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涨工资期来临,今年中国工资上涨25% 也仅为美国4%
经济学家斯蒂芬罗奇说:尽管最近关于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的议论不绝于耳,但我认为此时宣告中国劳动力套利优势已经终结为时尚早。同国际水平相比,中国的工资水平仍然很低,因此中国近期新一轮的工资上涨并不会使中国丧失劳动力成本低廉的优势。
这次中国国内工资水平上涨主要依据的是2004年3月1日起施行的《最低工资规定》。该规定要求中国各地最低工资标准每两年至少调整一次。但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中国出口严重受挫,经济面临巨大压力,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当时中国政府决定将2008年的工资上涨计划推迟。
现如今,中国应对金融危机成绩显著,并且全球经济形势也趋于稳定,由此一来,之前的应急措施便显得没有必要了。所以,最近的工资上调不过是弥补了2008年未上涨的工资而已。
相较于世界各国劳动力较高的工资,中国劳动力的竞争力依然明显。美国劳动TJJ2009年4月发行的《劳动评论月刊》中有数据显示,2006年中国劳动力每小时的工资为0.81美元,仅为美国同期劳动力每小时工资水平的2.7%,日本的3.4%,欧盟的2.2%。
尽管2006年的数据显得有些过时,但我们还是可以看到,中国和发达国家劳动成本之间存在着巨大鸿沟。因此,即便中国再次上调工资,也很难将这一鸿沟填平。
举例来说,假设中国在2007年10月份已经将工资水平上调25%,到2010年中国平均工资每小时也只有1.98美元,仅为美国同期每小时工资水平的4%,这对于缩小中国同主要工业国家之间的工资鸿沟作用微乎其微。同样,中国和其他发达国家的工资差也大抵如此。此外,即使2010年中国制造业工人每小时工资达到1.98美元,这一水平也不及东亚国家的15%,仅为墨西哥的50%。
需要强调的是,就中国目前的状况而言,最低工资涨幅25%的假设根本不可能实现。尽管一些省份最低工资的涨幅已经达到了这样的水平,但放眼全国,仍有一半甚至三分之二的工人工资水平仍在最低工资标准以下。
并且,最近中国政府提高最低工资标准,这对于高收入者来说基本没有影响,低收入者是这次工资上调最主要的受益群体。
与此同时,这次工资上调的大背景是中国整体生产力的提高。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自1990年以来,中国制造业的生产力年增长率保持在10%到15%之间,但生产力的增长并没有完全真实地体现在工人的工资收入里。这表明中国单位劳动力成本增加缓慢,也意味着这次工资上调不会削弱中国廉价劳动力的竞争力。
此外,在考察这次工资上调对中国竞争力影响的时候,我们还应考虑到中国所具有的优势,如巨大的生产规模,完善的基础设施,强大的泛亚洲物流链,以及近期采用的最为先进的生产技术。在这些非常重要的领域,中国并没有丧失自己的优势。
最后,我们还要强调的一点是,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是中国向消费型经济转变的重要策略之一。对中国来说,购买力的严重不足仍然是阻碍经济发展的一大障碍。目前中国的个人收入仅占GDP的40%,远远低于国际水平,同时比2000年51%的比例还要低10个百分点。考虑到经济平衡的重要性,中国必须努力改变这一状况。
这也将成为中国发展的一次机遇。考虑到现在工资的增长赶不上GDP的增长,中国应进一步扩大公民收入在GDP中所占的比重,为提高家庭购买力奠定基础,而这也对提高消费在GDP中所占的份额至关重要。2009年,中国的消费对GDP的贡献只有36%。
归根结底,国际社会不应为中国廉价劳动力时代的结束感到悲哀,而应把注意力放在中国向消费型经济转变所作出的努力,以及这一中国期待已久的经济状况为全球经济带来的建设性作用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