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一些基层组织存在着这样一个念头:搞活经济就是“全卖光”,似乎是一卖就灵。其实不然,也有不少本来效益较好的企业卖后亏垮了的例子,因此“全卖光”并不是万能灵药。而且关乎“国计民生”的实体是不能够卖的,卖的后果是影响百姓生活导致影响社会和谐。个中原因不说大家也知道,也不能仅仅把责任推在购买者的民营老板身上(他买的目的就是为了赚钱,只是有良心的赚得少一点,无善心的赚得狠一些)。
之所以产生“全卖完”的理念,是认为私企能够刺激市场,而且卖后手中有了钱能做很多事,又推掉了很多抱袱。在目前确实应该大力发展民营企业,但是搞好经济并不是要全卖完。象美国这个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也有国家控股企业,如飞机制造等“国计民生”领域,并不全是私营企业。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国也经历了私有--国有--再私有--再国有等经历,如铁路经营权。撒切尔夫人之前的工党为了保证百姓生活,由国家从私人手中把一些大型企业买回,并实现全民免费医疗,多年后人们生活无忧,但是多年后英国人发现国力退后国家在国际上缺少了竞争力,所以就把以撒切尔为首的激进派保守党选上台,撒切尔全盘进行私营化,但是为争取选民不得不保留全民免费医疗。后来她过于激进,还准备搞人头税,结果人民反对没实施之前老百姓就把她选下去了。现在的工党可以说是“关注民生”党派。综观国际社会“关乎国计民生”的实体几乎都掌握在国家手中或者说由人民来决定。但是在我国基层,在目前体制下,卖什么,什么不卖,几乎都是某一个实权人物说了算,因此可能出现一些决策失误,卖了一些不该卖的实体。
不管怎样,我认为在目前这个环境下什么都可以卖,但是关乎“民生国计”的实体不能卖。不能把它当成抱袱,这是一级党委政府应该承担的责任。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