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03-28 13:33:27 来源:人民政协网 网络水军”即受雇于网络公关公司,为他人发帖回帖造势的网民。这些“网络推手”,打着“网络公关”、“网络营销”、“口碑推广”的招牌,利用网络的开放性、匿名性,有计划有组织地策划议题、虚构事实、左右舆论、操纵民意,并达到牟利的目的,值得业界和全社会警惕。
中国“网络水军”现状
互联网上究竟有多少水军?恐怕谁都无法给出准确的答案。在某家网络水军网的主页上,冠冕堂皇地写道:“我们是由中国网络推手联盟官方组建的一支专业的正规网络水军团队,亦是国内水军成员最多、执行力最强、影响力最广的网络水军团队。目前,本水军团日发帖量可达10万,只要一声令下,顷刻间就能将您的信息准确传送到网络的每一个角落。”
网络推手进行公关和营销的特点是:(1)充分利用所有可能可以利用的资源,包括网站论坛、贴吧、博客、微博客、QQ群、聊天室、网络视频等;(2)通过熟练的网络技术,将炒作的话题进行快速、大面积的传播;(3)迎合部分网民的心理和趣味,将时下的新闻热点和网民情绪结合起来,进行“借势”和“造势”。
“网络水军”泛滥的原因
1.最根本的是商业利益。市场需求巨大,而不管是删帖还是发帖,成本并不高,所以整个不良网络公关利益链条上的每个环节都有利可图。
2.没有明确的打击这类行为的法律法规。对于不良网络公关,广告法不能处罚它,因为它不属于广告;帖子也不能算新闻,相关部门也很难管理。网络公关公司诋毁某公司或者某产品时,缺少相应的控制和手段。
3.网络营销行业不规范,而互联网很多信息又真假难辨,这给很多“网络打手”提供了天然土壤,论坛上又都是个人意见,这也给打手提供了隐藏空间。
4.取证难,打击几乎不可能。成千上万个发帖者是“网络打手”,很难寻找他们,即便找到也很难处罚。且不说“水军”分布各地,隐蔽在浩如烟海的QQ群与论坛中,单单立案取证就很难取得实质性进展,如何确认是竞争对手所为,这基本是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最后大不了一两个替罪羊被踢出,对幕后黑手的根基没有丝毫动摇。
5.属地管辖,执行难。在不少互联网相关的案件中,最头疼的问题是异地管辖,报案人与犯罪嫌疑人也许分处两地,靠传统的警方办案方式,只能层层报案移交,从而难以及时侦破。
“网络水军”泛滥的社会危害
1.助长企业间的不正当竞争,破坏诚信经营的大环境。网络推手或者采用“无中生有”、“混淆是非”、“移花接木”等方式,协助客户企业肆意攻击、抹黑竞争对手;或者用扬言“曝光内幕”、炮制“负面新闻”等手段要挟,迫使受害企业“花钱消灾”。
2.愚弄广大网民的同情心、正义感,让网民在不知不觉中充当其炒作的“托儿”或者“打手”,通过人为制造的网络热点事件,扭曲网络舆论。
3.严重地误导广大网民尤其是青少年的价值观和审美观,一些网络推手为了“吸眼球”、“搏出位”,故意采用反社会、反主流、谩骂侮辱、黄色下流等方式来制作和传播信息,推出了一个个以“丑”为荣的人物,掀起了一股股“庸俗、低俗、媚俗”之风。
4.破坏社会诚信。网络信息的可信度在水军的翻江倒海下,已经变得浑浊不清。在幕后推手们毫无底线的水军大战中,人们已难以分清到底谁说的是真的,唯一的心得就是谁的话也别信。
关于规范“网络水军”的建议
1.参照国外立法的先进经验,尽快有针对性地制定管理条例,规范行业行为,严厉打击违法行为。以法律的方式制止企业和网络的恶意营销和不正当竞争,既有利于保护守法企业的正当竞争,也有利于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2.严厉打击幕后推手。“网络打手”在网络上“开打”,但根子在实体企业上。对雇佣“网络打手”黑白颠倒、诽谤竞争对手的企业要严厉处罚。目前打击水军难度太大,有效打击幕后推手才能真正扭转现状。
3.建立一支基于互联网管理的不受地区性管理限制的网络警察队伍,第一时间做出快速反应,抓到网络犯罪的证据。
4.加强对网站的管理,要求网站、博客、搜索引擎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管理,并建议逐步实现实名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