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漳应该多学习一下外面的发展模式。我觉得我们南漳的农业资源挺丰富的,着手农业,让农民也富起来。下列举山东一个县的例子,望集思广益。
平邑:跨越发展惠民生
1825平方公里的土地,山地丘陵占了85%以上;100万人口中,农业人口占了88万。在平邑这样一个沂蒙山区腹地的传统农业县,近年来,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下,解放思想,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走上了跨越发展的快车道……
思想解放转变发展方式
平邑,因春秋时为鲁国大夫季平子的食邑而得名。四面环山,仅县城所在的区域为平原。自然环境条件、交通不便等因素阻碍了经济社会发展,也影响了当地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县委县政府大力倡导思想解放,多次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和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活动,开拓发展思路,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立足农业提升,大力发展工业、商业、服务业和个体私营经济,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近几年特别是今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又组织开展“弘扬九间棚精神,大力转方式、调结构、促发展”第八次解放思想大讨论,推动全县干部群众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着力解决影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工作思路、体制机制和工作作风等方面的问题,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重大项目、重要产业上求突破,切实解决产业升级、项目投入、企业壮大、科技创新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加快“四县”(经济强县、旅游大县、文化名县和生态宜居县)建设,推动全县科学发展再上新水平。
思想的解放,最大限度地激发了方方面面的创造活力,成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推进器,“四县”建设战略和“一区三城一带一港”(经济开发区,罐头城、石材城、手套城,石膏工业带,金银花物流港)五大产业建设得到又好又快发展,“保增长、扩投资、提质量、增效益、惠民生、保稳定”举措得到不断落实。
一朵小花和一个大产业
金银花,是多年生忍冬科植物,花呈针形,初开白色转而变黄,因此得名。平邑民间栽培金银花已有近200年的历史,素有“银花之乡”的美称。
长期以来,群众采收金银花后以日晒方法加工,天气晴阴难料,产品质量难以保证。为壮大金银花产业,县里出台优惠政策,从市县财政拿出专项资金,对种植金银花的农民给予补贴——每发展一亩金银花,农民在购买烘烤设备、建烤房时可以获得50%的补贴。这大大调动了群众种植金银花的积极性,也从根本上解决了金银花初次加工的质量问题。近两年,全县金银花种植面积从40万亩发展到65万亩,年产金银花1500万公斤,成为全县农业产业化的主导产业之一;郑城、流峪、临涧片区的10万亩金银花成为全国第一个通过绿色食品认证的金银花标准化生产基地。今年,金银花保持了较高的价位,亩均收入5000多元,农民实现了丰产丰收。
在扩大金银花种植规模的同时,大力发展金银花精深加工企业,延长产业链。目前,全县有金银花深加工企业24家,年加工能力350万公斤,平邑金银花工贸园区成为闻名全国的金银花贸易集散地;在此基础上,投资1.6亿元建设了中国金银花物流港,并在上海大宗农产品交易市场上市。金银花产业的发展,也带动了丹参、黄芪等其他中药材种植、加工和流通的较快发展。
小小金银花发展成为大产业,是平邑农业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平邑县委常委、副县长鞠成祥介绍,为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县里规划了黄桃、蔬菜、大樱桃、金银花、蓝莓等五个重点发展的农业产业,并争取到“国家农业科技推广县”试点资金支持,大力推广农业先进技术,提升农业产业科技含量。
在蔬菜产业中,覆膜、拱棚、专用肥等新技术推广取得良好效果。县农业局的土豆百亩示范片亩产可达3000-3500公斤,10亩示范片亩产可达5000公斤,较普通大田土豆产量翻番,深得老百姓信任。
在武台镇清河南岭,记者看到,一望无际的丘陵地上,一株株桃树在微风中摇曳,正在积蓄明年生长的养分。
武台镇负责人告诉记者,这里是该镇在省扶贫资金支持下,建立的果品科技示范园,自2008年至今,配套了水利设施,新发展黄桃1万多亩。山东农大彭福田教授等专家经常来指导生产,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帮助果农解决生产中的问题。作为“中国黄桃之乡”,武台镇现有果园4.2万亩,其中黄桃3万多亩、葡萄1万亩。目前,这个岭上的桃树长势良好,今年部分已经结果,再过几年将进入盛产期,为当地特色产业增添新活力。
在武台镇大面积的老龄桃园里,山东省水果产业体系首席专家、山东农大园艺学院陈学森教授边察看桃树生长情况,边向平邑县和武台镇负责人提出建议,一定要重视老龄桃园的管理,实施老龄桃树防衰增效工程,延长老龄桃树生产期、保产增效,同时深入挖掘桃园历史文化,发展桃文化观光旅游,把桃产业做大做强。
目前,五大农业产业通过科技提升,都获得了快速发展,不仅增加了农民收入,而且保持了水土,改善了山区生态环境,增强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
其他如工业旅游等部分我已经省去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