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421|回复: 13

浅谈谣言与新媒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7-10 13: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浅谈谣言与新媒体

      中国《刑法》第105条第 2款、第 181条、第 221条、第 291条第 1款,分别对以造谣等方式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编造并且传播影响证券交易的虚假信息、捏造并散布损害他人商业信誉和商品声誉的虚伪事实、编造和明知编造而故意传播恐怖信息等行为作出有罪规定;《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5条第 1项规定: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要承担罚款、拘留等行政责任。2000年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利用电信网络制作、复制、发布、传播、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信息”;同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称,“对于利用互联网造谣、诽谤或者发表、传播其他有害信息,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或者煽动分裂国家、破坏祖国统一、利用互联网编造并传播影响证券、期货交易或者其他扰乱金融秩序的虚假信息、利用互联网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等行为,将依照《刑法》的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信息产业部 2005年联合发布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要求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中不得含有“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内容。
   《城市快报》所言:“如今,通讯和网络的自由度让一些不负责任的话语、别有用心的言论都可能轻易传递,如瘟疫般迅速蔓延,最后成为洪水猛兽,直至淹没了事实的真相。”当年洋溢在中国互联网上的那种精英的、浪漫的、田园牧歌式的氛围一去不返了。中国互联网已经步入“丛林时代”,商业力量、政治力量,甚至草根网民自己的力量,都在这个平台上博弈。现实世界的扭曲,一度被认为在网络中可以得到有力的纠正。实际上,互联网正在变成一种舆论工具,被怀有各种目的的群体所操纵。
国家力量养了一大批职业网评员,在网络上发表讴歌政府的言论,以引导正确舆论。商业力量则借助网络炒作,已经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既有通过“恶评”获利者,如职业差评师、网络黑社会,也有如通过“好评”(自我炒作)获利者,如“芙蓉姐姐”,如“奥巴马女郎”背后的炒作力量。
    在互联网种种事件中,谣言发挥了颇具争议的功能。中国许多学者的研究倾向于否定谣言中的真实性,从而将谣言定性为“虚构”、“捏造”、“毁谤”,其中甚至不乏动机判断。谣言常常作为一种社会抗议而出现:
    第一,如果在一种社会秩序中,信息被当局严密控制,谣言就会非常激烈。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第二,当发生的事件威胁了正常生活的时候,谣言会不胫而走。一个大的灾难或丑闻都会引发这类挑战。
    第三,假如对一个有力的共同行动的推动受到阻遏,谣言也会生发出来。
从第一种情形来看,在中央极权的社会,制度性的管道控制了信息的散播,人们普遍寻求通过辅助管道获取信息,有时会逾越官方主张的特权。谣言就会大量繁殖。
    这种寻求发生在权威管道之外,因而谣言很容易离经叛道。人们一般向当局或是媒介吁请真相,把证实的责任交付给它们,但谣言却打击了这一过程。这就是政府当局为何常常会控制或否认谣言,因为他们担心谣言会引发公众的动荡、恐慌或是不满。
观察新媒体事件中的谣言传播,很容易发现一种现象:政府习惯于在谣言四起的时候,四处删帖、封帖,但这样做反而吸引了网上的注意。人们总是倾向于认为,被删被封的有可能是真相,于是就会想方设法搜索被删被封的东西。结果,被封掉的是国家控制下的喉舌,人们传播的反而是“别有用心者”的谣言。这样的事情一再重演,导致公共行政部门本身失信于民,危及其执政权威。
    谣言与政府和大众媒体的对立,反映了一种严峻的社会现实:民众表达声音的正常管道近乎完全被封闭。所谓谣言,最近几年似乎成为一个愈来愈敏感的问题,这种敏感性往往与屡屡爆发的突发性事件和群体性事件相联系,而这些事件的产生,则经常是因为民众无法通过正常管道解决利益攸关的重大问题。
再来看第二种情形。谣言活跃于特定的情景中——往往与不确定、紧张和危机有关。在这种情形下,谣言发展出一种公议。在极端情况下,谣言会产生社会和政治暴力,例如,给某些人或某些群体贴标签,对被贴上标签的行为进行道德评判,寻找特定的替罪羊,甚至形成一种争取公众支持并用暴力惩罚肇事者的机制。
以上可以一般地解释谣言为什么会在动荡时期泛滥成灾 ,混乱产生谣言,谣言导致更大的混乱,差不多构成了一个“社会心理学的规律”。
    网络谣言往往发端于BBS讨论区、网站留言板、个人博客、实时通信和手机短信,但其起源通常无法查证,大部分谣言的信息来源不明,而网络特有的匿名作用,使得谣言来源不明的特性更加明显。网络谣言的发展并非单一管道传播,许多谣言都是多渠道传播。信息发送方与接受方各自的人际网络产生交集,传播的速度产生爆炸性提高,而网络的快速传播,又反过来助长了谣言。
   其一,信息来源莫衷一是,缺乏民众公认的权威发布。很多事件在发生之后,都会出现两个截然相反的版本。许多人虽已不信网上谣传,但也不愿看官方公布的真相。
   其二,尽管在传递过程中,信息经过传递者和再传递者的添油加醋,可能出现许多不同版本,但对一些特定群体,在一种相互加强及情绪渲染的谈话情境下,群体成员可能会产生群体思维,坚信群体所讨论的内容是真实的,看法是正确的。由于这群人对于需要什么、信仰什么、期望什么都很明确一致,所以经过流传、增益、删减、润饰之后的版本虽然可能不同于原始版本,反而有助于提高该信息的可接受性。
   其三,信息内容在传播过程中的扭曲剧烈而多样,但万变不离其宗,矛头总是指向政府、指向公安部门、指向司法不公和政治腐败。可以说,在多起新媒体事件中,权势人物与老百姓的对立谣言模式一再复制并引发骚乱,绝非偶然。谣言的散布传播反映出一个重要的群体共识,那就是,公权机关长期的所作所为让公众产生了不安全感,在每一具体事件中,公众下意识地将公权机关的代表看做是为政不仁、滥用权力、惯于隐瞒真相的暴力实施者,而普通百姓则沦为被欺凌、被侮辱、被侵害的弱势者。
   其四,在“施暴者”“受害者”对立模式中,谣言出现了新内容,即“性”主题的浮现。无论是贵州瓮安的李树芬,还是上海袭警的杨佳,谣传中的暴力行为一个是轮奸,一个是被殴打以致失去生育能力。这些谣言暴露了大众的集体无意识。如邓文初所说,谣言所传达的民众感受已经由“被欺凌”进入到“受侮辱”的层次。在这种“受侮辱”的民众“想象”中,官民对立的权力冲突已经转换为善恶对立的道德冲突,在有的言论中,甚至转化为人兽对立模式—只有畜生才干得出这样的事情!在这样的绝对道德审判之下,人们对法律失望,对权力仇恨,对正义彻底失去信心。谣言作为社会舆论,其产生、接受与传播的过程,也是群体共识的形成过程。当底层社会“被欺凌与受侮辱”的感觉成为一种广泛的共同感受、一种集体记忆的时候,每一次新媒体事件中,谣言都会引发大规模的抗议活动,就丝毫不足为奇了。
   在新媒体环境下如何看待谣言
   对于政府来说,谣言作为一种非官方的表达,既是对社会稳定的潜在威胁,也是观察民众态度和心理的重要窗口。所以,面对谣言,执政者难免存在一种爱恨交织的心情,这也反映了政府的某种内在困境:一方面,它对允许公民就公共事务公开发表未经审查的意见十分警觉;另一方面,它极其渴望了解民众的所思所想。国家投入可观的资源进行监控,固然,这种监控有助于当局发现特定个人的不轨企图、不满表达和不法动作,但它更是为了从全体民众的信息汇聚中衡量民众的态度,并依此作出更好的反应。
   对官方大众媒体而言,必须意识到,发生于网络时代的群体性事件,官权的封锁无法完全奏效,所以,敏感的大型公共事件发生后,总是先现身于网络。如果官方媒体没有对这些事件作跟进式报导,使民间传言甚嚣尘上,引发的不仅是人们对官方媒体公信力的质疑,还有舆论对政府的巨大压力。政府逐渐意识到,官方媒体还是要尽可能起到主要媒体管道的作用,让人们了解更多信息。
  上述情况表明,虽然谣言是人类体验和社会生活的一个持久特征,但社会各方都意识到,这一古老现象正在发生某些新的变化。
  第一,信息证实的危机愈来愈明显。网络发布的信息难以找到当事人或公正的第三方来加以证实,即使出现证实,其效果也取决于事情的意涵、证实过程对模糊性的策略建构,以及信息接受者进行诠释的意愿。互联网舆论场成为各方利益必争之地,在中国,不仅商业利益对新闻舆论的操控和冒充行为多到让人熟视无睹,政治力量也学会愈来愈娴熟地传达对自己有利的信息,近年来各地大力建设的网络评论员队伍,就是具体表现之一。
  第二,当不同信息源散发彼此矛盾的谣言时,整个社会的焦虑和恐惧会加深。谣言不是别的,是我们自身的回响,它反映的是一个社会的欲望、恐惧和痴迷。在这种情况下,建立民意表达机制,以及各种利益的博弈机制,就是在推动整个社会的健康与福祉。如果一个社会不允许设立出口,特别是缺少信息安全阀,那么,民众的焦虑心态对整个社会的安定都会构成重大威胁。以此观之,谣言在中国社会发展的这一极端反复出现也有其积极意义,它意味着国家由于这样那样的因素放松了惯常的管制、阻遏和疏导,使潜伏的东西不再受到抑制,得以表达出来。透过谣言的遭遇,我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一个健康社会跳动的脉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10 16:41 | 显示全部楼层
wzg30f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10 16:49 | 显示全部楼层
谣言起于信息不透明,谣言起于政府不重视,谣言起于未以人为本!真正的去给百姓解决问题了,哪里还会有什么谣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10 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顶到,有道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10 17:26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事都别一边倒 ,谣言有政府的问题的一面,但也不排除有别有用心的人专门制造谣言来达到卑鄙的目的。什么办法单一的使用都别认为它是万能的,别这么幼稚,有必要还要对谣言封堵,但光靠这也不行。现在好像指责政府是最正确的办法,实际上一些卑鄙的人正是利用了这一点,来兴风作浪,来损害人民的利益,政府的失误尽管可怕,但要是轻易就受卑鄙人的愚弄更可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10 18:3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 女人如烟
不要说得这么官方好吧,你提到的“别有用心”能不能解释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10 20:13 | 显示全部楼层
信息及时,透明,公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10 20:25 | 显示全部楼层
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怎么可能是谣言,别把真话当谣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13 08:30 | 显示全部楼层
用事实说话才是唯一根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13 08:5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 女人如烟


    不要说得这么官方好吧,你提到的“别有用心”能不能解释一下?我看你也被“和谐”了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13 08:55 | 显示全部楼层
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怎么可能是谣言,别把真话当谣言
五星 发表于 2010-7-10 20:25



    wzg24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13 09:11 | 显示全部楼层
网络也好,媒体也好,你不去占领,就有别人去占领!你不去利用别人就会去利用,动轧就去追造谣人,是典型有无能表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13 10:24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事都别一边倒 ,谣言有政府的问题的一面,但也不排除有别有用心的人专门制造谣言来达到卑鄙的目的。什么 ...
女人如烟 发表于 2010-7-10 17:26



    此贴颇有见解,赞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热门推荐

关于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南漳热线 ( 鄂ICP备2021000082号-2 || 鄂公网安备 42062402000199号 )

GMT+8, 2024-11-19 11:36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 Style Desig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