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镜庄
建安十三年一个秋日的黄昏。刘玄德仰仗着那匹“的卢”拼死一跳,越过澶溪。侥幸逃脱一条性命。惊莆稍定,策马迤逦望南漳踽踽而行。此时日薄西山,秋风瑟瑟,人困马乏。好生凄凉。幸遇一牧童小儿指点一个去处,他顺着手指一看,山中烟雾缭绕,数间房屋恃洞依壁而立,在半空时隐时现 --- 那就是水镜庄。
是夜。刘玄德得晤一代贤士、人称“水镜先生”的司马徽。他识伏龙,交凤雏,结庞统。身居蜗室,放眼全局,指点江山,纵观天下。一夕夜话,把个落魄的刘皇叔激的心潮彭湃,热血沸腾,豪气顿生。从此峰回路转,柳暗花明。最终创建蜀国大业,天下三分有其一。究根朔渊,司马徽自然功不可没。 地随人贵。水镜庄也随之名扬天下。
时光荏苒,多少年过去了。当时的水镜庄是个什么模样,只能存在人们的臆想之中。毋庸置疑的是在远古时代它就在那壁立的山崖上屹立着。俯看着蛮河水涨水落,日夜东去。注视着河边的芸芸众生。见证着他们的生生死死,喜怒哀乐。历史走到了今天,水镜庄虽然几经毁建。其局,其貌,其势,其韵应该没有太大的变化。“头天门、二天门”台阶上的青苔仍然向你述说着历史的久远。"白马洞'亭檐瓦楞上的茅草向你展示着岁月的枯荣。不由你不生出思古之幽情.......
“白马洞”的由来源自一个遥远的传说:当年,山中一只黑虎为害,肆虐乡里,祸害百姓。一日玉玺山的石洞里冲出来一匹白马。它与黑虎恶斗三天,终于奋蹄将它踢进水中淹死。众人为感激神马为民除害,纷纷拿出供品,顶礼膜拜。白马不受,依旧隐入洞中。大家寻迹而入,直见洞内怪石嶙峋 洞深莫测.神马早已不知所踪.据说后来有人在四川看到此马,于是便有了此洞通川之说.白马洞由此得名.传说毕竟是传说,要允许它的细节上的不合理。但是从中可以看出人们惩恶扬善的愿望和对末知事物的丰富想象力。
在“头天门”与“白马洞”之间,有一段几十米的城堞。在当时这应该是“军事设施”了。依我之见,作为防御工事,似乎作用不大。想想司马徽一个隐居的半仙半道之人。天天布衣素食,枯灯展卷,借月抚琴。能有谁算计到他的头上。况且真有恶人来袭,那一段城堞只能犹如弱卵,不堪一击。但是,你如果远远一眺,自会知道它的妙处。它起着很好的承启作用。没有了它,头天门和白马洞就少了呼应。会逊色不少。何况,当时地广人稀。做些姿态,吓吓游兵散勇,梁上君子,檐下小人,还是很有必要。
古迹都有石刻,白马洞也有.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现存下来的已是寥寥无几。除了清初“汉水镜栖隐处”石碑外,值得一提的是山庄门外两块石刻:“明镜高悬 彝水环绕”。字不多.蝤劲有力,舒展大方,颇显书法和制碑功力,意境更不错: 夜色阑珊,一轮古今一样的弯月高高挂在天空。你屏声静气。倾听着蛮水在你脚下静静的流淌。想想星转斗移,世事轮回。想想日月亘古久长。人生苦短若白驹过隙。想想天地之广大。自身之渺小。你会忘掉尘事纷扰、失意烦恼。无疑是一次精神诜礼。
水镜庄是依托白马洞建在一片几乎呈九十度的陡岩上。若仔细观察,会发现在这片裸岩上嵌着许多鹅卵石。可这些只在河床上才有的石头怎么会跑到岩壁上的呢。不妨大胆设想一下:在远古时代,蛮水河床是很高的。经过N万万年的河水冲刷,河床慢慢降低。便留下了这片几十米高的黛色裸岩。假使这个臆想成立,这片岩石岂不是很好的远古水文资料?专家一定能从河床下降的快慢中解读出当年的水量。想的更离谱些:哪天人们从岩石中挖出个鱼虾螃蟹的化石来,那才叫惊奇呢!!!
扯远了,打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