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16日,是一代抗日名将张自忠将军牺牲70周年纪念日,他是原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上将,也是二战时期,同盟国阵亡将士中军衔最高的将领。
站立在今湖北宜城市王集镇十里长山,“张上将自忠殉国处”纪念碑前,时间仿佛穿越70年的漫漫历史长河,回到5月16日那个惨烈的日子:这天自晨至午,张自忠一直疾呼督战,午时他左臂中弹,仍坚持指挥作战。到下午2时,他手下只剩数百官兵,尽将自己卫队悉数调去前方增援,身边只留下副官马孝堂等8人,他掏出笔向战区司令部写下近百字的报告,交给马孝堂时说,“我力战而死,自问对国家对民族可告无愧,你们应当努力杀敌,不能辜负我的志向”。稍后,张自忠腰部又被机枪子弹击中,他卧倒在地,最后壮烈牺牲,这时为1940年5月16日下午4时。据杀害张将军的日军在回忆录中写道,“张自忠战死后,我们审认无讹,一起膜拜,用上好木盛殓,并竖木牌,全军向他敬礼”。
在那个春夏之交草木葳蕤的季节,张将军本该闲情雅致地携带妻儿,到十里长山踏青巡游。然而,历史的无情,选择在那个多雨的午后,把一代将星陨落于此,小雨仿佛成了天公悲痛哭泣的泪水。十里长山,承载着将军驱逐倭寇的宏图壮志,也终结了那个时代武力抵抗侵略的美梦。远听滔滔东去的汉江水声,仿佛还在为早逝的将军悲情呜咽。
张将军生于忧患,死于战乱,他是一个纯粹的军人。从普通的士兵到排长、连长,一直升任国民革命军第33集团军总司令,乃至第五战区右翼兵团司令。他一步一个脚印,为国战死的决心不是偶然的,是日积月累起来的一个中国军人高贵品质使然。他曾在不同地方向不同的人,多次表达为国捐躯的愿望,令那些贪生怕死之徒汗颜。正是这种无畏的精神,取得了临沂大捷、襄东大捷等多次辉煌战例,歼灭日军6万余人,令他们闻风丧胆。即便在长山被围的关键时刻,他也多次放弃逃生的机会,直至战死。先前,我将他的死归咎为将军的固执与鲁莽,现在看来,他死的很有心计,是为了给那些贪生怕死的国军将领做表率,唤醒他们的爱国良知。他把一个“武将不怕死”的形象,演绎得淋漓尽致。
他是永远的民族英雄,也是完美的民族英雄。说他永远,可以与岳飞戚继光齐名并驾,载入史册。说他完美,是他死得其所,死的光荣,死的及时。试想,将军若活到抗战胜利以后,必然卷入国共两党党权利益争斗的漩涡,成为蒋先生的马前卒,为红色政权所唾弃。临阵倒戈,似乎不符合将军的禀性。若战死在国共交火的沙场,必成为历史的罪人,他的抗战伟绩必被罪恶淹没。倘若没有战死,也难免步岳飞后尘为奸人所害。将军的死是完美的,得到了国家乃至世界对于军人的最高奖赏,得到了不同政党不同阶级人群的一致爱戴,他是幸运的,一个纯粹意义上军人的幸运。
五月十六襄河东,大军驱倭寇,全军哭元戎,江河水,奔沸腾,昼夜呜咽声。
我们对将军的景仰,在于他那伟大的爱国爱民情怀,在于他那顶天立地气贯长虹的人格魅力。
张自忠,一个民族的骄傲,一个军人的榜样,一个不朽的传奇!
(原创作品 禁止复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