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年,西昌市市长李俊曾对媒体表示:“我心目中的西昌应该是彩色的、亲水的休闲之都,有着水墨画一般灵动、柔和的城市气质,有着开放、包容的姿态,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自由生长的现代文明。”
近日,一个名叫“梦里水乡”,占地2000多亩的湿地公园刚刚竣工开园。这是西昌邛海湿地公园的二期工程,和去年竣工的一期观鸟岛邛海湿地相连,成为了四川省最大的城市湿地公园。这是西昌的又一幅美丽的城市画卷。
大规模的湿地公园,为西昌市民提供了一个新的休闲场所,成为西昌市旅游的新景。而西昌市政府打造湿地公园更深层次的目的,则是完成对四川省著名的湖泊邛海的保护。随着二期湿地公园的开园,西昌邛海的湖泊面积增加了两个平方公里。
西昌的生态城市梦想起步在“十一五”之初,2006年,西昌市成功创建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一座春天栖息的城市”成为西昌响亮的名片。
这一年,也是李俊履新西昌市市长的第一年。外界看到的是西昌市火爆异常的旅游,而摆在李俊面前的是近9个亿的历年政府债务,是70%乡镇职工的拖欠工资,是2000多户成为住房困难户的干部职工,是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欠账。
巨额债务下,如何面对“十一五”的发展,成为西昌市新一届领导班子的挑战。
为此,西昌市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与路径——用项目和产业强健城市筋骨,把西昌建设成为中国西南最宜居的城市。
2007年8月,西昌市在四川省22个申请创建省级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市(区、县)中,首个通过验收,成为了四川省第一个省级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这是西昌市“十一五”期间打造环境优好城市的开端。而按照西昌市中长期城市生态建设的发展规划,要用五年时间创建中国森林城市。其后,再用五年时间,到2015年,创建国家级生态城市。
这是在“十一五”开局之初。当时的西昌正处在寻找经济发展突破口的关键时期。生态建设却在这个时期随着城市的经济发展目标同时进入到城市发展的核心决策。
“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的建设并不是天生的‘冤家’,关键是如何找到结合点,如何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市长李俊在一次全市干部动员会上说。
西昌市找到的第一个结合点是乡村旅游。充分利用西昌市的光热条件,举办各种类型的乡村旅游节日,把旅游产业和农业观光产业结合起来。
2007年4月,西昌市在樟木乡丘陵村举办了首届樱桃节,14天的樱桃节,丘陵村销售樱桃达50万斤,总收入320万元,仅樱桃收入人均就比上年总多收入多了1200多元,最高人家甚至达到了10多万元。
成功的尝试开始催生西昌市的乡村旅游,今天,乡村旅游节日已经遍布西昌农村——石榴节、蜜桃节、荷花节、草莓节……一个又一个的乡村节日联通了一年的12个月。这些旅游节日与新农村建设联系在一起,打造出22个四川省省级环境优美乡镇,这些乡镇成为了生态城市建设的细胞。
“五彩西昌,西部水城”是“十一五”期间西昌市建设生态城市又一系统工程。2008年,在西昌市请中国规划勘测设计院担纲修编的《西昌市城市总体规划》中,确定了西昌“川滇枢纽、州府中心、西部水城、五彩西昌”的城市定位。
2010年4月,西昌市以城市森林覆盖率54.9%,城市建成区人均公共绿地9.8平方米、8个开放式生态湿地公园等成功创建中国森林城市。西昌市长李俊应邀在森林城市授牌大会上作大会经验交流发言,“走在西昌市的街头,你会发现每一条街道都有属于自己的颜色——红的三角梅、紫的紫叶矮樱、白的香花槐,一路色彩,一路留香。这是我们西昌的城市个性和气质。”李俊介绍说。
作为此次全国仅有的两个成功创建全国森林城市的县级市,西昌市把生态与产业发展相结合的创建路子得到业界首肯。如今,西昌邛海湿地公园又延伸了西昌的生态城市建设之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