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br><p align=center></p<p style='text-indent: 2em;'><P style='text-indent: 2em'><IMG SRC="/wangluo/newimg253_20070818112432_1.jpg" BORDER="0" HSPACE="0" VSPACE="" HEIGHT="300" WIDTH="400">多少年的秋,教堂内,灰砖素净,穹顶深邃;教堂外, 市声喧嚣,人来人往……西开、望海楼两座教堂,当石榴花谢的时候,我踱进这两扇门,听颂经声悠扬,心灵归于平静……<br><p> 西开教堂,闹市取静<br><p> 如今的天津,已经鲜少有人把独山路上的老教堂叫西开教堂了,年轻人自然地呼朋唤友浩浩荡荡:周末去教堂啊,西开的名字就尘封在了历史里。<br><p> 初秋的午后,走在繁华的滨江道上,远远就能看见西开教堂优雅凝重的身影,轻灵向上的尖塔,高而欲飞。时尚与古朴在这座城市里融合得并不是那么恰到好处。西开教堂是在闹市里保留安静阵地的一块地方,一边是高档商场步行街,一边是喧闹的自由市场,后边还有花鸟市场,从早到晚都是一片喧闹;而走进教堂,喧闹就隔绝在了身后。<br><p>教堂是双顶的,红白相间的砖、拱形窗户上是五彩玻璃、圆顶的钟楼显得庄严而肃穆。教堂的门外,立着圣像,白色的圣像目光深邃。教堂的主建筑旁,圣母玛利亚在花和蜡烛中,不时有人在那本打开的石制圣经前默默地祈祷。<br><p> 教堂虽然堂皇,院落却不大,在大门口的椅子上坐下,向内细心打量,西开教堂的建筑布局是南北轴向,东西对称的,平面呈十字形。顶部是并排的3个半圆形塔楼。院子的一角设有神龛,以塑像及实物表现耶稣复活的故事场景。早年落成时,塔楼表面覆盖的是铜片,在阳光下闪烁着独特的光彩。经年流转,塔楼历经岁月的冲刷,如今已是绿色斑驳,然而这种锈迹并没有影响对它的审美,相反却又生出了另一种美感。<br><p> 教堂的门是大敞开着的,距离几十米以外隐约可以看见光烛辉映的祭台,许是因为不是弥撒时间,宽敞的教堂里教众寥寥,显得非常肃穆。从正门两侧到底部的祭台,有两排共14根立柱,形成三通廊式。中殿以叠式复合方柱廊支撑大小半圆券顶。中央高大的穹窿顶,通过八角形鼓座与支撑拱架券廊柱相连。室内八角形的穹窿顶及侧窗均以彩色玻璃嵌作画。门窗是方中世纪建筑中的半圆形拱券,宗教寓意显而易见。<br><p> <IMG SRC="/wangluo/newimg253_20070818112432_2.jpg" BORDER="0" HSPACE="0" VSPACE="" HEIGHT="533" WIDTH="400">在西开教堂闯入视野的第一刻,相信很多人都会涌上和我一样的诧异,这里并不是天津天主教会的主教区,却比主教区望海楼华丽太多。墙体是用红白相间的缸砖砌成,既华丽又不失典雅;山墙有梅花形窗,烘托出了这座教堂建筑的欧式风情。建筑却具有典型的拜占庭建筑影响下的罗马建筑风格特色,这种建筑风格至今都是国内所罕见的。<br><p> 1916~2006年,九十年的历史,不远不近,在教堂做弥撒的很多老人都能给你讲一段西开的历史。现在西开教堂所处的地方就叫“老西开”。老西开实际上就是当时法租界西边的一块开洼地,由于它紧邻租界,法国当局就一直想将这块地盘划入法租界。而当时正是天津的天主教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从19世纪40年代天主教传入天津开始,到20世纪初,天津的天主教徒就已经达到了3万多人。当时的望海楼教堂面积狭小,已不适应教会发展需要,于是罗马教廷就决定在天津设立教区,修建新的大教堂。于是便有了老西开的西开教堂。<br><p> 太阳升到了一天最高的时分,阳光有些耀眼,避进教堂,却有趣地看到许多年轻情侣坐在条椅上细语呢喃,不多的游人也随意拍照留念,让原本庄严肃穆的场所多少变得活泼起来。<br><p> <IMG SRC="/wangluo/newimg253_20070818112432_3.jpg" BORDER="0" HSPACE="0" VSPACE="" HEIGHT="533" WIDTH="40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