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645|回复: 2

主题:《双亡》(短篇小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3-9 16: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石三友的儿子长得的确可爱,小家伙的可爱不单是长在脸上,整个儿都洋溢着让人怜爱的气息,举手投足都让人笑个不停,就连跟石三友家有过节的石柱子的媳妇见了,也要忍不住对他挤眉弄眼,石三友不在的时候,还会偷偷地抱一抱,亲上一口。
这娃儿打娘胎出来,就乖巧得很,睡着、躺着、自个儿玩,都让人放心,你根本不用担心他尿湿裤子,他不会,像一个煮开的水壶,会叫,会闹,你一听见,就得急急过来伺候他。小家伙很少哭,你不弄痛他,他一天到晚都在脸上挂两个红红的大苹果,还用水灵灵的大眼睛看着你,有时候咧开小嘴对你笑一笑,你就忍不住要摸摸他的小脸蛋,或者抱起狠狠地他亲几口。小家伙还不怕生,在谁的怀抱都一样。别家的娃儿见到陌生人会害羞或者害怕,你抱在怀里,他老往外伸手,你放下他,他就会逃离你,躲在大人的屁股后面或者闪在墙角里怯生生的看着你。石三友的儿子不会,村里的老老小小都抱过他,他在谁的怀里都是笑眯眯的。就连那些一年到晚才回来的青壮年抱他、亲他,他也一样没让人失望,仰着红扑扑的小脸蛋,睁大眼睛微笑地看着人家,惹得周围的人笑声阵阵。这样一来,小家伙就常常比别家的孩子得到多一点的好处,人家嘴里好吃的,会留点给他;人家手里好玩的,舍不得玩,也会让给他,而别家的娃儿只有眼馋的份。
小家伙两岁多了,石三友才有了给儿子起名字的念头。村里的人对石三友说,想起个好名字,得找小学校的吴校长,他一肚子墨水呢。石三友微笑着,算是应付了人家的好意。他不找,他念到初一,读书看报没问题,给儿子起个名字是难不了他的。他在想,他这辈子最拿得出手的一件事,就是生了个招人疼爱的宝贝儿子,给儿子起的名字不能窝囊,不能像别家的孩子那样随随便便叫阿狗阿猫的完事,老人常说:宁可生错样貌,不可起坏大号,名字就是儿子一辈子的招牌,招牌响亮,将来自然有出息。不像他石三友,这辈子坏就坏在名字上,三友,一辈子就三个朋友,怪不得没几个亲戚朋友能帮他,他小学的同学,对河村的李有富那会比他窝囊得多,斗大的字不认得一箩筐,可人家的名字好,有富,注定是富贵的。前两年在香港的姑妈汇给有富三万港币,这小子就利用这笔钱在镇子上开饲料铺,混得人模人样的。所以,儿子的名字得认真对付。他找来那本没有封面的字典,一页页的找,老半天,字典翻了一半,但没有满意的。他想,村里人做红事白事都得事先有个谱,该请多少亲友,该买多少酒水,都得心中有个度,儿子起名字也得有个度,咱家穷,缺钱花,那就从这方面入手。他打定主意,重新翻字典,翻着翻着,他见到一个“鑫”字,就看注解,注解说“鑫”就是财富兴旺的意思。石三友乐了,就决定叫儿子“石鑫”。
石鑫,石鑫,名字没起几天,村里人就叫得热乎。村里人都说这名字起得好,顺口,好听,藏的意思深,比吴校长起的那些国强、家富之类的强。石三友的心甜得像灌了蜜。小家伙好像老早知道这个名字是他,人家叫他,他就咧开嘴笑,露出了洁白的小牙齿,还五音不全地喊人家“嘟嘟(叔叔)好,泥泥(姨姨)好”,喜得人家圆起喇叭筒凑近直亲他,他就格啦格啦的笑。
村里一些大孩子一放假,就会围着石鑫转。石三友这个时候通常可以抽些空儿到镇子上转转,用六月打来的稻谷换些油盐酱醋。手头松一点,就奢侈地切几两猪肉,回到家里,他将瘦的和肥的分开,瘦的留给儿子熬粥,肥的做扣肉。别看石三友穷得叮当响,可他会做菜,这是他帮村里人做红白事时学会的,他做的扣肉松柔香脆,村里人爱吃。等全部弄好后,他就会美美的吃一顿热饭菜,这大约是他最悠闲的时光。
那天石三友照例去了镇子,村里的大孩子带小石鑫到村口的晒谷坪玩,晒谷坪上有许多木桩和被砍断的枝桠,娃儿们骑上去摇啊摇,嘴里不时学着汽车发出的声音:嘟嘟嘟……小石鑫也抬起他的小腿,小鸡觅食一样奔向一株矮小的树杈,抱着树枝连攀带爬,蹬着小脚,学着人家的样子,也嘟嘟嘟的叫着。这时所有的娃儿都会冲着他笑个不停,有的笑得甚至冲枝桠上摔下来。玩了有些时候,几个上了学的孩子就玩起老师在课堂上玩过的游戏,一个念“床前明月光”,另一个念“疑是地上霜”,接下来念完为止,谁接不上谁就钻裤裆。小石鑫被他们游戏吸引,小眼睛眨也不眨地看着,小嘴巴跟着动起来。
小家伙玩到那天傍晚,才回家吃晚饭,这时候,货郎也来了,摇着浪鼓从村口进来,在石三友家门前的空地停下来。小石鑫饭也不吃就凑了上来。不少老人从家里拿出破烂来卖,换来手头上一点少得可怜的钱,从中抽一张,换两颗糖果哄孙子。小石鑫望着货郎单车货架上的几根棒棒糖出神,口水从鲜红的小嘴巴流出来。货郎友好地摸摸他胖乎乎的脸颊,笑着说:娃儿,想吃糖?小石鑫点点头。你拿啥来换我的棒棒糖?小石鑫小眼睛一亮,张开小嘴喃喃地念到:床前明月当(光),泥(疑)是地上当(霜)。几(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木(故)乡。念完,高高地仰起头,望着货郎,等待货郎的糖果。货郎和几个老人惊讶地看着小石鑫。货郎忍不住问:这是谁家的娃儿?一位老人说,石三友的。几岁了?货郎问。两岁多一点。货郎吃惊地说,这娃儿咋这么机灵?他从货架上取出两根棒棒糖,弯腰递给小石鑫,并在娃儿脸上比比划划,嘴里不停地说:这娃儿将来不得了,不得了!老人说,当初三友没让他婆娘领走娃儿,总算天有眼啊。货郎不明白,老人说,两口子散伙了,听说那女人在外边有了相好。货郎哦了一声继续打量小石鑫,问道:咋样?好吃吗?小石鑫啧啧啧的含着棒棒糖,说,好吃。
石三友捧着碗饭出来叫儿子吃,问儿子在干啥。小石鑫笑嘻嘻地扬起手中的棒棒糖。石三友问:谁给你的?小石鑫看着货郎说,嘟嘟(叔叔)。货郎说,你家娃儿机灵,两岁多了?会背古诗哩,你教的?石三友感到惊讶,摇摇头。货郎走近石三友,低声说,娃儿天庭饱满,地角方圆,是块状元的材料,将来不得了!石三友听了,很激动,默默地打量儿子,两眼泛起水光。


又是镇子的赶集日,石三友骑单车驮一大包番薯到集市上卖,卖番薯的人多,番薯贱得很,一毛五一斤卖给养母鹅的,满满的一大包足足百来斤只卖了十来块,石三友又是摇头又是叹息,种田锄地的,有啥出息?将来儿子上学咋办?想起儿子,石三友就激动。该给儿子买点啥。他掂量掂量手中换来的那点钱,盘算着给儿子买好吃的还是好玩的。儿子最喜欢吃香蕉,决定给儿子买香蕉。他的步子刚提起来,就有个人在后面拍了他一下:老同学,在街口等你老半天,就是不见你的人影。石三友回头看,是李有富,这小子发福了,净会横着长,矮得像村子那个石磨。
有富,啥事?石三友脸带疑惑。李有富热情地责怪:看看你,老同学见面聊聊,喝杯小酒,非得有事吗?走,到家里坐坐,玉珍烧菜煮饭等你呢。石三友犹豫着说,娃儿盼我回去,我得买点家用回去。李有富提高了声音:三友,再急也不争这一时半会吧?说着硬是推他的单车。他无奈,就半推半就,暗忖:有富跟他婆娘今番咋换了个人?以前上门找有富,玉珍那张脸就没有好看过,这下竟做好吃的等自己,莫不是日头西边出?
石三友进了有富的家,玉珍满脸春风,又是倒茶,又是点烟的,一张嘴就夸石三友生了个机灵的胖娃儿。石三友努力挤出笑容应付,双脚像被绑住似的,僵硬,施展不开,双手像长错了不是地方,搁这不是,搁那也不是。李有富递了个眼色给玉珍,玉珍领会,嘱咐石三友不要客气,然后起来到厨房炒菜,半晌不出来。石三友逐渐松了绑,回过神细细打量有富的房子。这房子的装修跟前年的不同了,前年的土气,没现在漂亮,四周墙壁的木板和天花板上的吊灯,他只在电视见过,中央领导开会的人民大会堂的吊灯好像就是这样的。
李有富天南海北地跟石三友聊,玉珍将一碟碟热气腾腾的菜端上来。石三友偷偷地拿眼看,足足八个菜,有鸡肉、红烧肉、对虾、牛肉和他不认识的身上有花点的鱼。李有富告诉他,这是桂花鱼,几十块一斤。石三友吓一跳,一时不知说啥好。李有富从酒柜里拿出一瓶茅台,刚打开酒盖,石三友就闻到一股香味。李有富给他满上一杯,给自己也满上一杯,对碰一下,然后一饮而尽。石三友先是犹豫,但他从来没有闻过这么香的酒,抗拒不了诱惑,拿着杯贴在嘴边,伸出舌头舔舔,“嘘”的一声,仰杯往嘴里倒。李有富边给他夹菜边说:咋样?石三友没有回答,他又喝了几杯,这时话匣子就打开了,一会种田没出息,一会儿子咋样机灵,一会自己媳妇没良心,唠个不停。玉珍在一旁不断往他碗里夹菜,有富边劝酒边敷衍他。乘着酒意,石三友已经把有富家当作饭馆,大口的吃肉喝酒,大声的谈笑,随便得很,打跟媳妇散伙后,他就没有这么吃喝过,还是同学好,这个时候还能记住他。
玉珍在餐桌底下轻轻的踢了踢有富,有富笑了笑,又给石三友满满的倒一杯,说:三友,不是我说你,玉莲走了,你就没想过再娶个媳妇?石三友说,咱不敢想,没啥家底,又带个娃儿,谁愿意?李有富拍拍他的肩膀说:你有这门心思就让玉珍给你想想办法,玉珍认识人多,城里乡下的都有。石三友有点激动,不知说啥。有富乘机说,三友,娶个媳妇,安心过日子,娃儿可以让我和玉珍照顾,让他上最好的幼儿园和学校。石三友没完全醉,他听得出这话的意思,冒了身冷汗,酒也醒了一半。他明白有富饶这么大的弯子就是为了领养自己的娃儿,怪不得玉珍好酒好肉的招呼,原来藏的东西深着呢。他四肢健全的,咋能让外人领养自家的骨肉?他李有富金山银山又咋的?有本事自己生个。石三友停止了喝酒,不说话了。玉珍见势不妙,连忙往他碗里夹肉,说:三友你别误会,我跟有富是好意的,想帮你一把,你一个男人不容易,白天当爹,晚上当娘,容易吗?石三友苦笑说:好意我心领了,自家的娃儿自家拉扯大。说完就起身告辞。有富和玉珍你瞅瞅我我瞅瞅你,不知说啥好。
回家路上,石三友越想越恼自己,在别人的眼里他竟然成了连自家娃儿都养不了的窝囊废。他又有点恨李有富夫妇,真想回去扇玉珍两个耳光,这是好意吗?分明是在伤自尊。骑了几里路,他又想,以自己种田那副没出息样,儿子将来咋办?儿子机灵,货郎说儿子是状元的材料,将来会给我争口气的,委屈谁也不能委屈儿子。他想起陈达祥,这是他最要好的同学,念初一那会,同睡一张床,共用一张被子,现在省城混出了名堂,找他帮忙找个活干是可以的。


石三友去省城前,把儿子托付给住在石头旧村的伯父,伯父没有儿女,前两年给老伴送了终,就一个人住,平日养猪喂鸡度日。石头旧村离石头新村不太远,也就一两里路,隔了个大池塘。大概是邓爷爷南巡那会,村里人手里握着点钱,又不满意旧村的环境,就一窝蜂到新村建新房子,旧村就只剩下石三友伯父一人了。
石三友的伯父住的还是青砖砌成的瓦房子。门槛是花岗岩石条,高高的,三四岁打下的娃儿是跨不过去的。还有门口那扇大门,涂在表面的漆已经脱落得差不多了,但仍然沉得很,没有十岁的娃儿是开不了的。卧室那张床,跟客厅的那张八仙桌一样高,得四五岁的娃儿才爬得上。村里人人都晓得,这房子是地主留下的,上年纪的人都知道,石三友的伯父的老爹是地主,曾经阔过,留下这么一座房子,这在旧村是屈指一数的建筑。因为住了一辈子,就有了感情,所以石三友的伯父不愿搬出旧村,情愿守着它终老。
石三友的伯公看上去已经非常苍老了,耳朵有点背,谈话时常常要人家重复一次才听得清楚;背弯得厉害,像一张拉紧的弓;经常咳嗽,他要往哪儿一站,那里就吐满了浓浓的的黄痰。他每天一大早起来就出门口喂鸡,鸡抢食唧喔唧喔的,常常把床上的小石鑫吵醒,小石鑫从床上坐起来,右手揉着眼睛,然后挪动那双小脚下床。床太高,他下不了,着急起来,就喊伯公,他人小声小,伯公没有听到,时间长了,他就蹬着小腿哭。有好几次,小石鑫从床上摔下来,擦伤了皮肉,伯公老半天才发现,涂点油便把他放在板凳上,又忙着伺候他的猫猫狗狗去了。
小石鑫很想跟伯公出去,但门槛太高,他爬不出去,只好趴在门槛上看外边,一双小眼睛常常被瓜棚的上飞舞的蝴蝶,停靠在竹枝上的蜻蜓吸引住。伯公也不完全是老糊涂,他看得出小家伙的喜好,就经常捕些蝴蝶蜻蜓给小家伙玩。小家伙挺会玩,用一根细线绑住蜻蜓的尾巴,另一端栓在一小截树枝上,一放手,蜻蜓就飞,飞到一定的高度,被地上的树枝拉了回来。小家伙独个儿嘻嘻哈哈个不停。他不会弄死蜻蜓,拍死几只苍蝇喂饱它,才解开细线放飞。
小家伙还特别喜欢吃伯公炒的花生,既香又脆,放在嘴里哔噜哔噜的响。伯公不多给,小家伙吃完手中的花生,还不时舔手指头,舔完后就拿小眼睛望伯公。伯公晓得小家伙的心思,但怕他上火,就哄他:没了,明天赶集给你买香蕉。伯父每次赶集都得带上小石鑫,小家伙喜欢上伯公,因为伯公有好吃的,有好玩的,跟着准没错。伯公又背又抱的好不容易把小石鑫带到集市,就带他去小食店。小家伙听话,伯公要啥他就吃啥,吃完还会向大人要纸巾,把那张小脸蛋抹干净,惹得大人们不住的笑。
有一天早上,太阳光照进了卧室,照到了床上,照得小石鑫脸上热乎乎的,就醒了。他转过身,手脚碰到一个人,那人的身体烫得很,手脚立时缩了回去,睁开眼,是伯公,伯公躺在床上一动不动。他害怕极了,重新拉着伯公的手摇晃着,小嘴巴不停的喊着:伯公,伯公……
伯公艰难地睁开双眼,用颤抖的手抚摸着他小脸蛋说娃儿不要怕,伯公没事,没事,这就起来给你弄好吃的。他在床上折腾了半天,勉强坐起来双手撑着床,咬着牙将双脚一点一点地移向地下,这期间,脸上冒出了豆大的汗珠。小石鑫伸出双小手搭在伯公的肩膀想帮点力,但他才两岁多,双手没有多少力气,帮不了忙。
伯公的双脚终于放到地上,几颗仅剩的大牙磕得喳喳直响,卯足劲,试图站起来,但他觉得身体不是他的,一点也不听使唤。他像一台老化的发电机,一次,一次,又一次的点火,发动……终于,站起来了。


省城离石头村不算远,连转车一块算,不到两个钟头。石三友来到省城后找陈达祥,老同学热情地招待他,还开车带他逛了省城,之后才给他找了份较轻松的工作,就是给人看管仓库。仓库存放着大量的布匹,他跟另两名年轻人分白天、黑夜看管,除去吃住,每月还有八百块入袋。石三友相当满意这份工作,干活十分卖力,老板对他的表现还算满意。转眼一个月过去,发工资那天,老板娘正好生了个男婴,老板一高兴就多发了他们五十块,总共八百五十块。从老板手里接过一沓子每张五十块的票子,他觉得自己在做梦,只有梦里才会发生这样的美事。到了晚上,他洗完澡才有点清醒,就啥也不干,坐在床上数钱,一张,两张,三张……他从来没见过这么多的钱,颤抖的双手渗出汗,每数一张就对着灯光仔细检查钞票的水印,然后用手指弹了弹,钞票发出清脆的声音。数到最后,只有十六张。他慌了神,手脚哆嗦起来,重新数第二次,这次竟是十八张。八百五十块应该是十七张,咋又多了一张?他糊涂了,打算再数第三次,看见窗台上有枝很短的铅笔头,灵机一动,握起,按顺序在每张票子上标出阿拉伯数字,一张张铺在床上,对着钞票上的数字数下去:一、二、三、四、五、六……刚好十七张,没有错!他吐了口气,找来半张报纸,里三层外三层地包裹好,放在枕头下,便躺下睡觉,觉得不放心,起来,把钱从枕头里拿出来,下床,左瞅瞅右瞅瞅,突然,他眼睛一亮,兴奋地将钱塞进斜挨在床底墙角的长筒水鞋里。重新躺在床上,他闭上眼睛,心里盘算着:一个月八百块,一年差不多一万块,照这样干下去,将来儿子读书学费不用发愁了。想着,想着,满脑子都是钞票,不能安睡,裤裆里那家伙的尿就多起来,频频起床撒,像个水龙头,只要想开就会流出来,就这般折腾,到半夜才睡去。
翌日中午,石三友刚从对面工厂的食堂打饭回来,听到值班室的电话响个不停,他快步冲进去,拿起电话听,吓一跳,是村子铺子老板老彭冲打来的。老彭冲在电话说他上午带人到石三友伯父家买阉鸡,发现石三友伯父躺在门槛外,小石鑫在屋里哭。幸亏及时发现,要不后果难说了。情况有点严重,要石三友赶紧回来。石三友放下电话,跟老板请了假,就往车站赶。
回到伯父家,石三友看见伯父直挺挺的卧在床上,像死了一样。老彭冲正拧干一条毛巾,敷在伯父的额头上。儿子小石鑫站在一旁,脸上有泪痕,小眼睛红红的,一见爸爸回来,又哭了。石三友抚摸着儿子的小脑袋,对老彭冲说,咋样了?老彭冲说,他说话都有些困难,乡里的草药黄正赶过来。石三友感激地说,你对咱家的好,我放在心上。老彭冲说,都是同村兄弟叔侄,客气个啥?村子就咱有点脚力,年轻的又出去了,这事咱遇上,咱不管谁管?
旧村口响起了摩托车的声音,石三友赶紧走出门口迎接,不一会,背着个药箱的草药黄开着摩托车进来,车子在瓜棚底下停住,就大步流星地进屋。一番望闻问切,草药黄摘下诊断器,说,老爷子发烧,吃几剂草药就没事了。石三友紧张得有点口吃:可,可伯父摔倒了。草药黄不急不慢地说,这个我晓得,没摔着要害,无大碍,每天给他搽些万花油。石三友的心放下来,付了钱,千恩万谢地送走草药黄。
未等他返回屋子,老彭冲就从里面出来,拉着他走到瓜棚底下,低声说,三友,经过这事,你心里头得有个底。老爷子上了年纪,万一有个三长两短的……小石鑫还小哪!石三友说,这事我想过,可我没有第二条路,娃儿在长高,做爹的总得对他的将来有个交代吧?老彭冲思索了一阵子,说,不如你这样,你买个手机搁在老爷子这儿,有个啥事可以及时知道。石三友觉得在理,说,明天我买回来。
石三友的伯父连续吃了几剂药,第二天中午就能自个儿爬起床,只是右边屁股被摔着的那块还疼痛着。但这不碍事,他一起来就闲不着,又是熬粥,又是喂鸡。石三友没有阻拦他,在农村的人都知道,这是好事,如果大病一场就啥也做不成,那反倒不是一件好事。伯父好了,石三友得空了,就带上儿子到镇子买手机。小石鑫欢呼雀跃,像只等待哺乳的小动物,石三友给他买了几条香蕉,小家伙就稳稳当当的坐在手机店铺的沙发上,津津有味的吃起来,一副小大人的样子。办事的人都忍不住摸摸他可爱的脸蛋。石三友买了部二手手机,充满一百块,回家手把手的教伯父,让伯父有啥要紧的事就打陈达祥家的电话,或者打自己值班室的电话。伯父到底是老了,有些糊涂,老半天才勉强学会。石三友不放心,到了晚上又让伯父试试,见伯父确实会了,这才安心跟儿子睡觉。


石三友一回到省城,屁也没空放一个,就接着上日班。这日班最辛苦,时间长,十二个钟头屁股不着凳,每天黄昏才可以交班;相比之下,夜班要好一些,夜班分上夜和下夜,时间不长,也就是巡逻,有时候可以偷偷打个盹;倒是日班,除了巡逻外,老板有货车进货出货,还得打先锋做搬运工。这天陆续有五大卡车布匹需要搬进仓库。石三友跟三个工人从上午忙到下午才搬完,晚上回到宿舍,整个人散了架子。刚吃几口饭,突然没电了,宿舍一片漆黑。石三友点了支蜡烛放在桌面上,接着吃饭,饭吃到一半,头沉沉的,就想睡觉,于是,鞋也不脱,倒头就睡。
不知睡到什么时候,石三友觉得脸部异常灼痛,迷糊间又听到急促的脚步声、嘈杂声和警笛声,他吃了一惊,整个人弹簧一样弹起来,先是闻到一股焦味,然后觉得头部疼痛得要命,整个宿舍全是火光和呛人的浓烟,火已经燎到蚊帐,蚊帐的火把他的头发烧着。他赶紧用枕头捂着头顶,火才灭掉,但钻心的痛。他本能地跳下床向门口冲去,但火势太大,他被逼回原处,浓烟呛得他不停地咳嗽,眼睛痛得犹如盐腌伤口,泪水不住涌出来。他感到呼吸越来越困难,快要窒息了。完了,完了。他内心暗喊着,他可能再也见不到宝贝儿子了,那小家伙机灵得……他要倒下去了,突然,他觉得有什么冰凉的东西射进来,头发和衣服湿透了,透心的凉,接着,听到吃吃吃吃的响声,火势越来越小。他感觉呼吸轻松多了,正要往门外冲,只听见嘭的一声,门被撞开,两个穿着制服的大盔帽冲进来,连抱带抬把他般出宿舍,平放在一副担架上,几个大白褂子将他抬起来,往一辆头顶闪光的车里送。去哪?他问。一个大白褂子说,烧昏了?还能去哪?医院呗!
医院?石三友的头嗡的大了,他最怕去医院,那不是穷人呆的地方。他连滚带跳地从担架上翻下来,爬起才想起还有很多东西留在宿舍里,衣服、身份证、和仅有的两百块,他冲向宿舍,两个大盔帽把他扯回来,骂道,卵蛋,不要命了?石三友哭丧着脸:我的家当全在里面。老板吼道:狗日的,能捡条小命已经耗了十八代的阴德,你还猴叫个啥?石三友耷拉着头,一个大盔帽对老板说,幸亏及早发现,否则,燎着了布料,后果不堪设想。老板打了个激灵,说,大恩不言谢,兄弟们先回去休息,晚上请兄弟们吃顿饭。大盔帽朗朗笑道说,不客气。老板把石三友叫到跟前,厉声问道:昨晚没电,你是不是点了蜡烛了?石三友战战兢兢,说,是的。老板说,点在哪里?石三友说,桌面上。老板问,桌面上有没有其他的东西?石三友说,好像铺有一张报纸。老板说,点了蜡烛后你做什么?石三友面如土色,说,都怪我,白天太累,睡,睡了。老板不再说话,灯光下一张脸阴沉得吓人。
天一亮,老板娘就把石三友叫来,甩给他两百块,叫他立马走人。石三友没有哀求,他晓得自己的过错。他接过老板娘的钱,说了声谢谢,头也不回地往外走。街道热闹起来,车和人来来往往,没有人愿意看他一眼,仿佛他并不存在。他觉得他是被遗弃的垃圾,被人家扬起扫把扫出了家门。他不知该往哪里去,只好在街上徘徊。他想打个电话给陈达祥,可他不敢,他有什么脸面再见老同学?他又想回家,但他不能,儿子怎么办?他必须找事做,自己找。主意打定,他便在走鬼的摊子上买了个两块钱的快餐,蹲在街边啃,算是吃过了早餐和午餐。之后他在街心花园的石椅上坐,一位抱着娃儿的妇女走过,那娃儿冲着他笑,他想起了自己的儿子,竟有些兴奋。得打个电话,他想。就到电话超市打,是伯父接的电话,说一切挺好的,没啥事就别打了,一张开嘴就要钱的。石三友叫儿子听,小石鑫一开口就说想爸爸,弄得石三友两眼直掉泪,他控制情绪安慰儿子说,鑫仔乖,听伯公的话,爸爸回来就给你买好吃的好玩的。小石鑫咿咿呀呀地说,鑫仔知道了,鑫仔听爸爸的话。石三友边擦眼泪边挂了机,心情多少好了点。
到了傍晚,他发现街上不时有泥头车来往,黄土摔在街道上,被车碾成两条黄色的宽带子。石三友想,有泥头车的地方肯定有建筑工地。他随着马路的黄带子找下去。黄色的宽带子一直延伸到省城郊外,石三友的腿脚已经累得酸软,饥肠辘辘,实在不行了就在地上坐一会。地上有点湿润,就一会,屁股那个地方的裤子就湿了。他抬头望远处,隐约看见有灯光在闪烁。那一定是工棚,他想。他扶着地起来,望着灯光的方向一路找。去工地的路泥泞得很,深一个坑浅一个坑,石三友摔了好几跤,他强忍着疼痛,一步一步移近工棚。靠近工棚门口,不小心踢翻一堆装泥浆的塑料桶,发出当啷当啷的声音。
有贼!抓贼!里面叫了一声,民工一个个抄着家伙出来,朝石三友身上一阵乱打,痛得他差点晕了过去,他用双手死死护住头部,杀猪般嚎叫:求求你们,别打啦,我是来找活干的,不是贼!民工们停住了手中的家伙,一个说,你说是来找工作的,咋啥都没带?石三友说,我住的宿舍失火了,啥都烧了,也丢了工作,就来出来找活干。另一个说,谁相信你的鬼话?前几天我不见了条裤子,兜里五十块,一定是你偷了,把这个卵蛋捆起来!石三友挣扎着,说,别别,看我的头发,还有衣服,不全都烧焦了吗?一个粗壮的打着火机,凑近看说,这卵蛋怪可怜的,烧成这副卵样,起来吧。一个瘦个子插话说,程叔,问问他烧掉卵毛没有?众人大笑。那个叫程叔的民工继续说,里面还有一张床,你今晚就在那儿睡,明早我跟工头说说,看能不能给你弄份拌泥浆的差事。石三友摸着身上的伤口,艰难地站起来,连声道谢。
工棚里乱糟糟的,一股浓重的汗酸味儿直往鼻子里冲。工棚中央摆着一台残旧的黑白电视机,电视机正在播放电视剧。石三友躺在床上,全身都刺痛,但他心中庆幸,他又找到活了。


石三友留在工地里,日里拌泥浆,傍晚回工棚给大伙生火做饭,渐渐的,菜越烧越好。大伙对他挺满意的。他还不敢问工头他每月的工钱是多少,反正工头给他多少,他就要多少。他觉得他现在有活干有饭吃已经满足了。拌泥浆这份差事比起看仓库是苦了点,但他是干过农活的人,干农活冒的汗不比拌泥浆少,他很快适应了,做起来有板有眼的。
转眼一个月过去,天气渐渐转凉,半夜里得盖被单。这天吃过午饭,民工刚爬上排栅忙活计,天空逐渐昏暗下来,不一会儿,电闪雷鸣,豆大的雨点射下来,打在人皮肉上灼痛灼痛的。民工们纷纷放下手中的活计,一个个钻进工棚里躲雨。大雨哗啦哗啦地落在地上,对面工地的建筑群模糊起来。工棚有的地方开始渗水,最糟糕是石三友的床位,顶上的沥青纸破了个洞,像开了水龙头,雨水直往下灌。石三友卷起席子,闪到程叔的床前。程叔招呼他坐下,他放下席子,一屁股坐下,右手不停地拨头发的水滴。雨越下越大,外面的雨水已经涌进来,不一会儿,地面上的牙签、纸屑、烟头、口痰来了精神,一个个昂起头来。
这鬼天气。程叔骂了句。石三友说,咋不早点下,都快满一天的活了,这下只能算半天了。程叔叹了口气说,人斗不过天,咱们就是这样的命,天不帮穷人。我在老家开荒那会,眼看着要收割了,谁想山洪暴发,十多亩金闪闪的谷子被淹得不成样子,心都凉了,只好出来找活干。石三友感慨地说,程叔,这年头,地里种出来的东西不值几个钱,养不胖娃儿,让人看扁,还是出来干活强。程叔问,大兄弟啥地方来?石三友说,本省的,长河县石头村,你呢?程叔说,湖南的。你儿子多大了?提起儿子,石三友活了,说,两岁多了,长得虎头虎脑的,村里人争着抱,还会念诗,会看相的货郎说他将来是块状元的料子。程叔说,大兄弟生了个好娃,婆娘在带吗?石三友说,那娘们跟着钱屁眼走了,伯父在家里带。程叔说,大兄弟,你也不容易啊。石三友沉默了一阵,说,程叔,你跟工头讲讲,八月十五我打算回趟家,看看儿子跟老爷子。程叔点点头。
雨渐渐小了,但仍然不停往下滴,许多民工围在一起打牌。石三友躺在床在放儿子的电影,一脸的幸福。
第二天中午,民工们正蹲在地上吃饭,工头红着脸走过来,嘴里喷着酒气向大伙宣布,他又承包了一个工地,鬼节七月十四放假一天,晚上加菜。民工沸腾起来。
七月十四那天傍晚,石三友跟一个工友在外面的泥灶前忙个不停,其他工友在工棚里用砖块和木条搭好了一张临时大桌子,菜还没有上来就围成一圈喝小酒,闹哄哄的。程叔打开电视机,边呷着白酒边盯着荧屏。石三友在那头炒菜,不时用毛巾抹汗,他每炒好一碟菜,就叫烧火的工友端上来。大伙馋得直淌口水,不时用手拿着肉往嘴里送。
电视正在播放纪实片《社会档案》,程叔正低头夹菜尝试,隐约听到电视说有个村子爷孙死在床上一个月才被人发现,老人是正常死亡,孩子是老人死后饿死的,村子的人正寻找孩子失踪的父亲。他吃了一惊,问道,啥?不会吧?电视说啥地方?一位民工说,又不是你家,你问个卵。程叔白了他一眼,提高嗓门:啥地方?那位民工伸伸舌头说,好像是长河县石什么村。程叔的脸色惨白,是三友家!众人惊呆了。另一头,石三友正在炒最后一个菜叫辣子鸡丁,那辣香味一阵阵往鼻子里冲,让人的口水和泪水一齐涌出来。一个民工问咋办,一会要不要告诉他。程叔摇摇头说,三友会垮下去的,咱们得逮个好时机告诉他,今晚不能说,明天吧,明天逮个机会。大伙无言。
石三友将最后一个菜端过来,带着满身油锅味冲着大伙笑:大伙说啥?这么热闹,来,大家起筷!民工们未等石三友坐下,默默地轮流往他碗里送菜,菜和肉堆满了他的饭碗。他奇怪地望着大伙,说,咋这么客气?都是爷们,自己动手,来!大伙安安静静地吃,米酒搁在地上,没有人看一眼。石三友说,都阉掉了?改性子了?咋不喝酒?说完从地上拿起米酒,要给大家倒,程叔一把夺过来说,咱们啥时候见过这么多的菜?你这卵蛋又煮得香辣,馋死人了,今晚只尝你的手艺,不喝酒。其他民工应对:对对对。
这顿饭吃得很安静,很规矩,一个个像阉掉卵蛋的公鸡,这期间陆续有人往石三友碗里夹菜,有的称赞他做的菜好吃,其余的民工附和几句。于是,石三友就不再觉得奇怪,脸上反倒写出了成就感,大口大口地吃自己做的菜,一双眼闪烁着得意的光芒。
发表于 2006-3-12 11:19 | 显示全部楼层

社会现实

毕竟国家总理能够关注到社会最地层的民工问题,说明有点希望了,国家几十年的发展,仍然没有绝对意义上的消除贫困,这是社会现实, 小说虚构成份较多,但是要表达的主题意思很明确。好文,顶一下!
请看现代人写的“冰根人生”,是描写的现代南漳,你会发现社会现实中,洋溢着“美”的赞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3-12 11:26 | 显示全部楼层

社会现实中,洋溢着“美”的赞歌

那天天气很热,尽管山上和路边的树木能够遮挡一阵子阳光的照射,顿时形成一片移动的荫地,但是它们怎么也吸纳不了升腾在大地上的滚滚热浪,使田间劳作的山民们难以忍受夏日的揉躏。
我路过那个山镇的时候已是中午时分,那条不规则的铺着石块的街道上空荡而幽静,做生意的山民们热的只好在家里呆着,唯能听到的不知是从哪间店铺里传出的流行歌曲的声音。
穿过街道,行至街头,我无意间发现一对夫妻模样的年轻男女正共同吃着一根冰棍。
我好奇的叫司机把车子停在不远的地方,让这种罕见而独特的风采与浪漫尽收我的眼底。
他们没有卸下身上背着的背篓,坐在街头的那个天生的大石包上轮换地吃着,那你一口我一口的样子,仿佛在用最传统、最裸露的方式向人们演绎人世间最真挚、最纯朴的爱情故事。目睹此情此景,任何一位旁观者都会着实地感到这对来自大山里的夫妻,在极度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对生活的热爱与满足和对爱情的忠贞与执着。
他们的衣着告诉我,他们不仅是山里的后裔而且是在山里结成的今后还要在大山里繁衍生息的夫妻;那身上空着的生成是用来背运山货的山背篓也使我猜得出,绝对是他们昨晚已经做好了赶集的准备,今天一大清早从家里出发,翻过崇山峻岭来到这里,卖掉了背来的山货之后,经过一番盘算,才用心买下了这根凝聚着汗水和像征着果实的最多不过一块钱的冰棍。
我一直坐在车子里欣赏着这道神话和仙境般的风景,在这一过程中,他们的周围到处笼罩着甘苦与共的色彩,平等互敬的细胞像绢绢细流滋润着他们的心田。我根本看不到他们丝毫的贪心和私欲,手中的那根冰棍像赛跑中的接力棒一样,我交给你的时候唯恐有所怠慢,你递我的时候在用眼睛传神。
随着我那放飞的联想和沸腾的思绪,我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因为在这个世界上像这样的夫妻并不多,在城里像这样的夫妻则更少。在他们的心灵深处,无法找到妻子对丈夫的责难,也无法找到丈夫对妻子的蛮横,一幅诗情画意般的爱情场景犹如一个美丽的传说给人以无限的启迪和无穷的享受。
我虽然弄不清他们来这里之前在自己的孩子面前应许了什么,但是我能够用我当年的那颗童心想像得出在他们家里绝对至少有一个孩子正怀着一颗虔诚的心期盼着自己的父母能够给自己带回一点意外的惊喜。我也虽然说不准他们出发的时候他们的父母向他们交待过什么,但是我可以用当年在外出之时我的父母对我的叮嘱想像得出他们今天百分之百地是为了完成一种谋划家庭生计的使命。
直到他们吃完了那根冰棍,背着山背篓有说有笑地走在回家路上的时候,我仍木然得没有走的意思,望着那知足而归的背影,突然间我什么也不想再看下去了,因为这虽然是种浪漫,但是我的心已被这种浪漫演变成了一种沉重的负责;这虽然是一种风采,但是我的心已被这种风采孕育出了一种多余的怜悯。
此时,我恨不得对苍天呐喊:你为什么不给他们以山外人的待遇,让他甩掉背篓,昂首阔步地走在山外人的康庄大道上?
此时,我还想拼命地向上帝呼唤:你为什么不给他们以城里人的洒脱,让他们也能够扬眉吐气,在都市里尽显风骚?
其实我清楚地知道,不管谁去怎样呐喊与呼唤,都无法改变这一残酷的现实。更何况我乃一区区小人,回天之力也就只能成为世人嗤之以笑的天方夜潭了。
当我目送着他们远去的背影即将消失在茫茫林海的时候,我顿时感到自己是多么的自作多情,因为人家的这种生活方式就是人家的生活习惯,替人家心怀不平甚至为人家的生活境地感到鼻酸心痛和忧心忡忡就像看戏流眼泪一样其实完全大可不必,因为一位作家曾经告诉过我们,“人要活得平凡些,他就活得简单此;人要活得风光些,他就活得复杂些。”人家现在活得不仅是简单,而是轻松愉快,劳动和奔波这副生活的重担虽然使他们磨破了脚板压弯了腰,但是他们从未有过山外人特别是城里的那些白领层的困惑,更没有成天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导致心也累智也疲的感觉,世代以来早已在为自己拥有这片永恒的山乡景色和取之不竭的天赋营养感到无比的珍爱和幸福,那平衡了的心理和宽广又宽广的胸怀,是山外人乃至城里人所无法具有的。
想到这里,我的心绪被他们的境界完全平静了下来。
我很希望今生我能够还有机会并且不止一次地再看到他们吃冰棍的情景,这样就可以在我的生命长河里永远挂着这幅永不褪色的画面,使高洁无暇的操行和与世无争的品格作为一种恒久的精神动力,鞭策和鼓励着我和我的后代沿着正确的生活航向在逆境中追寻人生的美好明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热门推荐

关于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南漳热线 ( 鄂ICP备2021000082号-2 || 鄂公网安备 42062402000199号 )

GMT+8, 2025-1-9 06:02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 Style Desig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