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将南漳县城北卧龙大道
更名为“丹阳大道”的建议
县人民政府:
7月16日下午,我有幸参加了南漳县卧龙大道规划评审会议,当时及会后我就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就是城北新建的305省道复线到底是称“卧龙大道”好呢?还是再另取一个更加合适的名字呢?经过两天的思考,我认为,还是应更名为“丹阳大道”较为妥帖。主要理由是,这样命名可以兼顾“七个突出”:
一、可以突出悠久历史。我县是楚文化的发祥地,县域内有文字记载的文明历史已达3100多年,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已成为定论,这是无可辩驳的。这个历史的“见证人”是熊绎,“证明物”是楚国早期都城“丹阳”。据史载,公元前11世纪初,西周成王年间,封熊绎于楚蛮,居丹阳,“楚蛮”就是在今我县境内的荆山蛮荒之地,“丹阳”就是熊绎时期的“都城”,因当时生产力水平落后,故丹阳只是“有都无城”或“无城之都”。楚人在我县荆山地区活动长达350年左右,占楚国840年历史的百分之四十左右,据权威学者论证,这个丹阳在县境内也有三说,就是“水镜湖说”(认为熊绎受封之地就在县城郊三道河至长坪黄潭一带,丹阳城就在烟波浩荡的水镜湖之下)、“将军石说”(认为丹阳城就在清凉河[古代也称王家河]的上游、今李庙镇将军石村一带)、“龙门石门说”(认为丹阳城应在龙门和石门这一带),无论哪一种观点,都认为丹阳在我县境内是无可厚非的,学者们论证充分、论理深刻、观点详明,古今亦然。这充分就说明,“丹阳”已成为一块亮丽的地域品牌。那么,用“丹阳”来命名县城新建的主街道,就不失为我县上下三千年悠久历史的再现。
二、可以突出人文传统。楚文化是我县各种文化的“根”,楚文化是我县古今一切文化的“源”。据专家论证表明,楚文化在上古时代就是可与古希腊文化媲美匹敌的当时世界文化发展的又一座高峰;楚文化也是当时可与中原正统文化并驾齐驱的南方文化的杰出代表,是我县传统文化中的真正的“先进文化”,因而,楚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一县三国”实属罕见(就是我县在上古时代有古楚国、古罗国、古卢戎国3个国家并存),这种厚重的文化底蕴彰显着我县光荣的人文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传统。新建“丹阳大道”,就可以继续承载我县数千年的文化血脉,继承和发扬我县传统的历史文化,再现“文化之乡”、“文明源头”的古典魅力。
三、可以突出“人杰地灵”。1984年我县新建县城第一条主干道时命名为“水镜大道”(水镜路),这是十分科学的,符合我县作为三国故事源头的历史文化地位,以人物为代表的主干道命名将我县历史上的文化名人和历史文化展示得淋漓尽致。由于我县并非“卧龙”(诸葛亮)的隐居地,而仅仅只是司马徽、徐庶推荐过他而已,因而诸葛亮并非我县的历史名人。而熊绎是周成王正式分封到我县境内的“丹阳”、成为楚国的开国之祖,我县县城也是楚人的“老窝子”,若以“丹阳”命名县城主街道,更加显示出县城是一块“风水宝地”和“文明圣地”,何况城郊水镜湖之下可能也还是真正的楚国熊绎时期的都城丹阳遗址,以楚都“丹阳”命名305省道复线,与水镜大道彼此呼应,人杰地灵,就把我县在历史上的名人名地、物华天宝的地域名气推向又一个新高潮,可以说是锦上添花。
四、可以突出两种格调。我县以水镜大道(水镜路,现为漳城第一街)为主体,在三国文化资源的开发上呈现出五彩缤纷的态势,以水镜庄景区为龙头的三国文化旅游家喻户晓,以水镜牌系列农产品为主体的旅游商品异军突起,以水镜湖农家饭为标志的乡村旅游如火如荼,三国文化格调在县城已具雏形,这是我县发展地方历史文化的成功经验。若以“丹阳”命名新建主街道,则将会掀起新一轮的楚文化热,可以进一步打好“楚都牌”,发展多元化古典文化,造福子孙后代。
五、可以突出县域文化。文化是民族的基因,也是一个地方的特色。新一届县委在第十二次党代会上提出了“建设名副其实的金南漳”的战略目标,新一届-----在县“两会”上提出了“建设繁荣、富裕、和谐、秀美的金南漳”的奋斗目标,建设“文化南漳”、构建“和谐社会”、发展“楚文化游”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命名“丹阳大道”则是对建设“金南漳”的具体解读,是实施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具体演绎,是又好又快发展的“软着陆”,与当前以及以后的中心工作保持一致,与县委、-----的五年规划基本一致,与县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讨论通过的县委工作规划、-----工作目标大体吻合,进一步提高“金南漳”这块风水宝地的区域文化知名度,也是县域文化产权的科学、有效地保护,这也才是真正“名副其实”的楚故都“丹阳大道”。
六、可以突出群众意愿。随着20世纪90年代我县属于楚文化发祥地的历史地位被得到进一步确认以来,社会各界对楚文化的认识和了解程度越来越深入,对楚文化的研究和探索兴趣越来越浓厚,不少市民开始自觉地运用楚文化品牌来发展城市经济,如楚都饭店、丹阳饭店、楚庄饭店、楚源嘉宾厅、楚源竹荪等等,弘扬县内文化品牌已成为广大市民梦寐以求的事情。建设305省道复线也是群众关心的热点话题,可以凝聚人气,增强自豪感。同时,“丹阳大道”念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有阳刚之气,比古楚国开山之祖“熊绎”等人名宜记忆,更通俗,口感强,符合大众文化心理,相信群众也一定喜闻乐见。
七、可以突出对外开放。据学术界研究结果表明,古罗国、古卢戎国被楚国灭亡后,先后被楚国迁徙到今湖北枝江、湖南辰溪、泸溪以及湘西一带,其中以韩终为代表的一部分古罗人的卢故旧,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前被迫沿洞庭湖顺长江逃到海外,陆续建国立业,罗国文化的根就是深深扎在襄樊汉水流域,我县作为古罗国都城所在地(武安镇安集洪山寺村,1984年被市政府批准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古卢戎国城所在地(九集镇旧县铺村,2004年被-----批准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这是应当感到自豪的。2006年10月底,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第九次学术大会在襄樊召开,就将襄樊汉江流域楚国文化的渊源关系的研究列入重要议题,这次大会共收到此类论文50多篇,在这次大会论文总数中占有重要分量。一次国际范围内的学术会议能在襄樊这样一个中等城市召开,这本身就已破了先例,也是一个明显的信号;这次大会与会的百余名中外专家学者还专门到我县水镜湖观看了以原汁原味的楚文化经典艺术《端公舞》、《薅草锣鼓》等六个民俗表演节目,这很显然也是一次对外开放的先兆。尽管国际上对此有些沉默,但事实胜于雄辩,历史不容篡改和抹杀,因我们坚信唯物史观。若以“丹阳大道”来命名县城主街道,用长远的眼光来看,可以说将楚文化演变成为加速对外开放的催化剂和助推器。同时,国内有5、6个省份均为古罗、卢国被楚灭亡后的迁徙地,可借此开展寻根祭祖、缅怀先祖活动,弘扬民族文化的根基,因此,必须打好楚文化这张“蔚蓝色”牌,促进对外交流与开放。
文化是地域的“血脉”,文化是民族的灵魂。弘扬和发展地方特色文化必须“对号入座”、“对准血型”,只有这样,才能畅通历史血脉,永续承传历史文化,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此,特建议将新建的305省道复线命名为“丹阳大道”。
以上建议当否,请予指示!
王善国
2007年7月18日
(附:南漳县委常委、-----常务副XZ向玉国同志于2007年7月31日批示:“参与热情应予鼓励,更名建议可资借鉴。呈请程书记、李XZ阅示”;南漳县委副书记、-----XZ李焕珍同志于2007年7月31日批示:“卧龙大道用什么名,可在更广的范围内征求意见,包括[王]善国同志的意见,可一并提交社会各界讨论定夺”;南漳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同志于2007年8月2日批示:“同意李XZ意见”;南漳-----办公室党委书记、主任冯祖刚同志于2007年8月2日批示:“请县建设局制定一个落实的具体办法”。卧龙大道建设工程是南漳-----2008年12项民心工程之一,也是南漳县历史上最大的市政基础建设建设项目、县城城区“第一大道”,城区面积由9.35平方公里扩大到13.5平方公里)
注:王善国同志《中国千年古县网》特约记者、湖北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参事工作联络员、湖北省荆楚文化研究会理事、湖北省楚国历史文化学会会员、湖北省孝文化研究会理事、湖北省三国文化研究会会员、襄樊市楚国历史文化学会副会长、襄樊市荆楚文化研究会理事、襄樊市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南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南漳县楚国历史文化领导小组成员、南漳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南漳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修编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南漳水镜湖地质公园申报和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南漳县城市规划委员会委员、南漳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委员、第二届《南漳县志》总编室执行副主编、南漳县十五届人大代表、政协南漳县第八届委员会委员、南漳县党的建设研究会常务理事、社科助理研究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