情绪低落,有的还会为一件小事发大脾气。

  不妨在梅雨季多做些自己喜欢的事情放松心情,保持健康向上的精神状态,梅雨季可别做“霉人”哦!

关于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南漳热线 ( 鄂ICP备2021000082号-2 || 鄂公网安备 42062402000199号 )

GMT+8, 2024-11-20 15:33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 Style Desig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