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美茵河畔的德国小城施外弗尔特(Schweinfurt),是前年夏天的事。那时我在班贝格(Bamberg)读语言,去施外弗尔特不过半小时火车车程,一泻万里的蓝天白云、陌生风格的建筑、阳光没遮没拦的市政厅广场、人潮涌动的集市、微光粼粼的美茵河(Main)、德国人再寻常不过的行为举止,让初来乍到德国的我,怦然心动不已。夏复一夏,2年前的那个夏天,炽热依旧,清晰依旧……
周六的市中心,总有闹猛的集市
跳蚤市场
抚摸往日时光
由于火车站书店里没有地图卖,一出火车站,我就根据太阳的位置,火速在纸片上记下:“火车站,在南边。”写完后猛一抬头,看到20米开外一辆警车里的警察们正静静地注视着我。不知道今天是什么重大日子,或是这个城市平日里就是这副严阵以待的姿态,火车站附近聚集了七辆以上的警车。旁边一辆11路公交车也临时被分派给警察们使用,当我经过的时候,满车身着军绿色制服的德国警察们突然开始整齐划一地高吼军曲。
一路往西行,直到越来越荒僻。想走回头路以便另觅他路,这时候我发现了跳蚤市场。尽管由于洁癖之故我排斥二手货,但是出于“看看也好”的猎奇心理,站在马路对面磨蹭了三分钟后我还是进去了。
老奶奶的鲜花摊
在入门处的一家店里,我仅花了0.5欧就买下一本八成新的Bad Staffelstein的旅游指南手册——事实上这完全是失误,因为我出于激动硬是把Bad Staffelstein给想象成了风马牛不相及的Schweinfurt。我顺便问店主还有没有其他的城市指南。他在几个纸箱里很认真地翻找了一下,说,没有啦。
跳蚤市场里什么都卖:貌似已经没有发声希望的留声机、坐上去很可能一屁股跌下来的椅子、恐怕会发出吓死人的噪音的管乐器、衣柜里经年不穿的衣服裤子、锅碗瓢盆刀叉勺、各种黄铜或是锡制品以及旧兮兮的蓝精灵绒毛玩具。不少店家摆出了不同造型的黄铜耶稣雕像以及瓷做的圣母玛丽亚,我不禁要暗问自己:这些人家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以至于连信仰都要摆在阳光下贱价易主。
卖肉肠的货车
在一个老人家的摊子前,最开始时我看中的是一堆锡制的、用作装饰的大勺子,遂询价。4欧一把。这些勺子精致得让人爱不释手,我挑来挑去挑中了1985年制作的一把,勺柄上是一个肥嘟嘟的小天使,勺心刻的是圣诞节一家人过节的情景。然而近期即将要搬家到另一个城市的我很清楚,我必将为每一件新添置的物品所累,出于理智我得放弃。为避免老人家失望,我拿下两只纯锡制的酒杯,1欧一只。和蔼的老人家说价钱的时候还自豪地补充了一句英语“one”,这显然是在卖弄他的英语小知识———好歹老人家也是和很多外国友人达成过N笔小生意的哟。
满载而归的游客
市政厅广场 活色生香
出了跳蚤市场,看到一个独自行走的穿裙子的瘦老太太,我赶上前去,打听市政厅怎么去。老太太遥指火车站的方向,叫我到了火车站之后一直往右走,走没多久就到啦。我谢了她,祝她一天都过得愉快,她说“祝您也如此”。就此别过。
到处都是卡通猪的形象。一家药妆商店的门口站着一头黑耳朵黑上身的粉红猪;麦当劳大叔也忍辱负重地变成了红黄错落有致的麦当劳猪,这可真叫美国人抓狂。小巷子本也不至于那么水泄不通,只是商户们通过摆放写着促销价格的小黑板以及高腿桌子,胃口无限地往外扩张着领地,不过这也造成了摩肩接踵的景气幻觉。
某家书店门口摆了一架子极其醒目的中文卡片,卡片上方是小小的德文人名,下方正文处则用楷体、行楷体或隶书书写这些名字的中文版本。全是故弄玄虚的、糊得德国人一愣一愣的、连大多数的中国人(使用繁体字的港台人民除外)都只能读而完全写不出来的繁体字。“马丁”故意添了后鼻音非要写成“玛挺”,“汉斯” “丹尼尔”则分别变成了“涵斯”“丹霓尔”,原因很简单,因为后者笔画明显冗杂,更彰显我中华文化之气势磅礴。而德国男人最常用名之一的 “Christoph”则更令我站在架子前独自痴笑不已,因为它居然从寡淡的“克里斯多夫”荣升为招财进宝的“克里斯多福”。
卖木质摆件的大货车
再走几步就来到了人声鼎沸的市政厅广场,看样子趁着难得的晴天,施外弗尔特但凡有点闲工夫的市民们全都涌到这儿来了。他们站在怒放的盆花面前,挑花了眼。广场上的摊主们,多是勤劳的妇女人家,卖的多是自家院子里出产的生态农产品(培育或养殖过程中不添加化肥),有的卖蜂产品,有的卖花果酱,还有的卖鸡蛋以及鸡蛋周边产品。
水果卡车上耍宝的店小二
广场上挤满了改装成货摊的货车、客车和卡车。一开始一个卖肉肠的货车前挤满了顾客,很快地大家都被旁边卖水果的卡车吸引了过去。穿着红色短袖T恤的热情如火的大块头销售员,先是在大货车上摆了一长排竹篮,大声呼喝:“10欧!一篮仅10欧!”然后往每个篮子里挨个扔苹果,“现在是苹果”,絮絮叨叨,一直念叨到苹果全部入篮。然后是猕猴桃,“猕猴桃!……各种水果,满满一篮10欧!篮子白送!莫失良机”。围观者渐多。然后他开始人来疯,杂耍得越发起劲,“菠萝……香蕉……现在葡萄来了……”整个小广场上,嗓门最大的肯定是他,对面一个露天咖啡棚的顾客们,一边喝咖啡一边笑眯眯地看这一出免费的贩卖大戏。两个年轻的男人饶有兴味地一直看到剧终,一人提了一篮子沉甸甸的水果乐滋滋地走了。没多大工夫,一溜大概17篮子水果售罄,销售员马上又摆出第二溜篮子……这种促销手段显然值得国内的农民朋友学习———不然木讷腼腆地守着一大卡车水果,不知要守到猴年马月才卖得完。
两个长得挺美的姑娘兴冲冲买完之后,从我身边经过,说着英语。一个问另一个:“你知道他说什么吗?”“我也不知道呀!”她俩笑嘻嘻的,掏出相机,互相给对方拍照留念。
边上还有一个卖各种奶酪的卡车也是这么个卖法,生意也不错,销售员还不时地插科打诨,惹得看客们欢笑不已———在德国呆得越久,我们就越能体会到,以家庭为重、休闲方式匮乏的德国(喝酒、露天烧烤、草地日光浴和旅游是穷极无聊的德国人屈指可数的最佳消遣活动),成功打造了笑点极低的德国人,一句打趣足以让满桌人笑得前仰后合,超小规模的烟火节、狂欢节或是集市能让德国人没完没了地持续亢奋状态。
不远处的袖珍版摩天轮,一边慢速滚动着,一边播着《蓝色多瑙河》的背景音乐。经过卖橡皮糖的货车和卖小型刀具的货车,我晃到一个卖居家生活用品的大客车前。这里卖的几乎全是木质的手工制品,而最吸引我的是那些挂在墙上装饰用的光溜溜的木盘子,“啤酒支撑着我继续生活下去”,“爱情会流逝,而饥饿永在”, “那些心灵相通的人们啊,即使远隔万里,也永不分离”,“两个人在一起,沉默也不错,但是彼此微笑就更妙了”,我逐一读着木盘子上的文字,默默感受着德国人的诙谐或是小情话。有些话读来难免伤感,在阳光满溢的六月,这伤感显得太不合时宜,于是我匆匆从这个货摊前逃开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