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726|回复: 1

灵魂的挣扎与命运的忏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9-30 10: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迷途——一个艾滋病人的自述》,是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发行的李运启先生的一部长篇小说。它的书名首先勾起了读者的阅读欲望与质疑心理:何人会步入迷途?主人公是如何为“迷途”所困的?“迷途”给主人公带来怎样的生活变故和人生感悟?于是,带着这些问题,读者在书中看到了一个农家子弟陈文秀“我”的生活轨迹:“我”从教师到公仆,经历了县中学、区工商局和市工商局三个单位,因不做违心事而被无情地淘汰出局;“我”下海经商,从屠夫到老板,经办了养牛场、屠宰场和食品加工厂三个企业,因不造假贩假而几近破产,最后又不得不同流合污;“我”从18岁到38岁,品尝了恋爱、结婚和离婚三种人生况味,先后与8个女子有染,因不洁身自好而几乎玩丢性命。



  从文本内容与特点来看,这是一部具有批判现实主义风格的现代题材的小说;从故事情节与人物命运来看,这是一个小人物或普通知识分子对现实生活的妥协、抗争和沉沦的反思与忏悔;从其审美效应与意义来看,这是具有一定社会警示价值和人格救赎作用的文学蓝本。


              一、反思:官场职场“潜规则”的体验与揭示


  职场与官场是紧密关联的。前者是后者产生与发达的土壤,后者是前者期待与仰望的山峰。究其原因,现代社会有一种虚伪、扭曲且根深蒂固的“官本位”意识在无形而有力地影响、诱导、忽悠、支配和决定着人们的价值取向,似乎一个人的才华、能力、贡献全以官位大小来衡量。于是,职场中的官位角逐也就在明争暗斗中演绎出声色犬马刀光剑影的话剧与残酷。其实,从书中主人公“我”的人生经历中,可以看出职场官场“潜规则”的威力对健全人格的潜在而致命的杀伤力、对美好信念的温柔而甜蜜的破坏力、对淳朴人性的浸染而蜕变的腐蚀力。

“我”的人生信念的变迁与异化,是从生存的困境和无奈的选择中开始的。“我”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一所乡镇中学工作。因教学中个性的张扬和观点的不合世俗,被学校贬为门卫保安,又因为夜晚看书安排去种菜。在步步紧逼中,“我”的生存受到了严峻的挑战,个人价值被贬值,人格尊严受侮辱。于是,“我”只好另谋出路了——托亲戚送礼到区工商局上班。而在做公务员时,因不理解、不迎合、不支持顶头上司的徇私舞弊中饱私囊的恶行,不断受到挤压和排斥,只好再次凭借自己的写作才能调到市工商局。然而,事实又一次粉碎了“我”的理想和美好的信念:职场中的人际关系是那么令人扑朔迷离,官场中的尔虞我诈是那么令人触目惊心,特别是在竞争中层干部的职位中,考核和民意都是第一的“我”居然被淘汰了。这样三次的人生历练和工作选择,使“我”对职场和官场的险恶、诡谲、复杂的局势有了一个较为清醒的认识,因而被“逼上梁山”下海经商也就顺理成章了。

  从主人公的人生经历与奋斗中,我们可以十分清楚地看到,一个人在理想的失落与现实的困境面前,是怎样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让心灵和精神突围、受伤、滴血与结疤的。他以具体情节与细节描述,揭示了职场和官场中的“潜规则”:权利的魔杖与腐败的暗流交织,人身的依附关系与个人的前途命运相连,个性的适应度与世俗的接受度共生。其具体表现为:钱权交易的商品原则,权权互利的市侩哲学,人格包装的伪君子假象,投其所好的奴婢心理,以及送礼的分量、人情的深浅、势力的大小、感情的亲疏等等。这些写在社会教科书上的条条框框,以有形或无形、真实与虚假、巨大而细微的形式方法,不断地出现、再现和表现于生活的舞台上,令人扑朔迷离望而生叹。它可以使青涩者困惑,使正直者忧虑,使得志者张狂,使失意者懊恼,使旁观者悲愤,使民意被强奸,使秩序搅混乱,使正义遭放逐,使良心被亵渎。在职场与官场所掩盖的斯芬克斯之谜的背后,善良的人们总是可以透过貌似平静的社会生活的暗流,看到、感到或捕捉到潘多拉之盒中奔跑出来的魔鬼的狰狞面目。作为一个小人物或普通知识分子,尽管他们无力也无权采取什么重大的举措或干预、或处置、或逃避、或终结,但是,责任与良知赋予他们的最大的权利就是、也只有揭露和批判——这是一种文化的觉醒与狂欢,也是一种无声的抗争与宣言。这种微小的力量似乎不能起到多大作用,但它却能在一定程度上为国家的意志和人民的利益提供一种真诚而及时的保护,为社会的公平和正义提供一种舆论的支持和人心的相背,为反腐败的成果和贪官的落马减少不必要的成本。如此,则是文学的胜利,是人文的胜利!


            二、忏悔:情场商场“欲望魔鬼”的放纵与淫乱


  欲望或男女情爱,是贯穿人生的一种情感必需品,是构成完整人格的组成部分,是滋润心灵调节心态温暖心情的添加剂,也是文学作品中不可回避的话题。因此,小说文本以大量篇幅对此进行了描述(或者说是主要看点与亮点)。在职场官场和下海经商的过程中,一种无形的情感气场始终笼罩在周围,欲望的魔鬼总是以正面或假象的面孔出现并支配着作品主人公的生活。作为自然人与社会人的双重角色,在情欲诱惑与理性坚守的选择中,小说主人公始终面对着以下几种二律背反的艰难煎熬:

  权欲的奢望。从个人体验和实际生活中,主人公明确了权利或官职给人所带来的种种实惠和地位,目睹了官场上的肮脏交易和腐败恶习,也表达了一个正常人的起码良知与愤懑之情。然而,这个烫手的“山芋”却成为人人所向往的仙果(近年来人们对公务员考试热的质疑与诟病就说明了这一点),不能不说是现代社会的人才选拔任用机制的悲哀,是对人才的认定和评价标准的误导。在短短20余年中,主人公经历了惊诧、鄙视、困惑、适应、容忍、参与和角逐的行列,是权欲的驱使让他也多少品尝了一些权利(如办公室主任在权利之间的平衡润滑作用等)带来的利益和快感,但是也给他增添了一些内心的不安与自责。这种心灵的困惑与良知的发现,是他作为一个社会人和知识分子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政治制度发展进程中的阴暗面的实录与反思。因此,权欲这个东西本来就是一把双刃剑,人们对它的追逐也无可厚非,问题是怎样引导与认识权欲的价值取向,如何使用与规范权利,怎样避免权利的异化与魔鬼化,如何使权利得到有效的监督与矫正等等。作品告诉我们,权欲权利是愉悦身心的美女或治病疗养的药酒,一旦达到放纵或淫乱的地步,就会使它走向自己的反面或对立面,诞生出腐败的怪胎或副产品。这是我们都不愿不想不忍看到的事实和结果。可惜,我们的一些官员至今仍是用双手捂住自己的双眼不承认、不思过、不悔改之,岂不悲乎?

利欲的追逐。利益是利欲的直接对象,它给人们带来的物质丰富和享受快感,给生活质量和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是改革开放以来最大的成果。但是,利欲的过度或紊乱,会造成市场秩序的混乱、伦理道德的沦丧、人文精神的颓伤。因此,小说主人公为了摆脱办企业的困境,对市场上的欺诈、虚伪、作假的种种丑恶行为也经历了排斥、愤怒、谴责、认可、效尤、加入、疯狂的过程。其契机是因为他的母亲住院开刀急需资金,而他的养牛场却还没有效益。于是,他放弃了做人的基本良知,像其他人一样卖出注水牛肉。这样经济效益上去了,可他的人格却也随之出卖了。主人公也曾为之内疚反省过,可是,当现实利益的天平占上风时,任何空洞的说教和伟大的理念都会让位并甘拜下风。这一点,也许可以说明现在社会上的商品打假为何屡禁不止、我国的食品安全多么令人担忧的缘由。更加可恶的是,职能部门对此事监管的失职渎职与同流合污。可见,主人公的无奈举措代表了部分生意人和企业家的心态与窘境,也说明了建立一个规范、有序、公平的市场经济秩序需要多么艰难的努力与持久的维护。监管惩治的力度与教育宣传的深度同样重要,这是现代社会高度文明的希望所在。

  情欲的困惑。正常人的情欲是人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爱与被爱的权利是一种精神田园的牧歌,牵挂与付出是人心中最美好最纯真的诗意。可是,小说主人公却扮演了一个情场猎手或杀手的角色,在邂逅与缘分中周旋,在情爱与性爱中疯狂,在玩弄与享受中放荡,先后与8个女人产生纠葛并发生故事,而他却以一种胜利者的姿态品尝自我毁灭的苦果。在他患艾滋病的生命倒计时的时刻,他曾经如数家珍般地回味与品评过他身边的女人赐予他许多情感的慰藉、滋润、奉献和馈赠:大学恋人雅文的秀丽、乡镇中学老师米倩的体贴、区工商局同事朱小颖的淳朴、市中学老师冯青的温柔、市工商局同事丁洁的聪慧、养牛场女孩曹英的清纯、银行职员柳红的多情等等。他如同一个在海边捡拾贝壳的小孩,看见美丽的就占为己有,随之又不断地发现新的目标而喜新厌旧。这种人,尽管事业成功风度翩翩满腹诗书才华横溢,可是他却与禽兽无异了,其灵魂只是一个空壳的包装,其情感只是一个机器的复制,其魅力只是一个妖魔的诱惑而已。情欲若只是关注于男欢女爱的范畴,是可怜而可悲的。可惜,我们善良而真诚的女神们啊,总是在这种人的面前迷失自我——有的是被其假象迷惑,有的是另有所图,有的是饥不择食罢了。女神的身体、情感和心灵被玷污、被亵渎、被撕裂、被分割、被出售、被转让、被抛弃,这不是一种人性的悲哀吗?“家中红旗不倒,家外彩旗飘飘”,曾经是某些所谓成功男士的座右铭,也是他们为自己情感出轨戴上的护身符,但这样的家庭婚姻生活有几个能够永葆爱情的青春、享受甜蜜的幸福?

性欲的淫乱。男人的情欲,最集中的体现似乎表现在对女人身体的占有和芳心的俘获上。主人公对所遇的8个女人都有过品尝和占有的经历,特别是对妻子冯倩的背叛,更是让人不可原谅和同情的。作为正常男人,生活中遇有其他值得欣赏和品读的柔美情感与红颜知己,应该说也是一种正常的举动和人生的缘分。虽然幽会的甜蜜、偷情的快感、邂逅的火花可以给人以激情的迷恋与灵肉的结合,并留下难忘的印象,但是,情人多且滥、对他人不负责任、只是满足自己私欲的行为,是应该受到道德法庭的审判和良心的谴责的。小说中,对主人公性欲发泄的自然主义的赤裸裸的多次描述,尽管可以增强文本的吸引力、衬托和预示主人公人格走向堕落的必然趋势,但读者在真实的语境中仍然能够感到几分恶心和无聊。因为性欲只是一种生活的点缀、情感的寄托、人性的本能而已,若把它当做一种生活大餐的主料和人生舞台的主角,那就有点本末倒置了。有人说,只有性欲而无情感的人,是动物;只有情感而无性欲的人,是怪物;性欲与情感兼有的人,是人物——此话对矣!当然,现代社会里,禁欲主义早已被思想解放所代替,意淫无可厚非,暗恋可以保留;做爱是一种情感的表达,也是一种人文关怀的体现,只是要看时间地点场景关系和目的罢了。

实事求是地说,小说主人公“我”的本质并不坏,他只是在社会生活的浊流中没有把握好自己的人生方向而误入歧途的。这可以从他的病后反省中窥见到他的已经泯灭了的良知的复活与忏悔。有人曾把男人分为“极品、精品、妙品、庸品”四种,主人公应该属于哪一种呢?相信读者自有定论吧——也许任何人都不可能十分清晰而肯定地被划分于某一类中。


               三、意义:审美效应的反面教材与现实启示


  作为一个小人物的忏悔录,《迷途》小说的文本意义在于,它表现了一个普通人思想堕落的人生轨迹、心灵挣扎的情感历程、命运跌宕的理性忏悔、人格蜕变的个案标本和人性回归的警示箴言。它的价值在于,透视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转型期里,人们的价值观、人生观是如何受到环境的挤压和影响而有所改变的。它对社会生活的阴暗面的揭露比较多,作者是带着愤世嫉俗的强烈感情去表现、描述、批判的,是具有刮骨疗伤的审美意义的文学精品。

  伦理道德批判的檄文。清醒的认识和艺术的再现,使这部小说具有一种批判现实主义的人文力量和道德冲击力。生活中的细节刻画,情感漩涡中的艰难选择,职场官场中的群像乱舞,患病后的自我检讨与反思,都是对一种道德伦理层面的终极思考,对人生价值的宗教意义的审视,对生活目的和幸福内涵理解的大声疾呼。小说中“我”的文学形象意义,在社会上决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范例。它不是对丑恶现象的展示、姑息、歌颂和教唆,而是一种警示、告诫和批判。也许有部分人会把它当作一部性欲乱伦的风流史来读,但是,它的人物形象的意义却是不可误解与扭曲的。它可以作为一面镜子,让我们在阅读中反射出一种人性的复苏与回归。

  文化心理结构的备忘录。“迷途”、“艾滋病”,这样两个词在小说的文本中反复出现,并且作为书名冠之,是作者煞费苦心的用意,也是具有一定象征意义的隐喻。“迷途”是一种过程的选择与展示,是经历后的一种判断和思考;而“艾滋病”则是一种结果的认可与报应,是对误入迷途的一种惩罚与警戒。这里面,它所描述的特定历史时期人们的生存状态,是从反面和反思的角度进行的解读和剖析,是对从农耕社会的自然经济向工业化文明社会转型时期的人文心理的梳理与反映。它如同一本教科书,我们可以看到个人心理在一定情景和环境下产生的从众跟风、明哲保身、贪婪狡诈、小富即安、及时行乐的文化惰性和思维定势。他告诉人们,世上没有后悔药,也没有返程车;洁身自好、善待自己,就是对他人、对家人、对自己的一种尊重与福祉。修身养性永远是做人的第一要素和终极目标。

  身心和谐价值观的探索。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都很重要。但是,还有一个个人自身内部的身心和谐却是更为重要的要素。这本小说,无疑为我们在这方面作出了有益探索。任何一个人的成长或成才,身心和谐与否的程度直接表现于人物性格的完善、人格修养的完美、人性超度的完全与否。这是需要长时间多方面的自我磨砺与锤炼的人生过程。往往在人生道路的关键几步,对我们的定力和智慧是一种考验和提升。把握得好,就会赢得一片光明,否则,就会步入一条邪路或歧途。小说主人公已经为我们提供了反面教材,让我们在他的生命涅槃中获得一种理想和人性的光辉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2 09:28 | 显示全部楼层
变态的时代,变态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热门推荐

关于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南漳热线 ( 鄂ICP备2021000082号-2 || 鄂公网安备 42062402000199号 )

GMT+8, 2024-11-16 19:05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 Style Desig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