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383|回复: 4

大家都来寻根问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5-24 07:17 | 显示全部楼层

确切地说不是搬来的,是赶村赶来的.

确切地说不是搬来的,是赶村赶来的.所以说我们现在地方方言中还有这个印记-解手
实为上厕所.因在赶村的过程中,祖辈们是用绳子拴着,为了上厕所,只好解开拴着手的绳子,故解手就成了上厕所的代名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6-5 08:23 | 显示全部楼层

河南筲箕洼

不是河南笤箕洼,而应是河南筲箕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6-5 12:17 | 显示全部楼层
 抢救保护和开发利用古楚罗卢三国文化遗产之我见


——在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第九次学术大会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时的发言
王善国
(2006年10月28日)

尊敬的会长陶立璠教授,尊敬的各位中外专家、学者:
  我是南漳县ZF办公室的一名普通国家公务员,也是襄樊市楚国历史文化学会副会长,首先请允许我代表襄樊市楚国历史文化学会感谢各位专家、学者昨天下午光临我们南漳县考察、指导,并对民俗表演活动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今天我的发言主题是:古罗国和古卢戎国文化遗址在襄樊汉江流域,古罗国城和古卢戎国城文化遗址分别在襄樊汉江流域的支流蛮河与黑河交汇处的南漳县武安镇洪山寺村、潍水流域的三八河(三八水库)附近的南漳县九集镇旧县铺村,我们南漳县是古罗国文化和古卢戎国文化的发祥地,古罗国和古卢戎国同时又是在我们南漳县境内被楚国灭亡、尔后又被楚国将其迁徙到枝江、长沙以及湘西一带的。我们南漳县是荆楚文化发祥地、三国故事源头地、孝文化故乡,民间文化遗产十分丰富,古今民风淳厚纯朴。我们南漳县于上古西周至春秋时期是古楚国、古罗国和古卢戎国的领地,这种“一县三国”历史是十分悠久的。鉴于时间特别紧张,下面,我根据本次大会的主题,仅就我的论文提纲补充说明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我补充发言的第一个方面内容是:我想简要介绍以下我们------、县ZF在保护、研究和开发“三国”文化(指古楚国、古罗国、古卢戎国文化,下同)遗产方面的主要做法。
  1、在“三国”文化遗产的全面保护方面。我们南漳县主要是从三个方面予以全面保护的:①进行文物立项保护。有名的楚山寨、楚墓群已被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白起渠、古罗国城文化遗址已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古卢戎国城文化遗址、古楚人活动之地主山寨遗址已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全县共有省、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以及县级文物点180多处,其中正在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项(南漳县东巩镇卧牛山寨、南漳县荆山民俗端公舞),准备申报为国家、省级的文保单位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还有很多,如楚墓群、古山寨、民俗系列等;②开展文化遗址保护。自去年7月以来,-----、县ZF先后印发了6个专门文件保护文化遗产,其中今年4月县ZF专门就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怎样保护文化遗产问题下发了通知,据湖北省有关专家讲,一个山区县级ZF就如何科学地处理好新农村建设与民间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而下发文件,这在全省乃至于全国尚属于开创先河的,是颇有创新意识的;③实施生态环境保护。“十五”计划期间,我们------、县ZF科学地制定了“建设生态经济强县、培育休闲旅游大县、争创历史文化名县”的“三县”发展战略,将文化遗产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生活质量提高等经济、社会和环境问题统筹兼顾,相提并论,全面进步。由此可知,我们------、县ZF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2、在“三国”文化遗产的广泛研究方面。我们南漳县主要是从以下三个方面予以深入研究的:①成立专门研究机构——襄樊市楚国历史文化学会(驻会南漳县)。自1984年以来,学会力量不断壮大,研究领域越来越宽泛,现已有6人成为省楚国历史文化学会会员和理事,据本次参会的有关专家讲,在湖北省县级研究楚文化之全面、深入和广泛的,只有我们南漳县;②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邀请上级(国家、省、市级)专家、学者到我们南漳县考察、指导工作。如著名的楚学泰斗、已故的武汉大学历史地理学教授石泉先生,著名的楚文史专家张正明、刘玉堂先生以及中国社科院、中央民族大学、武汉大学、华中师大、中南民族大学、湖北大学、湖北省社科院、湖北省社科联和其他有关单位的楚文史专家,先后到我们南漳县考察、指导荆楚文化(含古罗、卢国文化)不下于60余次,并于1994年10月在我们南漳县召开了由全国8个省市(区)百余名专家、学者参加的湖北省楚国历史文化学会第九次学术年会,会上专家、学者们对于“楚熊绎丹阳”就在我们南漳县这个观点,大多数人赞成,少数人存疑,但无人反驳。同时,我们南漳县坚持做到常年组织专家赴省市参加楚文史年会,并到外省市参加相关学术交流活动,今年6月中下旬,我们------、县ZF还组织本县内楚文史专家专赴湖北枝江、湖南、江苏等地考察古罗国、古卢戎国迁徙地文化遗址,收获颇丰;③推出了一批学术成果。我们南漳县的楚文史专家、学者除在国内各大报刊、各类大型会议发表、交流“三国”文化研究的文章外,还推出了《楚丹阳南漳说札》、《荆山楚源文集》、《三国源文集》、《古卢铁军》、《玉魂》、《楚庄王》等一批书籍、专著、集子和文学作品,受到海内外有关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
  3、在“三国”文化遗产的综合开发方面。我们南漳县在这方面颇具得天独厚的优势,形成了旺盛的“人气”,现任-----SJ、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同志于2004年1月到南漳县任XZ以来,始终重视、关注炎黄文化和荆楚文化的研究工作,对于重大课题亲自安排部署,昨天下午专门致辞欢迎各位专家、学者光临现场指导民俗表演;-----副SJ、XZ李焕珍同志过去在楚皇城所在地、宋玉故乡宜城市担任市委副SJ时,就分管楚文化研究工作,还担任了宋玉研究会的名誉会长,使宜城市楚文化研究工作具有生机勃勃的良好势头,调任南漳县ZFXZ后,大力关心楚文化研究,扶持楚文化事业发展,现在宜城市的专家对我们南漳县的楚文化研究工作备加推崇;-----常委、-----宣传部长钱廷铸同志在古罗国的领地——原安集镇担任过“部落首领”(镇委SJ);县ZF分管文化工作的副XZ柏松俊同志亦是年轻的楚文化行家;-----宣传部副部长、县文体局局长、县文联主席郭永金同志也曾担任过古卢戎国城文化遗址所在地——今九集镇的“诸侯”(镇委SJ、镇长)。正因之,我们南漳县在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方面也才出现“百尺竿头”之势:①大力发展文化品牌。已成功地打造出了“玉印牌”、“卞和牌”、“和氏璧牌”、“丹阳牌”、“荆山牌”等有机农产品和绿色食品,畅销全国各地,发展县域经济,“苞茅缩酒”已经湖北南漳县珍珠液酒酿造有限公司注册,楚文化内涵已全方位地渗透于经济社会发展之中;②多方挖掘资源潜力。在古罗国城、卢戎国城文化遗址上,先后开发出的农特新产品有:葫芦潭贡米是古罗国宫廷享用至今仍备受欢迎的优质稻米,“梅园牌”香米商标已成为湖北省著名商标;③加速对外开放步伐。我们南漳县充分发挥文化遗产的先导作用,促进对外开放,先后有日本、韩国、美国等亚欧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学者和游客前往观光、考察、指导。
  我补充发言的第二个方面内容是:我想浅谈一下我对古罗国、古卢戎国文化有关问题的探讨和研究。关于这方面的问题,会议交流材料上已印发了我的论文提纲,据陶立璠会长讲,会后还将全文出书,我想只就论文中涉及到的古罗国城、古卢戎国城文化遗址在我们南漳县这个问题作三点提示:
  1、立论的依据有四——有古代的文化遗址、民间故事传说、史志记载,并且有十分明显的上古时代文化层作证,若各位专家、学者有兴趣,我们南漳县将热忱地欢迎各位会后光顾古罗国城、古卢戎国城文化遗址现场考察考证。
  2、立论的旁证有二——即古卢戎国城文化遗址所在地以及县内其他部分王姓(如我本人——王善国)与卢戎族同祖同源。众所周知,古卢戎国属于妫姓国,而我这一[box=Red][/box]王姓系相传从河南筲箕洼迁徙而来,而河南陈国(都宛丘,今河南淮阳县)是妫姓的一支祖先所居地,据有关考证,妫姓是王姓的源头之一,田氏代陈后,王姓成为妫姓后裔,所以,我们南漳县自古以来就与卢戎族亲密无间;再者,罗、卢两姓至今仍为我们南漳县的两个大姓,尽管是罗、卢两国被灭国后才改为故国之名的姓,绝大部分被迁离故土,可见其历经几千年仍“人丁兴旺”。
  3、立论的特点有三——古罗、卢两个小国与楚国同属于协助周文王灭商纣王有功的八国之一,受封后并始终依附于楚国,可以说与楚国共存亡、同生死达800多年(含被楚兼并而成附庸国及迁徙、至秦时被灭亡前的400多年时间),古罗、卢两国的文化特征可以说是三者兼而有之,就是兼有本民族文化特征(古卢戎族、古罗部落文化特征)、荆楚文化特征(古罗、卢两国与古楚国相互影响和渗透)、南蛮文化特征(因为古罗、卢两国先后被迁徙到我们南漳县蛮夷之地、鄂西南、湘西的“五溪蛮”之地,受南蛮文化影响特别深远)。关于这个问题,因古代史料和考古物证十分稀少,我在这里也难以说透,只是凭逻辑推论而已,不免贻笑大方。
我补充发言的第三个方面内容是:我想建议今后科学地寻求“三国”文化遗产出路(发展方向)应有的对策。根据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特征,我谨在此向各位专家、学者以及各级ZF和ZF主管部门提四点建议。
  1、请各位专家、学者一如既往地关心、挖掘荆楚文化内涵。荆楚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底蕴深厚,值得研究的课题和探讨的领域还相当多,需要全世界专家、学者的青睐,就我们南漳县来说,县境内是古楚文化发祥地、熊绎丹阳所在地、和氏璧产出地、楚王及卞和墓葬地、战国纵横家鼻祖鬼谷子隐居地、世界文化名人屈原祖籍地、楚秦激战地,楚墓群、楚城池、楚山寨、楚王城、楚工程(水利工程)、楚遗址中,不少文化遗产“唯漳独有”、闻名中外,和氏璧价值连城、举世无双,卧牛山寨被国家建设部专家称誉为“华夏第一大山寨”,白起渠工程早于四川都江堰和广西灵渠,具有极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因此,请各位专家、学者多倾注一份深情。
  2、请各位专家、学者继续多多地关注、支持我们南漳县丰富多彩的民俗项目保护工作。昨天下午有幸地邀请了各位专家、学者前往我们南漳县现场观看民俗表演活动,因为会议的活动时间所局限,昨天只看到了6个民俗节目,其实我们南漳县的民俗绚丽多彩,很多民俗特质性强,地处深山,相对封闭,有的甚至长期与世隔绝,荆山地区可称得上是“十里不同‘风’”、“一山有四‘俗’”,当然,这6个演出节目都是本县民俗中的精华,是民间文化中的精品。那么,怎样抢救、保护、承传和开发、利用这些本县特有的民俗文化遗产,尚需请各位专家、学者高抬贵手,网开一面,鼎力相助,倾向支持,多为我们南漳县创造一些立项申报保护的机遇,这样就能给予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一份份丰盛的精神食粮。
  3、请各位专家、学者大张旗鼓地呼吁和推介古罗、卢民族迁徙地“大遗址”立项申报保护工作。去年,国际大遗址保护会议在古城西安市召开,随后我国就启动了大遗址保护工作,古罗、卢民族迁徙地文化遗址虽比不上“丝绸之路”的经济、外交价值,但其特有的文化学、民族学价值是其他任何“大遗址”都无法比拟的。其保护范围,就襄樊汉江流域而言,主要涉及到南漳县、宜城市、襄阳区、襄城区;就湖北省而言,主要涉及到襄樊市、荆门市、宜昌市,以汉江流域为主体;就全国范围而言,主要涉及到甘肃、陕西、河南、湖北、湖南、四川、江苏、安徽、江西、浙江、上海、山东等地,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包括汉江流域);此外,将来若依据充分、论证深入、在世界上达成共识之时,也可以多国联合申报世界大遗址保护项目,构建古罗、卢民族兴旺的大通道,这就需要请各位专家、学者在尊重民族意愿的前提下进行不懈地探索和辛勤地C劳,各级ZF牵头组织、协调,上级主管部门重视和支持,各地人民配合、参与,确保古罗、卢民族迁徙地“大遗址”保护工作成功。
  4、热情地欢迎各国专家、学者和全世界“五湖四海”的朋友们常到我们南漳县观光作客、考察指导。我们南漳县是全省旅游先进县和文物大县,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到我们南漳县去休闲游览、科考揽胜,胜似“人间仙境”。因为有四大基础作保障:①有众多的文化遗址。数量如前所述,多种类、多形式的文化遗址保您大开眼界、大饱眼福,为您的研究工作提供重要的物证;②有奇特的民间风俗。我们南漳县自古是“襄西之屏障、巴蜀之咽喉”,具有“秦天楚地”的特征,被誉为“世外桃源”,是我们参会的各位专家研究民俗科学的“基因库”和“大本营”,比如说“惜酒待客”、“掂着脚做人”等传统美德,有口皆碑。又比方说,20世纪80年代初,湖北省有关民俗专家就曾通过我们南漳县西北山区人民缠(盘)头巾、住干檐楼等系列民俗习惯,推论为荆山民风与土家族风俗具有十分惊人的相似之处,后来虽然种种原因而导致我们南漳县申报土家族自治县未能如愿,但至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信息,我们南漳县具有多民族的民俗特征,其实我们南漳县自古以来就是河南、山西的移民迁徙地,是晋商、赣商的必到之地,“小汉口”武安镇自古商贸繁华,是鄂西北的三大名镇之一,民族传统的大融合、民族文化的大交流、民族风俗的大传播,使得我们南漳县成为民俗的“百花园”,至今我们对地方各类风俗保存完整、保护较好,并适当地科学开发和运用,服务社会;③有陶醉迷人的旅游景观。我们南漳县共有各类景点110处,其中有七大旅游景区令人流连忘返,三国故事源头水镜庄是历史上“司马荐诸葛”之地,是三国旅游线的起始点,荆山生态旅游、(丹霞地貌)地质科考旅游令人如醉如痴,荆楚第一瀑——香水河七彩瀑享誉中原,系列瀑布群中的“七彩”成因至今仍为谜团,我们也衷心地有请各位专家、学者贡献智慧,巧解科学之奥秘;④有十分珍贵的旅游商品和旅游纪念品。我们南漳县自古为林特资源大县和贡品之乡,全县1500多种林特资源中已开发的有上百种,可让游客观光、购物时称心如意,古楚国精美漆器的原料——土漆(生漆)就有相当一部分产自于我们南漳县,苍坪官米自汉末关羽驻扎在今南漳县东巩镇一带时就颇有名气,磨坪茶叶在清代宫廷中已供不应求,本次大会上赠送的“似仙牌”杜仲茶礼品,就是湖北老龙洞杜仲开发有限公司和湖北襄樊市杜仲研究所研制、开发、并经国家有关部门认证的“有机食品”,公司董事长刘冬成先生已获得“对外贸易经营者”资格,该公司所拥有的老龙洞杜仲基地就位于我们南漳县九集镇古卢戎国城文化遗址所在地——潍水源头之北,已成为湖北省标准化、无公害、有机杜仲示范基地和有机食品生产基地,请各位专家、学者品尝后多提宝贵意见,促使该公司更上一层楼,财源滚滚来。
  鉴于时间特别紧促的关系,我的发言就此结束,不足之处敬请多多指正。
  谢谢各位专家、学者!

(注:王善国同志系湖北省孝文化研究会理事、湖北省楚国历史文化学会会员、湖北省襄樊市楚国历史文化学会副会长、湖北省襄樊市荆楚文化研究会理事,湖北省南漳县ZF办公室副主任,社科助理研究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6 18:21 | 显示全部楼层
错了啊 俺是陕西大槐树的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5-24 06: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问问身边的人,你的老家是哪里,十有八九都会说,听老人讲,我们是从河南笤箕洼搬来的,谁知道河南笤箕洼在什么地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热门推荐

关于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南漳热线 ( 鄂ICP备2021000082号-2 || 鄂公网安备 42062402000199号 )

GMT+8, 2024-6-2 05:40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 Style Desig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