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4778|回复: 270

图片中国表情————150年之悲欣图片记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5-31 09: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世间一切尽在脸上 ——西塞罗

这是一部由人的面孔向我们讲述的历史。他们或者出没于逝去的年代,或者闪现在今天的茫茫人海。每一张脸,每一种表情,对应着一个难以捉摸的内心世界,也展示了一个庞大国家里复杂多面的民族性格。……
虽然阅读照片和亲历照片中的生活无法等同,但至少这让我们能在我们的祖先们脸上发现某些似曾相识的东西,直到今天的网络时代依然若隐若现。死亡消了个体生命,却没能带走一个民族的容颜。所有留在照片里的表情都在文字语言无力表达的地方让我们动容,让我们的目光为之流连,并自然而然地徜徉在书里书外,去体会风雨如磐的一个多世纪下来,生活在这个国家里的人们添减了多少忧惧与怯懦,还剩下几分从容、自信与自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31 09:04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女人干政,中国人大都持鄙夷的态度,称之为牝鸡司晨。慈禧太后就是这样一个不安分的女人。作为咸丰皇帝的贵妃,同治皇帝的生母,她于1861年发动宫廷政变,开始了“垂帘听政”的生涯,统治中国达48年之久。1908年,74岁的慈禧去世,她没有看到革命爆发的那一天。
  

勋龄 摄 1903年

38109717_28769915.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31 09:05 | 显示全部楼层
慈禧扮观音,李莲英(右)扮善财童子。慈禧拍摄照片始于1903年,摄影师勋龄是曾任驻日及驻法公使的裕庚之子,奉召到颐和园专为慈禧拍照。一次拍照前慈禧传下口谕:“七月十六日海里照像,乘平船,不要篷。四格格扮善财,穿莲花衣,着下屋绷。莲英扮韦陀。想着带韦陀盔、行头。三姑娘、五姑娘扮撑船仙女,带渔家罩,穿素白色衣服,想着带行头,红绿亦可。船上桨要两个。着花园预备带竹叶之竹竿十数根。着三顺预备。于初八日要齐。”可见当时拍照场面之大,准备之细。

勋龄 摄 1903年

38109854_28769915.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31 09:06 | 显示全部楼层
载沣是光绪皇帝载湉的弟弟,1901年曾作为清廷的特使出使德国,为德国公使克林德被杀一事向德皇赔礼道歉。1908年,其子溥仪即帝位后,被封为监国摄政王,1951年病逝于北京。载沣怀中抱的是幼子溥杰,旁边站着的即是后来登基的末代皇帝溥仪。

38110059_28769915.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31 09:06 | 显示全部楼层
八国联军入京后,清廷急调两广总督李鸿章北上,重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全权负责与八国协商。图为1900年7月17日,李鸿章北上途中在香港滞留,会见香港总督卜力。洋务领袖李鸿章长期掌握清廷的外交、经济、军事大权,但办的多是失败外交,这次也不例外,李鸿章这样的杰出人物几乎成了中国近代史上“丧权辱国”的代名词。辛丑和约签订后仅数月,李鸿章即郁闷而终。

38110090_28769915.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31 09:07 | 显示全部楼层
张之洞是清末洋务运动的又一领袖人物,历任两广总督、湖广总督等职。任内筹铁厂、枪炮厂,设立织布、纺纱、缫丝、制麻四局,筹办芦汉铁路。1906年任军机大臣,掌管学部,注重教育。张是一个保守的改良主义者,反对戊戍变法,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在旧基础上可以实现现代化。

38110183_28769915.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31 09:07 | 显示全部楼层
慈禧太后的宠臣荣禄。戊戍政变后入军机处,八国联军围攻北京之际,担任武卫军统帅,却未战先逃。尽管如此,西太后事后还是下旨予以嘉奖:“大学士荣禄,赏戴双眼花翎,并加太子太保衔。”
38110287_28769915.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31 09:08 | 显示全部楼层
摄影者在担任法国驻云南领事期间拍摄了当地各个阶层人物肖像及社会风貌的照片1000余幅。图为当时的云贵总督丁振铎。

奥古斯特·弗朗索瓦 摄 1900年

38110363_28769915.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31 09:08 | 显示全部楼层
满清入关后,沿袭了前朝的科举制度,即通过考试选拔任用官吏,这种独特的考试制度将脱颖而出的儒生们驯化成气质独特的官吏。再后来,功名和官职也可通过捐钱得到,这甚至成为朝廷的一大产业,因此地主和商人的子弟不经考试也能做上官。图为一满清官员。

38110395_28769915.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31 09:09 | 显示全部楼层
1872年,清政府首次派出30名儿童赴美国留学,这是洋务领袖李鸿章的又一次尝试。广东人容闳具体操办并担任了留美学生监督,10年中,有120个穿长袍的中国青年赴美。这些学生都住在耶鲁大学附近的私人家里,不久,他们都把辫子挽起来压在帽子里,并学会了踢足球。他们“数典忘祖”的速度之快吓坏了朝廷,1881年,选送留学生的计划终于被取消。这些人后来在中国的现代化事业中都留下了或深或浅的痕迹,其中包括詹天佑。

38110456_28769915.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31 09:09 | 显示全部楼层
1872年,清政府首次派出30名儿童赴美国留学,这是洋务领袖李鸿章的又一次尝试。广东人容闳具体操办并担任了留美学生监督,10年中,有120个穿长袍的中国青年赴美。这些学生都住在耶鲁大学附近的私人家里,不久,他们都把辫子挽起来压在帽子里,并学会了踢足球。他们“数典忘祖”的速度之快吓坏了朝廷,1881年,选送留学生的计划终于被取消。这些人后来在中国的现代化事业中都留下了或深或浅的痕迹,其中包括詹天佑。

38110456_28769915.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31 09:10 | 显示全部楼层
1872年,清政府首次派出30名儿童赴美国留学,这是洋务领袖李鸿章的又一次尝试。广东人容闳具体操办并担任了留美学生监督,10年中,有120个穿长袍的中国青年赴美。这些学生都住在耶鲁大学附近的私人家里,不久,他们都把辫子挽起来压在帽子里,并学会了踢足球。他们“数典忘祖”的速度之快吓坏了朝廷,1881年,选送留学生的计划终于被取消。这些人后来在中国的现代化事业中都留下了或深或浅的痕迹,其中包括詹天佑。

38110456_28769915.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31 09:12 | 显示全部楼层
1872年,清政府首次派出30名儿童赴美国留学,这是洋务领袖李鸿章的又一次尝试。广东人容闳具体操办并担任了留美学生监督,10年中,有120个穿长袍的中国青年赴美。这些学生都住在耶鲁大学附近的私人家里,不久,他们都把辫子挽起来压在帽子里,并学会了踢足球。他们“数典忘祖”的速度之快吓坏了朝廷,1881年,选送留学生的计划终于被取消。这些人后来在中国的现代化事业中都留下了或深或浅的痕迹,其中包括詹天佑。

38110456_28769915.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31 09:13 | 显示全部楼层
1872年,清政府首次派出30名儿童赴美国留学,这是洋务领袖李鸿章的又一次尝试。广东人容闳具体操办并担任了留美学生监督,10年中,有120个穿长袍的中国青年赴美。这些学生都住在耶鲁大学附近的私人家里,不久,他们都把辫子挽起来压在帽子里,并学会了踢足球。他们“数典忘祖”的速度之快吓坏了朝廷,1881年,选送留学生的计划终于被取消。这些人后来在中国的现代化事业中都留下了或深或浅的痕迹,其中包括詹天佑。

38110456_28769915.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31 09:14 | 显示全部楼层
系统不让发图了,谁知道怎么回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31 09:15 | 显示全部楼层
1872年,清政府首次派出30名儿童赴美国留学,这是洋务领袖李鸿章的又一次尝试。广东人容闳具体操办并担任了留美学生监督,10年中,有120个穿长袍的中国青年赴美。这些学生都住在耶鲁大学附近的私人家里,不久,他们都把辫子挽起来压在帽子里,并学会了踢足球。他们“数典忘祖”的速度之快吓坏了朝廷,1881年,选送留学生的计划终于被取消。这些人后来在中国的现代化事业中都留下了或深或浅的痕迹,其中包括詹天佑。

38110456_28769915.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31 09:20 | 显示全部楼层
1872年,清政府首次派出30名儿童赴美国留学,这是洋务领袖李鸿章的又一次尝试。广东人容闳具体操办并担任了留美学生监督,10年中,有120个穿长袍的中国青年赴美。这些学生都住在耶鲁大学附近的私人家里,不久,他们都把辫子挽起来压在帽子里,并学会了踢足球。他们“数典忘祖”的速度之快吓坏了朝廷,1881年,选送留学生的计划终于被取消。这些人后来在中国的现代化事业中都留下了或深或浅的痕迹,其中包括詹天佑。

38110456_28769915.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31 09:23 | 显示全部楼层
1872年,清政府首次派出30名儿童赴美国留学,这是洋务领袖李鸿章的又一次尝试。广东人容闳具体操办并担任了留美学生监督,10年中,有120个穿长袍的中国青年赴美。这些学生都住在耶鲁大学附近的私人家里,不久,他们都把辫子挽起来压在帽子里,并学会了踢足球。他们“数典忘祖”的速度之快吓坏了朝廷,1881年,选送留学生的计划终于被取消。这些人后来在中国的现代化事业中都留下了或深或浅的痕迹,其中包括詹天佑。

899$ILNI}5MDRG4`IYF9S4N.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31 09:25 | 显示全部楼层
洋商和中国买办。买办是洋商对华贸易的中介或雇员,上海人音译为“康伯度”。对于买办的作用过去多有贬意,毛泽东说:“买办资产阶级始终是帝国主义的走狗,革命的对象”

38110526_28769915.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31 09:26 | 显示全部楼层
基督教与中国的对话是从很深的误解开始的。中国人猜测这些不远万里跑到中国来的洋人可能背负着政治间谍的使命,要么只是觉得中国好玩。尽管要让官员真正理解基督精神很困难,可传教士们总是设法跟他们处好关系。图为满清官员和传教士。

38110561_28769915.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31 09:27 | 显示全部楼层
由十几岁女青年组成的“红灯照”是义和拳的别支。传说她们精通法术,擅长焚香念咒,一摇扇子,就能腾空数丈。这是当时照相馆所拍摄红灯女子像。

38110654_28769915.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31 09:27 | 显示全部楼层
义和团原本是反清的民间组织,后被清廷利用来对付列强在中国的扩张。1900年6月,慈禧太后在载漪、刚毅等人箦动下,承认义和团的合法地位。6月21日慈禧下令对列强宣战,命令清军协助义和团攻打教堂和使馆。联军逼近北京后,为了向列强示好,慈禧又令清军与联军联手镇压义和团。图为同情、支持义和团的满清军人。
38110685_28769915.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31 09:28 | 显示全部楼层
1908年,慈禧太后出殡时送葬的满清官员。此时,满清气数已尽,无可挽回,满汉官员人人心知肚明。
38110720_28769915.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31 09: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上左一 内殿总管太监邵兴禄,时年44岁。
  上左二 储秀宫首领太监瑞福,时年44岁。
  上左三 重华宫首领太监谭瑞庆,时年58岁。
  上左四 太极殿首领太监王瑞清,时年63岁。
  下左一 乾清宫总管太监于寿清,时年51岁。
  下左二 内殿总管太监延寿,时年48岁。
  下左三 长春宫首领太监李成荣,时年42岁。
  下左四 敬事房首领太监路来福,时年57岁。
  皇宫中数量最庞大的人群是太监和宫女,太监古已有之,他们侍奉皇帝的饮食起居,包托性生活。太监们一般来自北京周围的华北农村,这样和皇帝交谈不致有语言上的障碍,为了保证后宫的纯洁性和给皇帝办事时不存非分之想,太监们进宫前必须阉割,成为无害之人。在人们印象中,这些不男不女、不阴不阳的人往往性格变态、行事乖张。与明朝相比,清宫太监的数量已大为减少,编制一般不超过3000人。清帝逊位后,太监这个古老的职业随之消亡,这些可怜的人们面对的将是一个陌生而危险的世界。
38110747_28769915.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31 09:30 | 显示全部楼层
吸食鸦片的香港居民。
38110818_28769915.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31 09:31 | 显示全部楼层
19世纪末的香港赌场。

38110984_28769915.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31 09: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戴花儿 于 2011-5-31 09:32 编辑

38111016_28769915.jpg 南京十里秦淮的烟花柳巷,最早的繁华跟许多官方许可的妓院设在这里有关。古人逛妓院,精神享受往往多于物质享受。妓女不仅卖身,更多的时候是卖艺。有“秦淮八艳”之称的李香君、柳如是等人甚至把妓女文化从琴棋书画提到了爱国的高度。从人物神态和布景看,这张清末秦淮河较真嫖客与妓女的合影多少保留了几分古代文人的风流韵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31 09:3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传统戏曲中的女角都由男从扮演。

奥古斯特·弗朗索瓦 摄 1905年

38111103_28769915.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31 09:33 | 显示全部楼层
与通常的西方旅游摄影者不同,身为英国皇家地理学会会员的英国人汤普森更多地把镜头对准了中国人的社会生活,而且,尤喜拍摄街头马路上人们的活动,为此同,他雇了8个人专门搬运笨重的摄影器材。他本人也成为世界摄影史上“街头摄影的先驱”,所出版四卷本图片集《中国与中国人》是第一本关于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像报告。这张更夫的照片便是其中的名作。

约翰·汤普森 摄 1871年

38111218_28769915.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31 09:34 | 显示全部楼层
丐王和他的三个徒众。

约翰·汤普森 摄 福州 1870年左右

38111288_28769915.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31 09:34 | 显示全部楼层
送柴进城的农民。设计奇特的背篓使他们可以在途中停下歇息。

奥古斯特·弗朗索瓦 摄 云南 1898年

38111341_28769915.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31 09:35 | 显示全部楼层
要说服这对农村新婚夫妇一起站到镜头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因为按照传统礼教的规定,年轻妇女是不能抛头露面的。
38111374_28769915.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31 09:35 | 显示全部楼层
按照三纲五常的伦理规定,传统家庭中长辈对晚辈、男人对女人拥有绝对权威。而夫妻之爱、骨肉亲情,加上传宗接代、养老送终之类封建道义,又使得人与人的关系更加微妙复杂。
38111517_28769915.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31 09:36 | 显示全部楼层
外国摄影师及其助手的登门造访在这个妻妾成群的大户人家引起了轰动。正襟危坐的杨姓乡绅意想不到的是,答应给他拍照的摄影师忍不住好奇,把他赶到楼上那些女眷和孩子也收入了镜头。

约翰·汤普森 摄 1871年

38111550_28769915.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31 09:37 | 显示全部楼层
1911年的革命彻底改变了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的生活。这个在通常情况下永定他人命运的人一生飘荡不定,从故宫到天津、满洲、赤塔,再回到中国,作为一个象征在不同的政治集团间传递。他直到8岁还在吃自己奶妈的奶,被自己的父兄称为“万岁”,然而在晚年他成了一个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在北京植物园有一份差事,和同事们关系良好。1967年,这个从3岁起就失去了个人自由、一生坎坷无数的皇帝死于肾癌。
  

叶华 摄 1961年

38111596_28769915.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31 09:37 | 显示全部楼层
1909年1月,让清廷芒刺在背的袁世凯被“开缺回乡养疴”。兵权在握的袁世凯效姜子牙故事,垂钓于家乡河南安阳的洹水之上。两年之后,武昌新军暴 动,袁世凯仰天长啸“野老胸中负兵甲,钓翁眼底小王侯”,再次出山,随即逼清帝退位,攫取了中华民国大总统的宝座。

38111626_28769915.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31 09:38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昌起义后,革命领导权之争日趋激烈。1911年12月25日,孙中山自海外抵沪,受到各阶层人士的热烈欢迎。各省代表在南京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孙自上海至南京就任,行前与黄兴等在上海讨论临时政府组成问题。

38111697_28769915.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31 09:38 | 显示全部楼层
辛亥革命之前,孙中山领导了10次以上的针对满清的暴力活动。通常的模式是:在华侨中筹款,将枪械走私进来,再由会党群众及热心同志起事,然后以失败告终。1911年4月27日,在黄兴、赵声领导下,革命党又一次在广州向总督衙门发动攻击。事败后,志士潘达微收殓烈士遗骸72具,合葬于广州黄花岗,史称“黄花岗起义”。孙中山后来形容此次事件为“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图为临刑前的反清志士。

38111819_28769915.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31 09:38 | 显示全部楼层
1644年满清入关后,要求汉人剃发蓄辫,并强制推行,“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因头发而死者甚众,著名的有江阴十日、嘉定三屠。剃发成了归顺的标志。中华民国建立后,公报规定:令到之日,限20日,官军民一律剪掉辫子,有不遵者,以违法论。剪与不剪又成了革命与否的象征。一时间,大街小巷,凡有人群聚集之处都有人持剪守候。来者不论愿意与否,一律须留下辫子。于是乎,有笑逐颜开,主动将辫子送上去的;有顺其自然、听之任之的。反抗者往往是与剪家百米赛跑,被剪掉宝贝后则如丧考妣,失声痛哭。
38111850_28769915.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31 09:39 | 显示全部楼层
1919年11月,福州学生在宣传抵制日货时,遭到日本暴徒殴打。事后,日本政府派遣军舰进入福建挑衅,再次激起全国的愤怒。图为北京的学生、市民聚集到天安门广场抗议日本在福州的暴行。

西德尼·D·甘博 摄 1919年11月

38111900_28769915.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热门推荐

关于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南漳热线 ( 鄂ICP备2021000082号-2 || 鄂公网安备 42062402000199号 )

GMT+8, 2025-2-22 18:51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 Style Desig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