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68|回复: 2

关注“2012。5.8号扬州救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5-13 12: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扬州救市新政发出政策调整大信号



去年,一位地王代表称,“我赌的是,在我死之前,一定有企业先死掉。那时候,政府一定会出手救市”。果然,不少地方政府开始试探中央调控红线,但结局却总是夭折,先是著名的佛山救市政策“朝令夕改”,再就是芜湖出台的救市政策也没有逃脱过短命的“三日新政”。日前,扬州接起芜湖救市大旗,打响了救市第三枪。



扬州对个人新购买的成品住房,建筑面积在90平方米及以下的,对购房人给予所购房屋合同价款6‰的奖励;对90平方米以上、120平方米以下的,给予所购房屋合同价款5‰的奖励;对120平方米及以上、144平方米以下的,给予所购房屋合同价款4‰的奖励。



实际上,扬州这次救市的力度并不很大,但这次挑战调控政策,能否成功,直接决定着整个中国楼市政策的方向。



为什么扬州政府会在各地政府救市失败之后,再次试探中央的底线?主要原因是楼市低迷让地方财政吃不消了。那位地位之所以敢吃定政府救市,估计是看到了土地市场和税收的作用,以不到一个亿的补贴,获得几十倍数的回报,地方政府也不是傻瓜,其逻辑是清晰可见。



土地财政是地方政府的生命线,如果楼市一直低迷不振,固然会损害开发商和银行的利益,但是,更多的损伤是地方财政的收入。从冠冕堂皇的角度来说,一旦地方财政收入减少,投资为主导的地方经济发展就会受到限制,城镇化进程就会在一定程度放缓。如果从地方政府作为一个利益体来说,财政收入的锐减,导致不少地方揭不开锅,或者透支很多年的财政现象都是有可能发生的。2008年地方政府救市政策鱼贯而出,也是基于这些原因。还有难以启齿的问题,即超发货币如果没有市场,就不会流入市场,其载体就是房地产,如果大量的流动性进入房地产,超发货币在短期内是难以对通胀构成重大威胁。



事实上,不仅仅是扬州在救市,各地都在瞄准各种各样更为巧妙的理由进行救市,比如说刺激刚性需求来救市,是一项比较流行的做法,笔者在之前已经分析过,刺激刚性需求可能就是相对来说比较温和的做法。还有一些温和的做法就是盯着房贷利率优惠和调整公积金、降低首付比例,这些做法的形式不同,但都是打着刺激刚性需求的合理幌子。但是,像扬州这样公开奖励买房的做法,还是非常惹眼的。因此,扬州救市政策会不会像佛山和芜湖救市政策那样譬如朝露,很快夭折?如果扬州新政不被叫停,可能是政策转折的重大信号。但是,这种可能性有多大,暂时还尚不可知。



该政策没有区分购房者的身份,其逻辑预设是购买这样的房子的人是穷人,所以需要补贴,而且补贴可以产生极大的效益,这比打着刚需旗号的政策微调,更进了一步。没有区分几套房,同样是对调控政策的一个挑战,当前调控的共识是打击二套房投机,但这次扬州新政没有区分,相当于直接否定限购令。无论扬州是否曾经出台过限购,从本质上来说,至少会对限购城市的一种鼓励。



为了摆脱救市嫌疑,扬州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称,猜测购房奖励政策是扬州市政府救市行动其实是断章取义,购房奖励政策是鼓励原本要买房的人群,更多地去选择装修房(成品住房)而非毛坯房,并不是鼓励个人买房。但问题是,无论鼓励去买毛坯房还是购买精装修房,从本质上来说,政策目的都是为了刺激购房,这一点是否定不了的,我们要看到的不是救市政策的力度,而是要看到救市政策的信号灯转向问题。不要认为力度不大就不是政策转向的信号,星星之火尚且可以燎原,何况政策之火,燃烧更猛烈。无论是公众误读了政策也好,还是政策本身有着内在逻辑转换也好,毫无疑问,扬州救市乃是继佛山和芜湖之后,又一个挑战调控政策的信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28 13:23 | 显示全部楼层
1稳定和严格实施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扬州救市政策被默许,这说明一个问题,房地产调控开始在现实层面松了。最近成交量回暖,北京价格反弹等消息,说明有些地方市场开始慢慢转暖。房地产政策向来争议很大,调控政策不是要将市场一棍子打死,而是要保持其发展的合理性。
2明年政,府换届了,很多人都寄望下界政府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热门推荐

关于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南漳热线 ( 鄂ICP备2021000082号-2 || 鄂公网安备 42062402000199号 )

GMT+8, 2025-2-22 14:41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 Style Desig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