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周末两天举行的全国统一研究生考试中,深圳市的5个考场总共迎来了近6000名考生。“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和用人单位对应征者学历要求的提高,尤其是在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应届生和在职人员选择考研来回避经济萧条前景下的艰难就业或希求通过深造为自己增值,达到在激烈的竞争中不被淘汰,获得更好发展的目的。”
近几年,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让很多大学生变得无奈,于是,为了应对或逃避就业压力。越来越多的本科生义无反顾地走上了考研之路。有调查显示,70%的考生认为就业难是考研人数增加的主要原因,他们认为“继续读书可以暂时躲避就业危机”。
不可否认,考研对于暂缓就业压力、扩大就业门路和增加就业砝码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考研是提高学历和自身能力的一种方式,便于以后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我们知道,鸵鸟在被追赶时,认为自己跑不掉,鸵鸟的谋略就是把自己的头钻到沙子里,以为看不到追赶者,就把追赶者甩掉了。笔者认为,大部分考生为了应对或逃避目前严峻的就业压力而选择考研无疑就是在奉行这样的“鸵鸟政策”,也无法冲出难就业的“围城”。
首先,虽然从2000年起,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数量也不断增加,但是如此快速的增长不可能满足更快增长速度的考研队伍,因为我国现有的研究生教育毕竟是高级别的精英教育,不可能成为一种大众化的义务教育。这就意味着必定会有一部分一门心思想通过考研的大学生最终无法考上,从而也就错过了就业的机会。
其次,现在的研究生教育目的在于通过培养能够让这些人从事并致力于某种研究和教育。研究生教育本身不是为了解决就业难,也无法承载现实环境下的就业难,因为即使有一部分人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研究生,两三年以后他们所学专业的就业形势未必会和现在一样,这种变化谁也不可能很准确地预料到。
最后,读完研究生出来后,学历起点高了,但社会经验和实践经验与已经就业的同届毕业生比起来,会显得有些单薄,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还是不利于就业的。
一个人能否成功,学历并非是首要的因素,文凭本身也不必然等同于人才。把考研作为就业“敲门砖”,而不是从自身实际和个人兴趣出发,其实就是择业心态的扭曲。笔者想劝告那些奉行“鸵鸟政策”的大学生们,拿考研作就业的砝码,去赌明天的就业并非明智之举。它只是实现理想的一种手段,而非目的。因此,学子们应当在对自己的人生方向和职业目标进行权衡把握后,根据自身特长选择将来的人生之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