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位于鄂西北山区的南漳县长坪镇按照"发展绿色经济,崇尚精神文明,建设和谐长坪"的工作要求和"第一产业稳中求进,二三产业快中求好,新农村建设建管并重,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的工作思路,坚持"生产、生态"两手抓,搞好生态环境建设。正确处理生产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做到"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碧水蓝天",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决不以牺牲资源、破坏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的速度。
在经济发展方面。该镇积极引进绿色环保型、资源节约型和高回报率的经济项目,重点搞好了阳太坪村淡香型烟叶种植基地 ,五官山生态土鸡有限公司,香耳山茶叶有限公司,司空山板栗基地,黄潭洲村月亮湾旅游接待基地等数家大中小企业,主要产品有烟叶、茶叶及板栗加工、土鸡繁殖及土鸡蛋销售等。其中烟叶和茶叶行业蓬勃发展,逐步走上了"协会+企业+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年产高中档烟叶 200 万担,绿茶2.0万多公斤;全镇年销售板栗9.0万多公斤,土鸡10万只,土鸡蛋30万枚,实现产值近千万元。目前,烟、茶、新型产业已成为长坪镇工业经济的主导,其中种植及养殖企业已增至12家,从业人员400余人。
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大力发展以板栗、茶叶、烟叶为主的绿色种植业,大搞以骡马洞河、龙凤河等小流域治理为主的农业综合开发,全镇形成了25公里的烟叶种植带,16公里的茶树带,15公里的板栗带,18华里的流域观光带。形成了"碧溪条条水长流,风景道道醉游人"的优美画廊。该镇依托丰富的绿色资源和水资源建设的黄潭洲村月亮湾漂流基地,全力搞好街道沿河公园及农贸市场规划建设,实现蛮河流域自然景观和黄潭洲村漂流基地的对接,形成拥有综合水面250亩,绿色茶园1000亩,板栗种植园10000亩,淡香型烟叶基地6000亩的综合景观区,创造"河在绿中,城在岸边"的小城镇生态新形象。同时,该镇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开发利用农村新能源,建设文明生态家园,全镇已建成沼气池1000余个,完成改厕、改圈1200多户,安装路灯50座,安放便携式垃圾桶300个,实施安全饮水工程解决了4000人的饮水困难。随着经济收入的不断增加,长坪镇居民的生活条件也不断提高。全镇现有电话1660部,平均每人拥有手机0.8部,彩色电视机8700台,有线电视700家,手扶拖拉机120辆,四轮拖拉机45辆,农用汽车35辆,轿车、面包车36辆,65%以上居民住上了宽敞明亮的砖房,全镇居民全部安上了电灯,近一半居民吃上了干净、纯洁的自来水,基本上每个自然村组都铺上了水泥路。全镇人均纯收入达到4500元以上的家庭达16%,所有村民参加了合作医疗, 有90%的居民加入了社保,全镇入学的适龄儿童达到了百分之百。基本上解决了群众“增收难、行路难、上学难、就医难、就业难”的“五难”问题。
长坪镇两委在大力抓好经济的同时,大力兴办公益事业,狠抓精神文明建设,促使乡风逐年好转。近年来,投资近30万元新建了设有高标准的老年活动场所和青年之家的镇文化服务中心,文化娱乐活动丰富多彩。从2004年开始,每年的“中秋节”、“九九”老人节、春节等,镇民政对孤寡及老弱病残农户免费发放鸡蛋、猪肉、食用油等慰问品, 在村民中,大力倡导争创文明户活动,全镇共评出“星级文明户”300户,遵纪守法光荣户480户,敬老光荣户320户, 自2005年至今该镇未发生过一起刑事案件,初步呈现出“明礼诚信、邻里团结、和谐文明”的良好局面。长坪镇新两委成立以来,两委全体成员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工作理念,抓经济、打基础、奔小康,按照上级要求,认真做好“政务公开”。实行每月一理财,每月一张榜,对土地承包、宅基地划分、计划生育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及时张榜公开,使全镇居民心知肚明。做事力求公开、公平、公正,全镇党员群众对镇两委的工作做法打心眼里佩服,连续三年该镇未发生上访事件。
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明显改善,农民生活质量和文明水平显著提高,一个"绿色、生态、富裕、和谐"的乡村新城镇已初具规模。随着麻竹高速公路即将从长坪镇穿境而过,长坪又会迎来一个高速发展期。届时,"绿色、生态、富裕、和谐"的新长坪将很快在荆楚大地崭露头角。
2011年6月10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