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059|回复: 1

奢华,在此安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2-24 13:03 | 显示全部楼层
wzg4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8-18 12: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nobr><p align=center></p<p style='text-indent: 2em;'><P style='text-indent: 2em'><IMG SRC="/wangluo/newimg255_20070818112432_1.jpg" BORDER="0" HSPACE="0" VSPACE="" HEIGHT="300" WIDTH="400">从石家大院出来顺巷而入,与一街之隔的安家大院不期而遇,原来在这胡同里,还藏着这样一个洞天福地。150年的历史超过了石家,就凭这一句话,我们也得进去一探究竟。<br><p>  地上的“唯吾知足”<br><p>  一进门正好碰见三五个刚刚参观完的游人出来,每个人都笑容满面,却不知为了什么。门口售票处是位和蔼可亲的老大姐,说起大院的宝贝如数家珍,还透着那么一股自豪劲儿。<br><p>  绕过雕花的影壁,一个豁然的院落呈现眼前,据说这是杨柳青镇上面积最大的单体院落。脚下的砖路铺设得很有些讲究,一圈一圈的,正中围着一个“口”字,用颜色更深的青砖上下左右各写着“隹、五、矢、疋”,加上这个正中的“口”字念,正是“唯”、“吾”、“知”、“足”四个字,真是妙哉,整个院落宛如一件阳刻作品,主人的座右铭居中,还以这种含蓄的方式,将中国的儒雅发挥到极致。<br><p>  “赶”来的繁华<br><p>  左手边的一间厢房,讲述着老主人安文忠的平生。说起走南闯北的中国商人,最先让人想起的就是徽商和晋商,不看不知道,在这小小的弹丸之地杨柳青,还蛰伏着一段“赶大营”的往事。<br><p>  所谓“赶大营”,茅盾先生曾在《新疆风土杂忆》一书中这样写道:“新疆汉族商人,以天津帮为巨擘……据言此辈天津帮商人,多杨柳青人,最初至新省者,实为左宗棠西征时随军之负贩,当时称为‘赶大营’。”其中的“迪化”就是现在的新疆首府乌鲁木齐,因为当时有很多杨柳青人随军来此,历史上乌鲁木齐曾有“小杨柳青”之称。<br><p>  <IMG SRC="/wangluo/newimg255_20070818112432_2.jpg" BORDER="0" HSPACE="0" VSPACE="" HEIGHT="300" WIDTH="400">这位安文忠安老先生便是赶大营的第一人,老先生十六岁时就追随去西安的左宗棠部队肩挑做生意,三年赚了二百多两银子回到家乡,全镇人羡慕。光绪二年(1876年),督办新疆军务的左宗棠正式下令进疆征讨阿古柏叛乱,安文忠和杨柳青上的一些老乡跟随大军一路卖货,一直把生意做到了新疆,从天山南北到边境的伊犁、喀什,都留下了杨柳青人的足迹,号称“三千货郎满天山”。首倡西行的安文忠也被朝廷封了个“甘肃同知、候选知府”的名衔。后来安老先生衣锦还乡,一直活到了九十多岁才去世。<br><p>  小小的展室里,安老先生的画像凝重的看着我们这些陌生人,让人有点惴惴不安。低头细瞧这里展出的当年赶大营的一些老物件,一叠折着的泛黄的路单吸引了我的眼球,巴掌大的纸上,规规矩矩的写着当年一路西行的各地地名和路程,虽然没有多余的一个字,但千里迢迢的辛苦却跃然纸上;再抬头与老先生对望,心生敬意。<br><p>  隔扇的气质<br><p>  宽敞的几间正屋很是特别,不用砖墙,而是换作了木质的隔扇,颇为灵动。仔细瞧瞧,每处的隔扇,木质、款式都不尽相同,有的古朴,有的大气,有的繁琐,原来这里一共收藏了三百多种隔扇,算得上是天津豪门大宅隔扇之精华了。<br><p>  说到这天津隔扇,既有北方的大气舒朗,又不乏大商埠的洋气新奇,更显露出临近京畿的富贵厚重。而且隔扇可不是普通宅院就能有的,多用于宫殿、庙宇、王府和高级住宅。天津是巨商大贾聚居之地,宅院斗富显富各具特色,尤其隔扇是宅院建筑之“眼”,隔扇做工之精、用料之良、样式之奇特,在清末民国初时达到登峰造极地步。<br><p>  可惜今天天公不作美,阴阴的,若是晴朗的天气,阳光透过隔扇铺洒整个房间,光阴斑驳;再有微风拂面,执一册书品读或是坐在椅子上打个盹儿,都是偷得浮生半日闲的享受。<br><p>  <IMG SRC="/wangluo/newimg255_20070818112432_3.jpg" BORDER="0" HSPACE="0" VSPACE="" HEIGHT="300" WIDTH="400"><br><p>  金银一窖子<br><p>  在这正屋之中,还有一处秘密,那就是金银库了。想着“沙子一袋子,金子一屋子”的奇妙,我们沿着堂屋里的石阶小心的往下走,通道很窄,下面却还算宽敞,有两米多高,十来平方米,没有一根木石作为支撑,顶上是青砖拱形,有通气孔,还有放油灯的地方,看来主人想得还挺周到。<br><p>  这处金银库绝对是个秘密,当初在这里生活的二十多户人家没一个知道,在大院整修时才意外发现了这旧宅的地下遗存物。据说这里至今封存最少60年以上,是本天津豪宅中仅存的一座金银库。<br><p>  第一次置身于“财主”家的藏宝库,禁不住使人想入非非,生出无数白日梦的幻想来……在安家大院还有一处地下工程,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备战备荒时候的遗作。这里面可比藏宝库宽敞多了,1971年挖挖建的战备地道,长有25米,宽达4米,高也是2米。地道里比藏宝库湿滑得多,手扶着墙壁脚底还一个劲儿打滑。墙上还留着猩红的大标语“祝毛主席万寿无疆”、“备战备荒为人民”,时代的烙印清晰如昨。<br><p>  扇子的风情<br><p>  从东北角的侧门踱进后院,院中一架葡萄凉亭带着新鲜的绿意让人分外清爽。这里陈设着现在的主人在天津旧城改造拆迁时搜集来的各种宝贝,多是些洋玩意儿,18世纪的墨水瓶、煤油灯,20世纪初叶的德国、日本等老牌子缝纫机、电熨斗,让人大开眼界。这些从各处搜罗的老物件有的已经一两百岁,最年轻的也有七八十岁了,它们就在这静静的安家大院收敛起旧日的荣光,相互感喟着度过余生。<br><p>  后院的影壁是一座太极福寿屏,福寿屏上集中了64种福寿篆刻印,据说每种都有不一样的阐释。再转过去,跨院里展示的是主人收集的各种扇骨。以前没有注意过,小小一把扇子,还有那么多名堂,像竹骨中便有玉竹、棕竹、湘妃竹、梅箓竹、佛肚竹;木质有红木、紫檀、鸡翅木、乌木、檀香木;还有象牙、兽骨、玳瑁、玉石……着实有点眼花缭乱。<br><p>  曾经奢华的生活已是遥远的追忆,惘然的岁月从那些沧桑的门板上匆匆流走,倒是这安家大院的姓——“安”字,乃居家生活之本。家安人心安,心安万事安。<br><p>  <IMG SRC="/wangluo/newimg255_20070818112432_4.jpg" BORDER="0" HSPACE="0" VSPACE="" HEIGHT="533" WIDTH="400">攻略<br><p>  交通:安家大院位于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镇明清街F25号,从天津市区坐153、158、175、672、669路公交车到杨柳青镇即可到达,打车的话大概40元左右。从北京自驾车的话走京津塘高速公路至杨村出口处3分钟即到。<br><p>  门票:20元,免费讲解。<br><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热门推荐

关于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南漳热线 ( 鄂ICP备2021000082号-2 || 鄂公网安备 42062402000199号 )

GMT+8, 2024-12-22 17:13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 Style Desig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