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卫保群 于 2015-1-11 13:32 编辑
儿时的“萝卜灯笼”
卫保群
又到了欢庆新春佳节挂红灯的时候了。看着孩子们提着的那些耀眼夺目的琉璃灯,飞光流霞的电子灯,以及那些能叫会动的金鱼灯、玉兔灯等游艺灯笼的时候,总忘记不了孩提时代在鄂西山区老家玩过的“萝卜灯笼”。
解放前山里人很穷。逢年过节,穷人娃根本买不起灯笼玩不起灯笼。爷爷就把自家地里的一种土生土长的鲜红鲜红的表皮、圆圆鼓鼓的如小饭碗般大小的红萝卜,用小刀剜出里面的“白肉肉”成灯盏型后,或用手指甲在表皮上剔出几朵梅花,或用竹签挖出小兔小狗什么的图案来,再用一根细铁丝穿在上端左右作“灯提”,一盏别致的红灯笼便做成了。到了夜晚,爷爷又为我往小酒杯里倒点桐油,捻一根棉花线作“灯缣”,或用小竹签串上一串剥了壳的篾麻籽作“灯芯”,点燃后放进萝卜灯笼里,一个灿烂的希望便挂上爷爷的胡梢上,辉映在我笑成花朵似的脸蛋上。我在听过爷爷的几乎老掉牙的“要小心火烛,别烧了衣服,别烧了柴草”的一年又一年的例行嘱咐后,便嘣嘣跳跳地跑出门外,同隔壁左右的几个小伙伴提着萝卜灯笼在门前的场地上玩耍追逐。顿时,山窝窝里便流动着一串串、一圈圈红彤彤亮晶晶的“夜明珠” !
解放后,山区逐步通了电,家家户户告别了松油灯、蓖麻灯、桐油灯......(去年春上,县里进行农村电网改造后,就连姥姥住的那个阻崖隔岭的山旮旯里也有了“夜明珠”)。逢年过节,家家户户也象城里人一样张灯结彩装点不夜村。但是孩子们仍然喜欢沿袭从父辈那里学来的技艺,用红萝卜做灯笼—— 一代又一代地点燃不泯的童趣,演绎着山区的新旧故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