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9-10-25 15:45
|
显示全部楼层
照孟繁华先生的引导思考(2009-07-01 17:03:07)标签:杂谈
因为听得认真,所以记在本子上的反而不准,这里只是孟先生大致意思,还有我的理解。
把那些最平常的东西呈现出来,再过三十年、五十年、一百年,也有他的地位。其实,最平常的东西才是最人性的东西,而这些东西记载了一类的心的历程,人的最基础的东西,因此也就更能深入人心,因此也就更能长久地深入人心。社会在变迁,可是相对社会来讲,人本性的东西,变起来多么地难啊!
文学告诉我们的是人生的体验和感悟。其实体验和感悟是说不出的,因为说不出,所以才需要文学。文学是一种意向,一种潜在的挖掘,把潜在的东西挖掘出来,展示给人们,哪怕只是展示给人们一种感觉,也是(也只能是感觉)好东西。当然感觉也要有力度,展示是一种巧劲,是一种温柔的坚硬!
农民工的困苦。人们展示的大多是苦,其实更要展示的是困。生活的困境,生存的困境,内心的困境,对这个世界的困惑。其实,也代表了人类的困境,作家要挖掘出人类的困境,如果有能力,可以指给人们一条路,没有能力,找出困境也是好作家。
文学是要处理人的精神事故。对复杂性、多样性、丰富性的挖掘。其实是要求作家、作品走进人的内心。作家不能是局外人,没有走进去,就写不出真东西。从内心深处走进去,走进人的内心深处。
国家、民族的重大历史事件仍然是我们取材的重要内容。当然选取的方式是多样的,但作家不能不关心这些,作家的责任感要求作家这样做。孟先生说到这些的时候有些激动,我在思考他内心深处对此的强烈感觉。比如他说,张爱玲一再受人们推崇,可在那个我们民族遭受凌辱的时候,这样的作家在做什么,写什么?
对当下精神困境的处理也是我们必须关注的。文学在向内转。如何写出底层的人的真正困境。关键是作家没有在场。面对底层人物,作家有一种优越感。我想作家是在居高临下写底层人,那么,怎么能深入进去呢?只在为底层人代言,没有困惑。必须有感同身受的切肤之痛,才能写出深刻的作品。
(转李学江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