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李家院 于 2011-9-2 11:37 编辑
有点乱 发表于 2011-8-30 10:40 
回复 李家院 的帖子
向上报送的稿件,教育局网站已先采用,署名都是原作者。报送的稿件被采用,是为了宣传 ...
给你举个例子,你慢慢看,我一一给你列举:
网址:http://www.nzkd.com/html/36/793650.html
标题:东巩镇重奖优秀教师和教育工作者
原文:8月26日上午,东巩镇召开教师暑期集训会,会上,镇长蔡春梅将一个500元的红包和荣誉证书奖给教师信国强。
据了解,今年东巩镇政府拿出5000元专款奖励全镇“十佳教师”,并筹集12000元资金,奖励52名模范教育工作者。该镇教师通过努力工作和奋力拼搏,取得中考成绩连续4年荣获全县第一,2年进全县前3名的优异成绩,小学教学成绩也稳中有升。
一:时间:8月26日上午
地点:东巩镇
人物:蔡春梅、信国强
事件:东巩镇召开教师暑期集训会,蔡春梅将一个500元的红包和荣誉证书奖给教师信国强。
三:
标题:东巩镇重奖优秀教师和教育工作者
事件:蔡春梅将一个500元的红包和荣誉证书奖给教师信国强
四:
真实性:据了解,
实效性:
准确性:1、镇长蔡春梅将一个500元的红包和荣誉证书奖给教师信国强;2、东巩镇政府拿出5000元专款奖励全镇“十佳教师;3、筹集12000元资金;4、究竟是怎么重奖的呢?500+5000+12000,请大家自己算; 5、2年进全县前3名的优异成绩
简明性:1、 8月26日上午,东巩镇召开教师暑期集训会,会上,镇长蔡春梅将一个500元的红包和荣誉证书奖给教师信国强。(那内容中的5000和12000又是怎么回事?)2、2年进全县前3名的优异成绩,小学教学成绩也稳中有升。(2年和两年、还是1921年中国GCD成立那年和2011年这两年)
那么,我今天教你第一招:行政机关公文中的数字用法:
一、应当使用阿拉伯数字情况
根据《国家标准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阿拉伯数字是指“0、1、2、3、4、5、6、7、8、9”等。
(一)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分、秒,要求使用阿拉伯数字。如,公元前9世纪、公元前221年、20世纪80年代、1949年10月l日、15时20分45秒等。年份一般不用简写,如: 1980—1995年不能写作1980—95年、2005年,不应简写成05年。
(二)记数与计量(包括正负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比、约数等)。例如:1302,1/16,4.5倍,34%,3∶1,45万元,500多种、60多万斤等。
(三)物理量量值必须使用阿拉伯数字,并正确使用法定计量单位。如,300kg、l5cm、35℃等。如果是多位的阿拉伯数字,不能换行。非物理量,一般情况下应使用阿拉伯数字,如235元,11个月、l00名。但小学和初中教科书、非专业书刊的计量单位可使用中文表示。如:200kg(200千克)。
(四)部队番号、文件编号、证件号码和其他序号,须用阿拉伯数字。例如:38915部队、总3211号、国办发〔2010〕号文件、T37/T38次快车、,HP—3000型电子计算机、90号汽油、维生素B1等。
(五)引文标注中的版次、卷次、页码,除古籍应与所据版本一致外,一般要使用阿拉伯数字。例如:列宁:《新生的中国》,见《列宁全集》中文2版,第22卷,208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六)表示数字的范围也有写法的讲究。例如:3万~8万,不能写成 “3~8万”;5%~15%不能写成“5~15%”。
应用时应注意:第一,一个数值的书写形式要照顾到上下文。不是出现在一组具有统计意义数字中的一位数(一、二……九)可以用汉字,如一个人,四种产品,六条意见,重复三遍。第二,5位以上的数字,尾数零多的,可改写为以万、亿作单位的数,一般不得以十、百、千、十万、百万、千万、十亿等作单位(千克、千米、千瓦等法定计量单位不在此列)。如:34000可以改写为3.4万。第三,一个用阿拉伯数字书写的多位数不能移行。
二、应当使用汉字的两种情况
根据《国家标准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汉语数字通常是指“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及其大写“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 等数字。
(一)数字作为词素构成定型的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或具有修辞色彩的语句。例如:“十二五”规划、一律、二万五千里长征、第三世界、相差十万八千里、三心二意、四平八稳、五星红旗、六神无主、七上八下、八国联军、九死一生、十万火急、零点方案、星期五、第三季度、不管三七二十一、十六届四中全会等。
(二)邻近的多个数字(一、二……九)并列连用,表示概数(连用的多个数字之间不应用顿号隔开)。例如七八十种、一千七八百元、五六万套、三四天、五六米、七八个、十五六岁、三四百里、四十五六岁。
(三)星期几一律用汉字,如星期三。
(四)中国历史纪年、干支纪年、夏历月日、各民族非公历纪年等,均使用汉字。如:万历十五年、丙寅年十月十八日、八月十五中秋节、正月初五等。有时为了表达得更加明白,可以在它们的后边用阿拉伯数字括注公历。如:藏历阳木龙年八月二十六日(1964年10月1日)、日本庆应三年(1867年)等。
(五)含有月日简称表示事件、节日或其他特定意义的词组,应用汉字数字。如果涉及一月、十一月、十二月,为避免歧义,要将表示月和日的数字用间隔号“· ”隔开,并外加引号。如: “一·二八”事变(1月28日)、“一二·九运动”(12月9月)等。涉及其他月份时,不用间隔号,是否使用引号,视事件的知名度而定。如五四运动、五一国际劳动节、十一国庆节、“九一三”事件等。
(六)用“几、多、余、左右、上下、约”等表示约数时,使用汉语数字。如:几千年、百多次、十余年、八万左右、三十上下、约五十人等。如果文中出现一组具有统计意义和比较意义的数字,用“多、约”等表示约数时,为保持局部体例上的一致,其约数也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如:该省从机动财政中拿出近2000万元,调拨钢材3000多吨、水泥3万多吨、柴油1400吨,用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七)行政机关公文和军队系统公文成文时间用汉语数字。但党委系统公文成文日期应按规定使用阿拉伯数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