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家界民歌历史悠久,曲调丰富,旋律优美,分布广泛,形式有山歌、仪式歌、小调、花灯调、锣鼓调、劳动号子等,堪称“民歌的海洋”。其中尤以桑植民歌最为出色,其分布地域之广、数量之多、质量之高、特色之浓、影响之大,蜚声湖南,饮誉全国。早在20世纪50年代,湖南人民广播电台就灌制了多首桑植民歌唱片;20世纪50~70年代,桑植民歌手先后代表湖南参加全国民间文艺调演、全国少数民族文艺调演、全国职工文艺调演等。1978年,湖南省首次民间歌谣现场会在桑植召开。1987年,在波兰举行的第19届国际民间舞蹈赛演唱会上,本土民歌手尚生武演唱了《桑木扁担软溜溜》等多首桑植民歌。2000年,本土民歌手黄道英在英国巴比肯艺术中心举办的世界民间文化交流会上,演唱了《花大姐》等多首桑植民歌。
桑植民歌已搜集整理出1万多首,有浑圆嘹亮的山歌、优美抒情的小调、欢快活跃的花灯、低沉哀怨的曲艺、气势磅礴的劳动号子、荡气回肠的薅草锣鼓、古老凝重的礼仪歌、有板有眼的傩腔以及激昂向上的革命歌曲。桑植民歌起源于原始农耕时期,经过千百年的锤练,在高唱低吟中显现出了独特的艺术魅力。其突出特点是情感淳朴真挚,曲调丰富多变,旋律优美动听,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山区特色;其主要的艺术风格是质朴、粗犷、风趣、明快,尤其是衬词、衬腔的运用,几乎达到了极致,使民歌在烘托气氛、揭示人物内心情感等方面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其特殊的润腔方法和气声演唱技巧,也极大地丰富了民歌演唱理论,为声乐演唱提供了独特的范例。野天野地里,人们乐于演唱那些将演唱技巧与歌词内容、民族语言、乡土特色有机结合在一起的歌曲。山歌曲调除了通常的四句体,还有一句体、二句体、三句体、五句体等,派生出高腔、平腔、低腔,无疑是率性而为、自由发挥的产特。人们在山明水秀的世界里,以歌代语,以歌传情,悠长婉转、高亢嘹亮的歌声,翻山越岭,表达着对生命的感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人们在欣赏中感受内在的生命张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