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年,南漳县县域经济在全省综合排名从45位升至37位,再次跃进8位。
今年一季度,该县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增幅,同比分别增165.3%、69.5%、31.7%、87.8%。
在5月13日召开的全市县域经济工作会上,一串串经济发展的数据令人惊艳。
作为一个山区大县,南漳有什么发展秘决?近日,记者深入该县进行了探访。
解放思想引领跨越发展
南漳自然资源丰富。然而,自然禀赋并未成就腾飞梦想。
县委、县政府认为:解放思想是发展的“金钥匙”。
2009年6月,一个新的战略支点横空而出。“实施‘211工程’!”即建设“两区一片一廊”(“两区”,一个是建设特色工业园区,一个是建设城北新区;“一片”,就是建设新农村示范片;“一廊”就是建设百里生态文化旅游长廊)。
该县逐步壮大了以磷化工、建材、森工、农产品加工、纺织服装、机械电子等6大特色产业为主的特色工业园区。
现在,园区内已落户企业81家,计划总投资198亿元,全部建成后,年产值可达525亿元。
与之呼应,高起点规划、高品位建设的4条主干道即将全部建成,城区面积将由10平方公里扩大到25平方公里,可新增城市人口15万人。
观念革新突破资金制约
对于一个贫困山区县来说,跨越发展,资金是拦路虎。“我们缺的不是钱,而是缺脑,缺市场经济理念。”县领导一针见血。
该县还拓宽视野,变县内“筹钱”为县外“找钱”。去年,该县共引进招商项目175个,投资总额320亿元,到位资金58.8亿元;向上争取项目275个,争取资金7亿元。
与此同时,采用BT建设模式,该县拉开了总投资7.4亿元的发展大道、金漳大道等17条城市道路建设的序幕。
新农村建设资金哪里来?该县清河管理区采取“以项目换资金,以资源换资金”的办法,先后落实了投资1.2亿元的新农村示范小区、投资1000万元的种子烘干中心和投资4600万元的商贸城等项目。
倒逼机制激发干事热情
跨越发展,比拼的是精神,是作风。该县推行“一岗四责”把干部逼向尽责。
该县连续两年抽调220多名干部到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民生工程、应急处理一线;选派20多名年轻干部到镇区任职,选派184名县直机关干部到村担任党组织第一书记,把干部逼向一线。
与此同时,县里连续几年开展“三治三促”(治懒促勤、治虚促实、治梗促畅)和“三查三治”(查思想,治庸提能力;查作风,治懒促效率;查纪律,治散正风气)活动,把干部逼向科学发展最前沿。
倒逼机制燃起干部干事创业激情。到去年底,全县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和外贸出口两项指标两年翻了两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等6项指标两年翻了一番。
活水奔涌,新风扑面。南漳,正在无声裂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