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祖祖辈辈在南漳这块热土上生息,“金南漳”不仅哺育了世代勤劳、勇敢、智慧的荆楚后人,同时也孕育了多姿多彩的民间文化。丰富而深邃的历史文化积淀,众多的人文景观,给南漳这片锦绣山河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还留下了源远流长的文化财富。近年来,南漳县文化部门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上级文化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开展了许多比较有影响力的文化活动,推动了全县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丰富了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但是,南漳县的群众文化活动仍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当前基层文化事业的状况
1、文化事业地位和作用与现实工作反差强烈
文化是经济的魂,经济是文化的根。文化工作是我们党的一项重要工作,但在实际工作中,有的地方总认为文化事业是公益事业,不产生经济效益,干好干坏不影响政绩,于是“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没有像抓教育、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那样有声势、有力度。
2、文化阵地有丢失现象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全县的各项事业发展日新月异,学校、医院、广电、交通、通讯等一大批基础设施得到改建和新建。相比之下,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全县十个乡镇文化站,目前设施设备建设比较健全的只有九集、东巩、武镇、李庙、肖堰等少数几个乡镇。
3、举办文化活动困难与希望并存
在当前的农村院落、路边、旮旮旯旯,随便走一走,看一看,不是“卡五星”、就是“斗地主”,要不就是手里拿张码报研究“**彩”。到了夜晚,老百姓除了看电视就是侃大山、吹牛皮。近年来,在市场经济的大潮冲击下,全县特别是农村,年轻、能力强的都选择外出打工发家致富,在农村几乎看不到青壮劳动力。九十年代初,县宣传文化部门坚持以节日文化、广场文化、校园文化,宣传党的政策,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但是随着企业的转制,县直单位因改革人员减少,像以往那样组织群众文化活动的难度越来越大。
4、基层文化队伍素质参差不齐,文艺人才青黄不接
基层文化工作开展的好坏,基层文化干部的素质起着决定性作用。近年来,造成文化干部队伍不“精”的原因:一是财政对文化部门实行差额拨款,文化专业艺术人才的基本工资不能全额兑现,一些能力强,业务精的的同志人心思迁。二是文化设施设备陈旧,文化阵地有丢失现象。
二、加快发展群众文化事业的办法
1、建立公共文化基层服务体系,搭建农村文化活动平台,用先进文化占领基层文化阵地
长期以来,基层文化基础设施投入严重不足,基础差,底子薄,严重制约了群众文化活动的正常开展。要改变这种现状,最大限度地保障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必须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开展健康有益的、经常性的文化活动创造条件。按照现有的财政体制和相关政策,采取以地方政府投入为主、上级财政适当扶持补贴的办法,建设新的县级文化服务中心,配套相应的设施设备,完善与当地群众文化相适应的文化服务功能。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加快乡镇文化服务中心的建设,对年久失修、面积窄小、设施简陋的乡镇文化站,按新的要求进行改造和完善,并且利用乡镇文化站这个平台,把公共文化资源共享工程的工作落到实处,延伸到村文化室,更好的发挥乡镇文化中心承上启下的作用,不断提升乡镇文化中心的功能和服务水平。本着节俭、实用、不给群众增加负担的原则,整合有限资源,把村级文化活动室建设与村党支部党员活动室、“农家书屋”工程、农业科技推广室结合起来,一栋房子,多种功能,使之真正成为群众吸取知识营养,享受文化生活的场所。在条件好的地方,扶持一批文化中心户,实现资源互补,方便群众就近参与活动。“基层文化阵地,是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如果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不去占领,封建迷信、落后消极甚至反动的东西就会去占领。”我县必须积极发挥先进文化的熏陶、激励、凝聚、整合等作用,用先进文化占领基层文化阵地。
2、挖掘地方文化特色,精心打造旅游文化,拓宽文化活动内涵
文化特色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经过人民群众长期创造、积累、传承的文化精华,具有独特艺术魅力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因此,要在抓好公共、大众文化的同时,结合各地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文化资源条件,充分考虑地方群众的情趣爱好和传统文化特色,挖掘、整理、发展、创造一批群众易于接受、参与度高的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内容和形式。
(1)精心打造“三国故事”文化旅游品牌,发展南漳文化和经济。我们知道三国时代(公元220——280年)的六十一年间,是继东汉之后我国历史上出现的风云变幻,群雄逐鹿的三国鼎立历史时期。三国时期起源于南漳的故事,可以说是南漳历史文化长河的经典奇葩。人们讲三国,必定要讲诸葛亮;讲诸葛亮,必定要讲司马徽及水镜庄。因水镜庄是东汉末年名士司马徽(字德操,雅号水镜先生)的隐居地。南漳旅游资源丰富,现在名气比较大的旅游景点有7处,包括国家4A级旅游景区水镜庄、国家级森林公园七里山、原生态旅游景点鱼泉河、香水河、龙王峡、金牛洞、古山寨。我们可以充分挖掘这些文化旅游资源优势,每年举办一届国际“三国源”文化旅游节,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让游客们游三国名胜、品人文精华、尝农家饭、购名优特产。让他们高兴而来,满载而归。“三国故事”在中国已经是家喻户晓,也是让世界了解南漳、让南漳走向世界的窗口。同时借助“三国”这张享誉世界的名片,我们在推进项目建设的同时,构建以三国源旅游、楚文化旅游、古山寨旅游为主体的文化旅游格局,以旅游促进文化,以文化带动旅游经济的发展。
(2)举办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激发全民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由宣传、文化等部门牵头,选定主题,由相关单位和知名企业联合主(承)办,发动全县各行各业参与,根据不同层次的文化消费群体,举办适合各种文化层次群众参与的文化活动,如“民(红)歌大赛”、“诗歌散文大赛”、“书画大赛”、“舞蹈大赛”等等,半年一评比,年底一考核,从制度上引导激发各部门各单位参与群众性文化演出的积极性。
(3)结合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开展“全民读书月”活动。该活动以中小学校、学生家长、社区居民、幼儿园为主要推动力量,在全县中小学、幼儿园、社区家庭全面展开;我县图书馆建成后,每个周末可以举办一次“三国论坛”,邀请市、县专家、学者、著名作家和艺术家为主讲的三国文化知识讲座,提高我县人民群众文化素质,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每年3月份举办一次“家庭才艺表演比赛”,把“庆三八”的活动拓展到每个家庭。6、7月份举办“消夏广场文化演出”把文化活动拓展到县直单位和知名企业。每年8、9月份举办“全县农民歌手大奖赛”、“红色歌曲大家唱”活动,把文化活动拓展到农村、社区。通过广泛开展这些大型的、群众参与面广、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为全县的党政机关干部和农民朋友提供施展才艺的舞台,把老百姓从麻将桌、**彩等吸引到参与文明健康的群众文化活动中来。
3、凝聚社会各方力量,迎接新时期群众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1)培育壮大民间社团组织,培育、扶持一大批文化能人。让这些文化能人促进先进文化在基层、在社区生根开花。经过不断的发展,全县民间文化社团组织越来越多,这样文化活动就会越办越多,越办越红火。
(2)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认识抓好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上来,统揽工作全局,高度重视基层文化工作,改革传统的思维定式,以积极的姿态和全新观念,把基层文化工作与经济工作和农村小康建设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一起研究部署,一起督办落实,一起考核兑现,强化各级责任,虚功实做,使软任务变成硬指标。认真落实上级已经出台的各项文化经济政策,克服一切困难,加大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保证经费投入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要求相适应。有条件的地方,还要根据上级精神,制定适合本地特点,促进加快文化建设的优惠措施,保障文化事业发展的需要。通过加大宣传力度,激发社会各界关心基层文化、理解基层文化、支持基层文化建设的热情,组织和动员各阶层、各方面的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文化建设,在活动场地、资金、物质和人力资源等方面提供帮助与支持。要加强农村文化机构网络建设,明确机构性质,发现并充实专业人员,建立和完善县、乡、村(社区)和文化专业户四级文化网络,做到层层有人抓,一级对一级负责。
(3)在人才的培养和使用机制上:一要敢于破除唯学历、唯年龄论,善于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培养、引导各类拔尖人才。对人才给位子、给平台,让想干事的有事干,会干事的干成事,能干事的干大事。二要建立激励机制,通过重奖,鼓励人才冒尖和留住人才,促进文艺人才的健康发展。从而真正培养一批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安心扎根文化战线,用心思考文化工作,在文化事业的发展中建功立业。三要重视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采取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派出去学习深造、集中培训和整合人才资源等办法,提高文化专干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以适应新时期文化工作的新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和文化主管部门,要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基层文化工作的先进经验,积极探索加快基层文化建设的路子,加强对基层文化工作的具体指导。通过开展评选命名、授予荣誉称号等活动,对那些有一定艺术专长、能为基层文化事业作出重要贡献的包括民间艺人在内的艺术人才进行表彰和宣传,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
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的开展使生活于其中的人们能够拥有良好的精神风貌、振奋的精神状态、高尚的道德情操,进而化作文化惠民,促进社会全面发展的巨大精神力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