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走在横店的皇宫苑囿和民俗街衢之间,总有种与影像擦肩而过的迷失感,让人不禁想象,自己或许也正是镜头前的剧中人。
性格乐天的横店导游说,许多游客来到横店,并非为了观赏“美景”,纯粹为了在此邂逅明星。这一番话倒让人徒增好奇,遗憾的是,这一路上,我们没有见到任何大明星,却在这中国电影的“梦工场”里,尝试了一次别样的旅行感官旅行。
漫游秦宋
横店,这个总是出现在荧屏或大银幕上的小镇太让人熟悉了。走在“清明上河图”街衢上,每一幢建筑──衙门、、大宅院、小瓦屋抑或青楼都仿佛似曾相识,立刻想起那些影视剧中唱小曲、卖酥饼、升堂断案和文人骚客附庸风雅的鲜活场景。
在横店游玩,是一种锻炼想象力的方式。导游极尽声色地描绘汴京名妓李师师莺歌燕舞的场面,同时以夸张的肢体动作“反串”电视中的画面,我没有看过他所说的电视剧,但被他滑稽的表演所感染,忍不住笑出了声。待他表演结束,我情不自禁地问他,那么多片子在此取景,情节难免雷同或相似,每天在此观瞻后再看电视里的成片,难道不觉腻味吗?他擦了擦额头沁出的汗水,连连摇头。
1997年,为了拍摄陈凯歌的电影《荆轲刺秦王》,横店建起了第一座“宫殿”——秦王宫,这里聚集了诸多电影中出现过的经典场景:《荆轲刺秦王》中秦王被刺的大殿;《英雄》中李连杰和甄子丹对剑的漏顶棋馆,以及“百万秦军射箭雨”场景中的那扇箭门;《无极》里的爱情幻城,王妃倾城被锁的鸟笼……事实上,这些布景远不如电影中所展现的那么波澜壮阔,但身临其境的“真情实感”却得来不易。
这天,在秦王宫取景的剧组不多,占地600多亩的庞大宫殿区内,尽是游客的足迹。
黄尘古道、金戈铁马、燕赵楼台、秦砖汉瓦,巍峨的城墙与起伏错落的宫室交相辉映,主殿“四海归一殿”将秦始皇吞并六国一统天下的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
我坐在曾深锁倾城的鸟笼里胡思乱想,假作真时真亦假,这本无历史感的宫城渐渐显出它的情致,不只是源于寻找电影画面的快感,而是每个人骨子里的表演欲作祟。此刻,在红日西沉之前,乌云抢先一步占领了天空,几个剧组已经扛着摄影机和笨重的灯光设备在城楼底下蹦跶,而我静静等待着夜幕的光临。
夜晚的横店,是狂欢的开始。倾盆大雨并未阻止如织的游人涌入“梦幻谷”的剧场。将要在此上演的《梦幻太极》被当地人誉为“横店的灵魂”,也是横店人原创的剧目。在这里并非为了观瞻无可挑剔的影视巨作,而是与神奇的电影技术来一场邂逅:多媒体、特技、魔术、特效……风格各异的艺术形象将《易经》中天书般的语词与字符具像化,我们无需去深挖其中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深奥哲学,简单,再简单一点,此刻做个“无心”的草根观众,就当看场通俗神话剧,感觉倒也不错。
访觅明清
这一晚,大雨滂沱……清晨,天边厚重的云彩渐渐散去,东面连绵的山脉烘托在硕大咸蛋黄状的太阳底下,如同用朱丹墨色描摹在屏风上的画作。一夜间凝聚的雨气,蒸腾成袅绕在半山腰的云雾,仿佛是刻意诠释那句成语“紫气东来”的意境,眼下的景致着实有点出人意料,这个以影视而闻名的小镇,竟还有这般美妙的自然风光!
街头游人的嬉笑声打破了小镇的宁静,也敦促我们启程,前往下一个景点。时间在这里永远做着穿梭游戏,当我们还沉浸在秦时的凝重和宋代的风雅中时,脚步却自顾自地赶去下一个千年——一片恢宏的明清宫苑,让背靠的连绵群山峦都显得渺小起来。
我想,明清宫苑的设计者一定是个偏执的完美主义者,在浙中的山坳里,太和殿、乾清宫、坤宁宫……这些北京故宫内闻名遐迩的建筑被“完美挪移”,连清宫“太监”们住的小屋都被精心拷贝。为了观赏《天生无才》剧组的拍摄现场,我们挤进黑压压的人群之中。只见,十八名衣着古装的演员耍弄着手中的刀剑,围绕在锈迹斑斑的铁鼎四周,相互搏杀。蓦地,四下里喊杀声渐响,几匹骏马嘶鸣着飞驰而来,马背上的骑士挥舞着手中的宝剑……这场景竟是如此写实,并非我们想象的那般“虚打假受”,看得我们兴致盎然。
站在“午门”高高的城楼之上,极目眺望下面的深宫楼阁,耀眼的阳光冲破云端,倾洒在重重屋顶之上,泛起一片阵金黄色的光晕。时而有几个身着古装的演员擦肩而过,时空错落感再度而生。对这些不属于这个时代的“奇装异服”,身边横店当地的朋友却一派淡定:“大明星我们都见惯了,在横店他们同老百姓没啥两样。”
午门之内的太和殿本是《满城尽带黄金甲》的拍摄场景,这里曾菊花满地,宫阙之上竟是琉璃砌成的锦屏,还有那只让人印象深刻的大药柜,但如今这些熟悉的场景却都不见了踪影。“每部电影完成了拍摄后,我们都会要求剧组将多余的布景拆除,还原‘明清宫苑’最原始的面貌。”在横店,由当地人自己组织起来的演出比比皆是,他们以恶搞或混搭的形式来演绎各部个著名的电影片,过一把明星瘾。
结局,或许是序幕
曾亲耳聆听过谢晋导演对横店的溢美之词。15年前,他为了拍摄纪念鸦片战争100周年的巨作《鸦片战争》而,到处找钱、找地搭景的谢导,却屡屡碰壁,心灰意冷之下,他来到了离自己故乡上虞不远的横店。
结果,横店人的慷慨与大度让老人感动不已,──他们请来了100多个工作队,用了不到五个月的时间,一砖一石地将100年前“花城”广州逼真而古朴的街巷堆砌起来:交错河汊流经“珠江码头”、“十三姨馆”、香港街的总督府……74岁的谢老在这里如愿拍摄了《鸦片战争》,横店也因此留住了第一位影视界具有影响力的人物。
行走在空无一人宁静的广州街上,两边青砖黛瓦的房舍透出历史的沉重感,其逼真程度,让人很难相信它们竟是后人做旧的产物。的确,横店将自己的精华献留给了谢晋,为了构建镜头中的真实感,广广东州街的每一所房子,都用上好的材料打造。而精致的园林甚至不免让人心生感慨:这么好的环境,用来拍电影是否太过可惜……
或许正是由于做工精致的缘故,横店最“古老”的场景——广州街西边的“民居”所聚集的剧组格外多,甚至远远超过了在此闲逛的游人。许多屋舍被剧组的道具车围得水泄不通,忙碌的工作人员穿梭其间,群众演员化着灰头土脸的装妆容沿街席地而坐,心无旁骛地背诵着剧本。
本想偷偷溜进拍摄场地的我们,被警觉的场务抓个正着。见我们并非狗仔队,他们便毫不吝啬地与我们分享起剧组内的趣事。对于这朴素房舍内所发生的一切,我们都十分好奇,可每个窗户偏都被黑布遮裹得严严实实,无法窥视到一鳞半爪。对于他们而言,这只是生活的常态,创造光影的奇迹,不过是一段段胶片剪接合成的产物,。而对于我来说,黑布后面那谜一样的内幕,正是横店最大的吸引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