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荆楚网消息 (楚天都市报)(记者张凡、邹琪 通讯员陈坤、姚练、侯军、曾长羽、付新风)昨日,襄樊市公安局、文物局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了近日破获的建国以来该市最大盗墓案。此次追缴的58件战国时期珍贵的青铜器、玉器文物,当日被妥善移交给该市文物局(如图)。
匿名信举报文物被盗
今年5月下旬,襄樊市文物局接到一封匿名举报信,反映几名盗墓分子在谷城县冷集镇盗掘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尖角墓群,一批青铜器、玉器等重要文物被盗。襄樊市文物局迅速将该情况通报该市公安机关,警方随即展开调查侦办。
6月初,考古专家和刑侦专家赶赴谷城,对现场展开勘查。被盗墓穴位于一个丘陵山坡,距尖角村落仅20余米。山坡上留有20处洛阳铲探孔,新挖的盗坑4处,现场散落着铜绿色的碎末和大量陶器碎片,周围还残留着手套、矿泉水瓶和烟头等物。
考古人员分析,盗取的文物有青铜器、玉器等,级别高、数量大。情况汇报后,警方随即成立专班侦办此案。
5名盗墓贼同日相继落网
民警在对被盗现场附近的村民走访时,尖角村村民反映,该村木匠熊正新,几个月前曾带一名叫邓靖的陕西人,在附近山坡上“转悠”。熊正新也正是举报信中提及的人员之一。警方随即对熊正新等人展开抓捕。
7月27日上午9时许,民警在谷城县冷集镇塔湾村地段,将嫌犯邓靖、丁昌全抓获。
两人均供认参与作案,但只是负责踩点和介绍销赃的,负责盗墓的是陈忠林、熊正新、许帮红。
当日中午,民警在谷城火车站附近,一举将陈忠林、熊正新和许帮红抓获。
文物藏在牛圈和鸡笼里
归案后,陈忠林供认,盗窃文物后,他和熊正新、许帮红等各得一份。他的一份,藏匿在哥哥的牛圈内。在陈忠林哥哥家牛棚中一堆稻草垛里,民警搜出12件玉器。
眼见警方搜出文物,熊正新也交代了作案过程:盗墓得逞后,他将文物分别藏在鸡舍下的坑洞内和埋在菜地里。警方随后据此找到数件青铜器。
农民出身的陈忠林,在妻子去世后,一直梦想一夜暴富。听说谷城县冷集镇尖角村一带墓葬很多,便纠结熊正新、许帮红、丁昌全等人,分工合作,实施盗墓。
据警方介绍,去年11月至今年4月,该团伙窜至谷城冷集一带,盗掘古墓9起,盗得青铜器42件、玉器31件及青铜碎片。其中,销赃部分文物获得赃款11万元。民警顺线追踪,还远赴河南抓获两名涉嫌贩卖文物嫌犯。
两件铜壶属国家一级文物
经湖北省文物管理局鉴定,缴获的58件文物中,含国家一级文物2件,二级文物10件,三级文物13件。一级文物均为带盖素面铜圆壶,大小相等,上面铸有“危子曾自作(乍)铸壶”7个字,属国宝级文物。
襄樊市博物馆馆长王先福介绍,缴获的文物分出于战国至西汉时期的几座墓葬中。其中较为重要的壶、豆、钮钟等,可能出自同一座墓葬,该墓是一座规模较大的贵族墓葬,墓主人可能为大夫阶层。
襄樊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陈千万介绍,有关“危子曾”的文物,尚属首次发现。这些文物反映了谷城尖角在当时地方文化比较发达,也为研究楚人在汉水西岸的地域分布以及楚国文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考古专家将对这批文物做进一步研究。此后,文物将于襄樊市博物馆展出。
公安机关将在网上追逃
襄樊市公安局副局长杨建强介绍,该案是襄樊历史上打击文物犯罪收获最大,获得文物等级最高的一次。文物追缴后,一直被存放在该市刑警支队枪械库中。
据警方通报,目前,另有一名嫌犯在逃,公安机关将在网上追逃,同时,规劝疑犯亲属举报投案,广大群众也可积极举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