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426|回复: 9

春暧花开踏青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4-11 10: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本帖最后由 眼镜 于 2011-9-3 13:21 编辑 ]

                                                                  春暧花开踏青时                                                                 -
                                                                  - 古林坪春游记-
                                                                           眼镜
       辛卯仲春,正是百花争艳的季节。今天单位组织职工和家属外出踏青,是难得的好天气好日子。上午8点40分,由男女老少一行五十六人组合的春游团,分乘两辆客运包车从单位出发了,这是到九集镇龙门集古林坪村一带去观光踏青。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规模化、工业化,除花盆里那么一点花木和道路两旁的一些树木点缀衬托我们美丽的城市生活外,城里人能够见到的花红柳绿恐怕越来越少了。犹如元代诗人贡性之所写的一首诗那样:“涌金门外柳垂金,几日不来成绿荫;折取一枝入城去,使人知道已春深。”以后曾经伴随我们生活的鸟语花香意境可能只能够在影视和画册里去观赏、到很远的乡村田园山水里去漫步了。车出县城,沿着县级水泥公路向前行驶十公里,穿过龙门集;过汶家河桥,再折向南沿村级水泥公路前行十公里进入到古林坪村。按原来的行程安排,我们第一站先在古林坪村下车,下车后不休息,步行5公里,直达柏香寺。在柏香寺作短暂休息停留后,再根据大家的身体状况决定是否继续向前进,翻越一座山,到谷城的承恩寺及八一电影制片厂去参观。刚开始时,大家还信心十足,边走边观赏山景,我们到达了第一站---柏香寺。柏香寺,相传此地有一座大庙,和尚常在此烧柏木香念经,故取名为柏香寺。据柏香寺门前所撰刻的碑文介绍,此地是隋阳公主疗疾的地方,唐太宗李世民仰慕隋阳公主的贤德,就在此修建了一座柏香庵,到了明朝弘治年间,因在柏香庵的背后仙人山公主峰脚下建有六座大墓,明隆庆年间派出僧人护法陵园,改柏香庵为柏香寺。从唐朝开始,历经宋、明、清、民国及本世纪的二00四年,皆重复修建过。到柏香寺后,很多人进到寺里,焚柏香以顶礼膜拜,去为自己的亲人虔诚许愿,祝愿家人身体健康,事事如意。由于同行的有部分是老人和小孩,十多里路程的步行让这些不常出远门的老人和稚童感到疲劳,有些吃不消,便不愿意再往前行了。此次活动的组织者、工会主席张俊鉴于这种情况,为了照顾年老体弱者的身体和整个春游团集体行动顺利进行,为安全稳妥起见,故临时决定取消继续前往到承恩寺去参观的活动。这时已经是中午十一点多钟,再说大家也有些饿了,故顺便在离柏香寺1.5公里处路旁,选择较为适宜的河溪边休息,吃各自自带的干粮,以恢复体力、补充能量。天蓝水绿,草青花红。溪流十里,春水犹香。清澈的溪流冲击河石,便激起朵朵晶莹的浪花和股股洄流。溪边不远处有碧绿欲滴的翠竹。当空的太阳,将温暧洒满大地,让人们感到暧意洋洋,温馨舒适。吃罢自带的方便食品后,大家席地而坐,在小溪旁各自休息、娱乐。大家或者三五成群围坐在一起打牌观战,有的或者躺在灌木丛树荫底下闭目养神,几名淘气的孩子站立在河中石头上,用塑料水杯在小溪里捉鱼捞虾,忙的不亦乐乎。我看时间还早,便向张俊请了一会儿假,独自一人沿着山坡的小径,慢慢地朝向半山腰的人家走去。在这面坡上共住有两户人家,两家的住房依山而建,一前一后,一上一下。只见下面一户人家除几只小鸡在屋场外悠闲自得的觅食外,房屋却是铁将军把门,主人不在家。我又从这家房屋旁边的小路绕道继续朝上面一人家走去。还好,上面这家有主人在。只见一位面带倦色、穿着棉衣棉裤的老年人端坐于木制椅子上无精打采地晒太阳。便迎上去和老人家打招呼。老人家可能是与外界接触不多的缘故,茫然地看着我,问我有什么事,我说我们是来踏青春游的,老人似乎明白的“哦”了一声。随着慢慢地交谈,我大致了解到他家的情况。这位杨姓老人家原本不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是三十年前从别处搬迁到现居地-王家庄这个地方的。王家庄距古林坪村约5公里,原行政归属于李庙镇管辖,二十一世纪初行政又划归为九集镇龙门集管辖。原来家有6口人,其妻子是位残疾人(失聪)。大儿子常年在外打工,自打结婚后,由于家庭矛盾,和父母及弟弟分家后,一家三口便搬到了别处去了。小儿子除农忙回来耕种和收割庄稼外,也是常年在外打工,因为家里穷,至今还未成婚。老人家原本会一门竹编的手艺,农闲时到乡邻家里编筐编蒌赚点钱,以补贴家用。长期的劳累和感受风寒,后来得了脊柱疾病。先是由其侄儿为他治疗(本地个体医生),效果不好,后又到龙门集去治疗,眼看病体恢复仍然没有起色,只好作罢。老人目前状况是腰不能弯,全身畏寒,手足变形且麻木疼痛,骨关节膨大,疑似类风湿关节炎或者地方病之类疾病?就这样,秋、冬、春季节基本上是在家养病,不能从事生产劳动。我问他现在不是有农村合作医疗吗。他说有,但自掏的一部分仍然拿不起。这个地方大部分田为山坡旱地,皮石渣子土质,土地贫瘠,更经不起干旱和山洪自然灾害袭击。以种植小麦苞谷等旱作物为主,粮食产量低,虽然国家免除赋税,同时给予农业补贴,但仍然有一部分农民因病返贫、因贫致病,生活在贫困线下。当地收入主要依靠青壮年人外出打工。看到他家仍住的是干打垒土木结构的房屋,由于长期风吹雨淋浸蚀,四面墙体已呈虚松状态。与河对岸的几栋白瓷砖红瓦房的楼房形成明显的反差。                                                     
       大约下午快3点钟时,从王家庄往回走。因还要到古林坪王坟去参观,整个团队除有6位坚持不了乘车先行回家的人以外,其他人包括小孩都坚持步行5公里到达第二个景点---王坟。
   据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编纂的[南漳县县志]称,王墓主要指九集镇龙门集明襄王墓群,已发现的有明襄定王墓、襄庄王墓、襄康王墓、襄靖王墓、以及未发现的不名襄王墓等。旧府志、旧县志称这一带“多藩墓”,民间称“王坟”。我们这次参观的是明襄定王墓。明襄定王朱祁镛墓位于我县城北18公里的今龙门镇古林坪村东北山咀上。此墓座南朝北,墓高50米,周长250米,像一座小山。据查,此墓原来的规模较大,占地面积约3.33公顷(约33300平方米)。墓前修有多层拜台,每层均有金龙盘柱的大殿。拜台是用雕有二龙戏珠、双凤朝阳的青石板铺设而成。而[民国南漳县志]载:“明襄定王祈镛墓在县北38里古林坪,葬后更名久安山。”传说墓前的建筑均为李自成部队所烧毁。上个世纪的七十年代兴修水利时,又进一步地被破坏,砖石被附近农民砌成扎墙或建房屋使用。现附属物仅存“御制祭之碑”一块,离地面高1.32米,宽0.61米,现此碑被移至徐庶庙文物馆的院内进行保护。虽然这是一座空墓,一九五九年被南漳县政府定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九八四年被市政府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道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在离明襄王墓前约200米远的路边(应该是官道),竖立着一块“官员人等至此下马”的石碑,据说这是一块下马碑,距离此地向西约200米的地方,还有块一上马碑,二碑与王坟呈品字形分布,三者之间遥呼相应。我们从王坟大墓边下的田埂上还能够看到用碥石和石灰层层叠叠砌成的墓基遗迹。大约在2006年,有关部门为了保护和旅游开发,在盗洞的四周地方将一部分封土挖开,整修墓门,铲除杂草,并将其大墓门前辟成一块约百十平方的场地,以方便人们参观游览。当你站在墓顶向前远方望去,连绵起伏的群峰山峦,犹如百鸟朝凤般地拱卫着大墓。此墓不知何朝何时就已经被盗。从墓门进入(原来有对开的两扇石门,后来不知被移往何处。现在只有用钢筋焊成的栅栏门),是一个只有几个平方的墓前室,东西两面墙上彩绘有精美的仕女图。向里是寝宫两扇大石门,两扇石门上仿照皇宫朱门雕刻有莲花形兽衔环的雄狮图案,兽衔环下雕刻有一只疑似凤凰或者其他什么之类的鸟,应该与高贵墓主人身份相符合的吉祥动物。寝宫的面积约有20个多个平方,里面的棺椁及尸骨已荡然无存,仅剩下放置棺椁的殘存棺床(石台)。整个墓室呈拱形圆顶方墙,依势均用厚薄大小不等的类大理石方砖扣砌而成。在其墓室棺床正后方墙壁上,有一个现已被重新回填补砌修好的长方盗洞,经有关人士考证后认为,这可能是当初盗墓者认为里面还有一室藏匿有珠宝,便撬砖破墙,发现里面并没有藏有珠宝的储藏室,劳神费力而得到这样的结果,能想象得出当时盗墓者那満脸的失望和恼怒神态了。大理石石砖看上去呈粉红色,表面光滑细腻温润,其工艺水平不比现在用打磨机打磨的大理石差。在墓室大石门后正中相应的地上,有一方形凹石槽,可能是为防止墓室被盗,专门放置防盗石门抵柱用的方槽。按古代大墓葬的防盗习惯,在墓道的门上部有一个门闩,背后有一个或方或圆形的石槽,石槽里按放一个石条或石球,当封闭墓室门时,这个防盗机关随着关闭的石门顺势滑向门闩,从而把两扇大石门卡住。从整个大墓的外形上看,并未发现有其他盗洞口痕迹。真不知这些盗墓贼是怎样准确定位、用什么工具和方法、怎样打开墓穴内机关重重的王墓大石门的。其专业盗掘水平之高,真是令人叹服。二00六年有关方面在整修大墓时,在其原存放棺椁石台地方的,又砌上70多公分的方形石台,上供奉着一尊塑像—据说是墓主人明襄庄王的坐像。虽然王坟地势不算高,但仍然给人一种“一览众山小”王侯霸气的恢宏气势。由于五十年代末期到七十年代的乱砍乱伐山林,这里已经看不到“古树峥嵘,苍藤缠绕”那古木参天、飞禽走兽、鸟语花香的美丽景色了,现在山上的松树还是八十年代以后所栽种的。顺着大墓旁的水泥石阶拾级而上,来到了大墓后的山岭上,有关方面在这里建有一座七层高的佛塔,名曰“中华民族万姓先祖纪年堂”,在堂门前台下的影壁两旁有一副很有佛门深意对联,叫做:“地狱不空,誓不成佛。”影壁的前面竖立着三根约三米高的水泥柱,代表着三根香柱。柱子下有用水泥砌成专供香客们焚香敬佛的香案香炉。我们在这里见到了在此管理的佛家三位出家师付中的两位。关于佛塔的作用,据一位出家师付讲,主要是供奉骨灰,任何香客,一次性交纳2000元管理费,可将先人及亡故人的骨灰永久存放在佛塔里。可见当今佛门也在与时俱进,就象那部名叫[少林寺]电影里的一句经典台词一样:酒肉穿肠过,佛在心中留。在其旁边是一座四层小楼,是三位出家师付居住和接待香客的地方。我问出家师付是从那里来,师付说他们三位都是从东北云游而来,除一位主持来的时间长一点外,他们两个均是半年前才来到这里的。
下午四点多钟,我们下山来到公路旁。趁预约的包租客车还没有到来的空隙,全体人员[共50人]在一起合影留念。在田间不远的地方,有一片盛开的油菜黄花。随风飘荡的油菜花香沁人心脾。她像位热情好客的主人,站立在田间地头,欢迎来自远方的客人。她的芬芳吸引着“五谷不分”的“城里人”。俏丽的女人们,纷纷来到蝶飞蜂舞的花丛中留影。黄花托美人,一次次的像机快门按下,让俏丽的女人在花丛中留下美好温馨的回忆。让她们恣意享受着上苍给予美好时光和快乐幸福。在照像期间,有一个让人忍俊不禁的小小插曲。我的一位同事的妻子,看到自已的丈夫忙上忙下地给女同事照像,后来又与美人合影时,感到自己被冷落,顿时妒火中烧。此时此刻的她,就象打破的醋坛子,爱怨交加,愤怒终于暴发了。叽哩哇呐向“没有良心”的丈夫大喊大叫。可是我的这个同事不但不恼,站在两位美人的中间的他,不慌不忙地扭过头来,笑眯眯地冲对着妻子连连说道:“回家了再给你解释,回家了再给你解释啊!。”这滑稽的一瞬间,被同事邱光华用镜头抓拍到,成为最为动感的收藏。藏。                                                                                                                                                                                             花已开,草已青,春意醉人。她向我们传递着春天的勃勃生机气息。
   


04.jpg
03.jpg
02.jpg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10 +2 收起 理由
光影之歌 + 10 + 2 满分送上,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11 11:31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更多图片,快快上传。。。。。
wzg11e
wzg31ewzg24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11 20: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很多朋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20 17:27 | 显示全部楼层
wzg11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21 09:15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张医生了。wzg33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26 16:41 | 显示全部楼层
路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2 15:35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己不出钱当然爽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9 21:3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的旅行才有意思。花费少,收获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16 17:07 | 显示全部楼层
wzg27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热门推荐

关于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南漳热线 ( 鄂ICP备2021000082号-2 || 鄂公网安备 42062402000199号 )

GMT+8, 2024-6-11 15:58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 Style Desig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