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88|回复: 1

柏杨我不得不反对的意见,读《丑陋的中国人》有感 连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3-28 15: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很早就很说过有《丑陋的中国人》一书,通过书名我似乎就能感觉到书中说了点什么,可能就是把中国人的不好的地方陈列出来,这个作者肯定是一个愤世嫉俗的人,没啥意思,所以一直没有去看。然而今天我看了,看了之后才发现作者是一个台湾知名作家,虽然他已逝世,但我对他的言论不敢苟同,看了头几篇我就发现柏杨先生过于偏激,有以偏盖全的嫌疑。我在此只是就事论事,对文学的交流与见解,相信柏杨先生如果在世,也是很乐意与大家互相交流意见的。
        第一天(1——6章)
        看了柏杨先生在美国爱荷华大学的讲辞,开篇作者就讲了中国人的虚伪,生为中国人在国外没自尊,中国人声音大、喜欢窝里斗、不团结、不大度、喜欢得意忘形、胆小怕事。这也毛病我也认同,于是作者提出了综合性答案,“那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种滤过性病毒,使我们子子孙孙受到感染,到今天都不能痊愈。”接着作者在第二篇中接着讲了在中国传统封建的酱缸下,中国人没明主、情绪化、华而不实,并举例美国的孩子比中国的孩子爱笑,应该感谢鸦片战争对中国文化横地切入,并且外国打开中国的大门越早越好,这些我也认同。接着作者又道出了中国人的假仁假义,断定这是中国必然要倒霉的气质。以上说的我都同意。但是我觉得作者只看到现象,并没有看到大局和历史的必然与偶然的相结合,我同意作者说话一针见血,但不认同作者真的有力透纸背,入木三分。
        柏杨先生在道出以上现象后,又反复提出了国人没有鉴赏力,这样矛盾就出来了。作者一面强调中国的传统文化毒害了中国人的思想,一面又强调中国人没有鉴赏力。这不相当于既要把一个人放到泥潭中,又不准那个人弄脏弄臭自己吗?作者感谢外国对中华民族的入侵,因为他们带来了文化,而且希望他们入侵的越早越好,作者难道没想过,在传统文化中,都是外国人学我们的吗?如果让历史重演,外国人在以前是不敢侵略中华民族的,那时中国在全世界代表的是先进文化,外国人是要向我们学习的,这怎么叫越早越好,外国人没这个机会。此外,作者没有意识到历史是由历史的必然性与偶然性相结合发生的,外国人对中国的入侵中外国发展到了对外扩张的阶段,中国的没落是中国到了改革的时刻,两者走到一起只是时间的问题,外国人入侵是有他们的目的,凡事都有两面性,他们带给我们的文化冲击就是好的一面,怎么能说感谢他们的入侵呢。这和日本人编著给他们下一代的教材有啥区别?这就是历史,就这么简单,没有如果,没有后悔,没有假设,没有感谢,有的只有怎样生存。作者可能感受到国外政局的稳定与人权的合理,但作者没有想到国外是经常闹金融危机的,并且哪一次政权交接不是鸡飞狗跳,更有甚者流血冲突,这是所谓的浪费钱比浪费人头要好吗?外国人浪费人头浪费感情比中国只有过之而无不及的。也许是作者生于上个世纪20年代的缘故,他并没有看到现在中国人的生活,他把中国看得过于可怜,他说他看不到中国人的笑,而我却经常看到小孩的笑容与机灵。现在的小孩都比早一代更聪明与大方。我知道作者是好意提醒,但作者请外国朋友来帮助中国人,这不免有点寒酸,作者所说的中国人丑陋的地方,的确存在,但我觉得有些丑陋的东西更利于中国快速发展与强大,比如说中国人说话声音大怎么了,这叫洒脱、豪爽,人家性格是这样,有必要做作吗?中国人有这些缺陷,而外国人又有他们自己的缺陷,大家都有缺陷,有必要与国际接轨,有同样的优点与缺陷吗?中华上下五千年,有缺陷很正常,中国人的思想有五千的的沉积,想要真正改变不也要五千年或者更久的时间吗?在那以后说不定中国又出现新的问题,这难道要怪罪到当前的社会制度吗?我们得考虑到全世界和本国在那个时代发展的现状来分析问题。作者这部书一发表,很有可能被一些反动分子利用,这对中国形像的确有影响。
        很多人都觉得中国人做事太过于形式,比如开会、谈话以及房屋装饰都可以一览无遗。但是形式有时候是必须的而且还是比较重要的,习惯成自然,好的形式多了大家都能耳濡目染,如果什么东西都只讲实质,这个世界也太没有情趣了,我想要真是那样,人在临死时可能就不会很留恋这个世界了吧。中国在发展,中国需要展示,中国需要自信,中国人还有很多优点。我觉得这样的话题放到中国讲讲也就行了,中国人不是笨蛋,有些事心知肚明就行了,讲给外国人听并请他们帮忙,只增笑料而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28 19:11 | 显示全部楼层
总有太多的人撒布负面信息,将你说得一文不值。那些谣言哪怕只能真实得无法改变,只是传到了她的耳中,一切都是幻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热门推荐

关于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南漳热线 ( 鄂ICP备2021000082号-2 || 鄂公网安备 42062402000199号 )

GMT+8, 2024-7-1 05:51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 Style Desig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