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常乐

永远的漳河源+漳纸工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9-4 09:47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42:}{:soso_e163:}

漳河源,一个美丽充满奇幻的地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9 16:25 | 显示全部楼层
顶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9-12 12:22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庆有县城的朋友去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9-12 12:2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9-12 13:38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xiangshu.com/read.php?tid=2701718&page=1
漳纸工坊探访实录
东方梦/文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9-14 08:58 | 显示全部楼层
《襄阳日报》2012年09月14日,8版-旅游周刊
民艺传承基地“漳纸工坊”(漳河源)被评为中国最美手工私游地
通讯员 刘园 摄影报道
  近日,位于漳河源头的南漳县薛坪镇龙王冲村中场的古法造纸作坊(漳纸工坊),以其独特的峡谷自然风光和原生态古法造纸工艺,被中国手工杂志评选为“中国最美手工私游地”。
  漳纸工坊是2011年10月在南开大学校友资助下,由拾穗者民间文化工作群实施建设的民间手工艺活化传承基地。《中华手工》杂志是以续接文明谱系、宏扬手工艺术、复兴中华文化为己任,国内唯一的一份大型民族手工艺期刊。杂志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文采风流、雅俗共赏。
XYRB_8.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9-21 16:10 | 显示全部楼层
2012第三期漳纸工坊手工纸研习营招募中,敬请关注!
这个事有南漳朋友参与更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21 19:42 | 显示全部楼层
常乐 发表于 2012-9-21 16:10
2012第三期漳纸工坊手工纸研习营招募中,敬请关注!
这个事有南漳朋友参与更好。

是啊,期待更多南漳朋友参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0-9 08:44 | 显示全部楼层
近日,位于南漳县薛坪镇龙王冲村中场的古法造纸作坊(漳纸工坊),以其独特的峡谷自然风光和原生态古法造纸工艺,被中国手工杂志评选为“中国最美手工私游地”。
漳纸工坊是2011年10月在南开大学校友资助下,由拾穗者民间文化工作群实施建设的民间手工艺活化传承基地。《中华手工》杂志是国内唯一一家有关手工艺的顶端媒体。
未命名.jpg

未命名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9 09:12 | 显示全部楼层
拾穗者长假日记
10月7日  星期日
晚上给秦明炎电话,几个事值得一记。一是国庆前已经试制出新的竹纸。据秦的女儿陈发旺说:“纸张颜色淡黄,很结实,有部分表面不是很光滑需要改进,也算是实验基本成功。他们做纸过程中照有部分图片在家里的相机里,以后可以用。听爸爸说过几天bj美术学院。”二是长假中间陈家接待三批游客,50多人。
还有一中心医院医生去工坊后,邀请陈三爷到医院做一个身体的全面检查。秦说晚点来,从来没有到过襄阳的老人家,这次将终于出山。
10月8日  星期一
收到《国学知周》、《水镜文艺》和《中华手工》杂志,都与漳纸有关。《国学知周》发表图片若干。《水镜文艺》发表旧文《永远的漳河源》,《中华手工》将漳纸工坊评选为中国最美手工私游地的报道,大制作,非常精美。
晚上老秦电话来说:新的竹纸已经做出约1000张,正在烘干中。也和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研究生联系上,会近期到工坊进行纸用途方向的田野调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9 20:5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10 15:19 | 显示全部楼层
古法造纸,隐于南漳
2012-10-10 02:08:03 来源:长江商报 【大 中 小】 评论   


陈家两代人合影,他们是南漳竹纸最后的守望者。拾穗者供图

长江商报消息 探访荆山腹地中的古老工艺

在湖北省漳河源自然保护区内,有一处造纸作坊,作坊主人姓陈,世代以造火纸为生,鼎盛时的陈氏家族富甲漳河源,家族长者、年逾八旬的陈三爷可以讲出家族三百年的传奇兴衰史。

陈家造纸沿用古老的工艺,原材料毛竹和石灰均取自南漳的山水,造纸主要靠人工和漳河水的水动力,其制作步骤与《天工开物》中记录的蔡伦造纸基本一致。在现代机械化造纸的冲击下,陈家火纸不再具有价格竞争力,陈家人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收入来源,2008年,陈氏家族只剩下一个作坊还在苦苦坚持,造纸工艺面临着失传的危险。

2004年,一位背包客发现了这个深山之中的“活化石”,此后,这个由民间志愿者组成的“拾穗者民间文化工作群”,对陈氏造纸进行了为期七年的记录和保护,经过多年摸索,他们也似乎找到了一条帮助深山之中的纸民维持生活、保存手艺的路。

盛夏的一个周末,我跟随拾穗者团队成员来到了这个荆山腹地中的古造纸作坊,亲历了拾穗者为保护在这一工艺所做的努力——他们正在对陈氏造纸进行工艺改造,探索这里发展旅游的可能性。本期《长江地理》,回归自然,再现南漳古法造纸制作的奇妙。

本版稿件 本报记者 谢方 采写感谢“拾穗者民间文化工作群”提供的帮助和资料

一把火纸,历经72道工序、100天

陈氏家族造纸沿用古法造纸工艺,就地取毛竹和山石为材,节约资源、污染较小。主要的生产工艺流程包括砍竹、浸竹、斩竹、干打、湿打、抄纸、钓纸、松纸、晒纸、包扎。整个生产过程全部用手工完成,看似简单,其实非常费手工和时间,从砍竹到成纸出来需要三四个月,这一步骤与明末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十三卷记录的蔡伦造纸过程基本一致。

1. 砍竹腐竹:每年清明节前后砍下幼竹,截成1米长短,用水碓打破,扎捆,放入石灰池中浸泡100天,一直把毛竹沤泡腐烂,这是造纸过程中耗时最长的工序。

2. 打竹:将腐烂的毛竹捞出,用一种水车带动的木质工具——水碓,把已经沤烂的毛竹不断锥打,一直到毛竹成为粉片状,毛竹的纤维彻底粉碎。

3. 做纸浆:将竹子粉片倒进石板做成的水槽里,不断踩踏、搅动让纸均匀,将均匀的纸片铲到抄纸池子里,加入山上采集的杨条树枝粉末,并加入适量的水搅匀,制成纸浆。

4. 抄纸:双手抬着长1米宽0.6米的帘床,中间放一片用细竹篾条编制的抄纸帘,持着木框在纸浆槽中用力一舀,有节奏的左右轻摇。水沥干后,拉过推杆,两手一上一下取出帘子,将其倒扣在垛板上,再揭开帘子,一张湿润的纸膜便留在垛板上。

5. 榨纸:抄出的纸有1米高、大约1000张的时候,将它放在一个垛板上,这叫一案。这一案纸被两块木板夹住,用一种被称为“钓”的大型自制工具强力挤压,两次后把水分控干。而后再经晾晒,彻底去掉水分。

6. 松纸:把粘在一起的纸用复杂的手法搓开。拿起一沓15厘米高的纸,握住其中的一个角,像揉面一样慢慢地揉过去,把4个角都揉一遍,直到所有的纸张都松开,不再粘连。

7. 包扎:这是造纸工艺中的后期包装。将干燥后的火纸整理成捆,每一捆40帖,一帖8张。陈家造纸中,捆纸用的是毛竹劈成的细篾,在抄纸池中浆过,细篾柔软如绳。

探访

作坊隐于深山峡谷

得知拾穗者团队在关注南漳的一处古造纸作坊,我跟着他们去当地,一起探访了这个有着“活化石意义”的古法造纸工艺。

我们这群人分别来自重庆、武汉和襄阳三地,有旅游专家、拾穗者成员、志愿者以及媒体同行。一行人在襄阳城集合后,上午八点驱车出发,直驱薛坪镇龙王冲。

车出南漳县,一直都是上坡,七歪八拐到薛坪镇,队伍已增至15人。道路越发陡峭狭窄,一路上人烟稀少,到达龙王冲村委会,砂石公路又往前延伸了3公里。路已经是相当颠簸,又过了一个山垭,汽车停在一个土酒作坊前。

下山的路逼仄陡峻,一侧是刀劈斧凿般的崖壁,一侧是密不透风的竹丛,愈往下行,宛如羊肠的山路愈险要。一行人小心翼翼,两只脚左右腾挪,山路全部是用大石块垒起来的台阶。“陈三爷的女婿秦明炎今年刚刚整修过,此前更不好走。”拾穗者成员说。

陈氏作坊位于峡谷之中,每次出门上山下山各需一个多小时,出趟门很不容易。拾穗者成员每次到陈氏作坊,都会多带点山下需要的东西,他们背过电线电缆、相册书籍、水果食品……这次他们背来了两个灭火器和一个画像,下山的时候再把垃圾带走,当地的驴友也都养成了这样的好习惯。

山路过半时,听到山下开始訇然作响,拨开毛竹丛,看到一道白色的激流在谷底翻腾咆哮,渲泻而下,这就是漳河上游的干流,陈家人就生活在这条河的滋养中。当山下水声轰然作响声愈烈,耳膜全被这自然的呼喊撞击时,造纸作坊就到了。

眼前一条溪流浅浅流过,水草遥遥地在水底飘摇,冰冷的溪水上雾气蒸腾,在两岸浓郁的树木掩映中,对岸一栋土木房屋若隐若现,那是显示陈氏家族辉煌历史的老宅,远处一条索桥是通往那里唯一的路。

原料、动力均出自大山

陈家老屋四面都是陡峭的山崖峭壁,只有河流沿岸有小块的平坦之地,老屋和作坊也就坐落在盆地之中。周围都是竹林,门前的小溪哗啦啦流过,这里湿气极大。

陈家老屋体量巨大,由青砖、石条和木材建成,楼高三层,一二层住人,各有房屋8间,一楼左右厢房通向厨房、火塘,三层作储藏之用,有三部楼梯分别通往楼上。屋前有一条水渠,是作坊造纸打碓的引水渠,中场纸农平时也在这里洗衣洗菜,非常方便。

我们到达时已是下午三点,现场体验造纸时间不太充分,所以当天下午我们参观了老屋和作坊,以及下场的徽派陈氏老宅,本打算去上场看看,但前段时间刚下过雨,去上场的路被水淹没,只得作罢。

沿着陈家老屋前的水渠往下游走,不过200米,就到了陈家的造纸作坊。作坊两间相邻,土墙青瓦,都是由陈三爷的女婿秦明炎亲手打造。房屋里面有几个大的水泥池,其中一个里面堆满了造纸用的原材料毛竹,用石灰水浸泡,塑料袋密封着,纸民秦明炎说,这是造纸中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腐竹,现在这一池已经泡了两个月,水呈药水一样的灰黄色。其他的几个水泥池是用来做纸浆的。房屋的一角还堆着造纸的原材料之一——杨树皮,已经被晒得半干,晒干之后把它锥打成粉末放入纸浆中,可以增加纸浆的黏稠度,增加火纸的硬度。

在靠近水渠一边的水车,在水的冲力下不停地转动着。秦明炎说,这个水车全部是用木头做成的,打造一个水车需要近十条粗木,光是中间的那个轴心就需要直径一人环抱的大树。由水车带动的一个木制机器叫水锥,用来把原材料锥打粉碎,水锥周围的地上布满了杨树皮的粉末。

作坊外面,溪水上面,有几个废弃的石灰池,从前,纸民们从山上打下石灰岩,就是在这个池里做成造纸所用的石灰,现在的造纸量远不如从前,只有秦明炎空闲时才会做一些。几个被废弃的石灰池里长满了茂盛的藻类植物,绿油油地在水底飘摇。

陈家的火纸原材料取自大自然,工序复杂、选材考究,所造出的火纸纸质优良,呈灰白色、无烟,易燃不熄,有一股淡淡的清香,是祭奠、祭祀、做鞭炮的上好材料。陈三爷说,做纸的麻每年都是有计划砍伐,用自己制造的石灰对毛竹进行腐烂,而不是用剧烈的化学品腐烂原材料,造纸的动力全部来自漳河的水动力,一切拜大自然所赐,对环境污染已降到最低。

2005年,拾穗者以陈家造纸为题材拍摄了纪录片《漳源纸事》,这一纪录片在第29届东京录影节上获奖,导演阐述这样写道:“一枝毛竹经过七十二道工艺成为一张黄色的土纸,化成灰烬,人们用以寄托对亡人的哀思,宿命得就像一个生命的轮回。陈家老屋的纸农们用他们繁复的劳动制成的冥品,实在是对亡灵的至高尊重。因为这中间浸透的纸农们的劳动太多。”

特写

陈氏家族:

世代以造火纸为生,曾富甲一方

陈氏家族现在年纪最大的陈三爷,已经81岁,看上去温文儒雅、皮肤细腻白净,耳不聋眼不花,可以清晰地讲出家族300年的历史。

据陈三爷讲,清朝初年,战乱导致四川人口急剧减少,而江西则存在着人多地少的问题,因此产生了“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这种大规模移民。陈三爷祖籍江西,祖上沿着江西、湖北咸宁、南漳冷水河、漳河源地区这条生存线而迁徙至漳河源,到陈三爷这一辈,已经是第七代人。陈氏家族没有耕地,也不会农事,世代以造火纸为生,曾经富甲一方,中场的陈家老屋和下场的徽派老宅都是辉煌的见证。

原襄樊学院(湖北文理学院)教授、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首席专家叶植在《南漳的古造纸业》一文中说:“鼎盛时期的南漳造纸作坊应该有几百座之多。十年前还有很多纸厂仍在生产,近几年广西甘蔗种植区利用生产蔗糖的废料机械造纸,大量廉价倾销以后,南漳的人工造纸完全失去价格优势,不得不大量停产、歇业。”

来到陈家老宅所在地,我才明白了为何陈家人选择这里建屋造纸。南漳位于荆山腹地,雨量充沛、山谷幽深、气候温润,河谷中盛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毛竹,可以用来造纸,纸农们称之为“麻”和“竹麻”。荆山山中多石,而且多是石灰石,可以用来沤制毛竹。充足的自然资源,使南漳具备了造纸所需的条件。

旧时,造好的纸由当地人用背篓从深山峡谷中背到南漳的武安镇装船,再从蛮河进入汉水流域进行销售。中场作坊的字号是瑞昌祥,后来改成同兴胜,下场作坊字号是太和元。这两个字号的戳记一直被陈家人悉心收藏,密不示人。

陈三爷记得,他们当时把纸销售给武镇的施庆来和邹聚昌两家杂货铺。陈家富甲一方,修建了中场的陈家老屋和下场的徽派老宅。

未来

“拾穗者”为漳河纸的出路出谋划策

2004年,一个背包客李秀桦来到了漳河源,见到了陈家人和陈家造纸,作为一个有人文情怀的襄阳人,他记住了这里。

隔年,已是拾穗者一员的他带着更多队友来到了这里,开始进行“漳河源DV影像制造”计划,他们拍摄了中场古法造纸术以及陈氏家族田野调查。2007年,“拾穗者”制作的纪录片《漳源纸事》获日本第29届东京录影节优秀作品奖,十分钟影片记录了造纸的整个过程。

多次调查中,李秀桦愈发意识到在现代机械化大生产下,手工造纸这个农耕文明时期的手艺迟早会消失。李秀桦告诉记者,2011年开始,他们不仅仅只是记录这里的一切,他们想通过一些行动和努力改变这“被消失”的命运。

原来中场住有三户人家,另外两户,一家是陈三爷的弟弟陈廷容,另一家是陈三爷的侄子陈忠强,他们2008年都搬家到九集镇和武安镇了。陈三爷成了这里最后的守望者。因为这样,秦明炎夫妇放弃外出打工,伺奉两老左右,同时也抽空做些纸,有合适的机会销售一些。最近两年,一家人的生活来源主要依赖到漳河源寻幽探胜的零星旅行者。

漳河源地区一直是背包客和驴友们的天堂,拾穗者想通过旅游来保住这里。他建议老秦为驴友们提供食宿,以此为主要收入。

2011年10月,“拾穗者”再赴漳河源地区考察漳纸工坊和观光小径建设的可能性。这一次,他们专程请来了重庆理工大学教授、乡村旅游专家刘聪,请他为观光小径建设的可能性做评估。

为了方便陈家人的生活,今年初,在南开大学校友的资助下,他们建起了漳河源的第一条桥——漳河南开桥。另一方面,为了拓展陈家火纸的销路,他们尝试对火纸的成分进行改造,志愿者们集资送秦明炎到安徽进行学习。同时,他们将陈家老屋取名为漳纸工坊,在厅堂里布置起了两面墙,摆满了照片和书籍。

对于拾穗者来说,保护古老手工艺还只是摸索着前行。拾穗者的执行主席邓粮说,几年间几个核心成员的所有业余时间几乎都用在了漳河纸的保护上,甚至把自己的妻子小孩也带过来感受,那条山路来来回回走了十几趟了。

由于通往陈家老屋的路陡峭难行,游客数量有限,而陈家老屋的住宿环境也有待改善,这也成为目前最难的问题之一。

我们去的那天晚上,在陈家老屋的天井里围坐一圈,为陈家造纸的出路出谋划策。大家建议对陈家火纸进行改造,在其中加入装饰做成手工纸;对火纸成分进行改造,使其变成适合作画书法的艺术纸;也有的说,向寺庙等地推销陈家这种质地优良的火纸……会议至夜里十一点才散去。

躺在二楼的木床上,窗外的漳河水轰隆声依然作响,我在想,大家所有的点子似乎都有用,都可以去尝试,但每一条路都不是只凭陈三爷和老秦就能走通的,也不是拾穗者能做到的,需要更多的专业人士、各方面的力量才能做到。

但,因为拾穗者的关注和保护,陈家造纸才能多坚持这几年。李秀桦和邓粮都说过:虽然我们现在做的这么起劲,想很多办法,但是不敢想陈家造纸就一定保存的下来,我们现在只是想,让老秦多坚持几年,这里多存在几年。

读者如想了解更多有关陈家造纸的最新进展,或想对保护陈家造纸出一分力,可以联系zhangzhigongfang@sina.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5 09:39 | 显示全部楼层
10月14日,项目组在襄成员终于见到了新试制出的竹纸。从去年的10月项目实施,到现在的新纸问世,基本按照项目设计的进度在进行。
纸民秦明炎带了新纸20张,分别快递至bj和重庆,请有关专业人员鉴定并考虑纸的用途创意设计。另外送5张给书法家试用。5张给老河口木版年画艺人陈义文试印年画。
漳纸一号,纯竹原料,色泽淡黄,纸中均匀分布竹的纤维,厚度接近80克轻型纸,长465毫米,宽430毫米。

同日,将中华手工授予的“中国最美手工私游地”称号的木牌转交纸民秦明炎。

感谢所有关心漳河源古法造纸命运和这个项目的人们!
IMG_9066.jpg
IMG_9075.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15 10:53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拾穗者用智慧、心血和汗水,将古造纸作坊打造成中华手工授予的“中国最美手工私游地”!
也祝贺造纸传人秦明炎,遇到拾穗者,使有信心将古造纸作坊发扬光大{:soso_e16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15 11:1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个非物质文化遗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15 11:24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力支持!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5 11:45 | 显示全部楼层
开心快乐 发表于 2012-10-15 11:24
大力支持!挺!!!

感谢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5 11:45 | 显示全部楼层
开心快乐 发表于 2012-10-15 11:24
大力支持!挺!!!

大家都来关注,太谢谢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5 11:45 | 显示全部楼层
板桥人在东莞 发表于 2012-10-15 11:13
好个非物质文化遗产!

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5 11: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月影 发表于 2012-10-15 10:53
感谢拾穗者用智慧、心血和汗水,将古造纸作坊打造成中华手工授予的“中国最美手工私游地”!
也祝贺造纸传 ...

感谢你的贡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5 11:47 | 显示全部楼层
长江商报20121010
长江商报报样CJB11a10C_b.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15 12:1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15 12:5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7 12:36 | 显示全部楼层
漳河源被评为“中国最美手工私游地”

近日,位于漳河源头的南漳县薛坪镇龙王冲村的古法造纸作坊(漳纸工坊),以其独特的峡谷自然风光和原生态古法造纸工艺,被《中华手工》杂志评选为“中国最美手工私游地”。
漳河源是湖北省荆山生态旅游区之一,被纳入香水河七彩瀑布景区规划范畴内,2011年被批准为省级自然保护区。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独特,主要景点有大鱼泉洞、山羊洞、瀑布、古宅。大鱼泉洞分水、陆、空三层,洞高50余米,可容纳千人,洞内泉水外涌,乘船可进200米,步行走“大门”经“将军柱”过“钓鱼台”进“超生洞”,摸“长寿石”敲“石锣鼓”,攀壁而上到南天门。瀑布高约百米,雾气蒸腾,凉爽无比。有始建于民国·元年的青砖、楠木、灰瓦木架结构的民居,鄂西北文化艺术风格独特。居住于此的山民常年以原始生产方式造火纸为生,以原始生态景观、原始村落风情、原始生活方式被誉为“世外桃源”,具有极高的生态保护、科学研究、文化旅游价值。
   据了解,《中华手工》杂志是以续接文明谱系、宏扬手工艺术、复兴中华文化为己任,国内唯一的一份大型民族手工艺期刊。杂志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文采风流、雅俗共赏。        (南漳县旅游局  汪传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7 12:38 | 显示全部楼层
10月14日,终于见到了新试制出的竹纸。从去年的10月项目实施,到现在的新纸问世,基本按照项目设计的进度在进行。
纸民秦明炎带了20张,分别快递至bj和重庆,请有关专业人员鉴定并考虑纸的用途创意设计。另送书法家试用,老河口木版年画艺人陈义文试印年画。
漳纸一号,纯竹原料,色泽淡黄,厚度接近80克轻型纸,长465毫米,宽430毫米。
103_1134_46b0afeabd378e6.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7 12:39 | 显示全部楼层
15日,来自漳河源的陈三爷见到了阔别60多年的同学。
IMG_9103.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7 12:40 | 显示全部楼层
用漳纸创作的《春》《夏》《秋》《冬》。作者:襄阳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汪国云
IMG_9130.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2 11:12 | 显示全部楼层
魅力襄阳2012年第10期
103_1118_07eedfb162a4f3e.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2 11:12 | 显示全部楼层
魅力襄阳2012年第10期
103_1118_f287c22d831cab5.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2 11:13 | 显示全部楼层
魅力襄阳2012年第10期
103_1118_b838fb7bbaeb84e.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2 11:13 | 显示全部楼层
魅力襄阳2012年第10期
103_1118_4afc06d2f1ba210.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2 11:14 | 显示全部楼层
魅力襄阳2012年第10期
103_1118_5bcde627af0b953.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2 11:15 | 显示全部楼层
魅力襄阳2012年第10期
103_1118_66e1bacc4f2780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2 11:15 | 显示全部楼层
魅力襄阳2012年第10期
103_1118_0e889b3dee03e0c.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6 08:31 | 显示全部楼层
书法家刘长斌试用漳河源手工竹纸作品。
刘长斌,号鹿门居士、浩然居人。自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先后获书法奖项100余次。现为襄阳市书法家协会顾问、湖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等。
IMG_9525.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6 08:32 | 显示全部楼层
刘答复:感觉纸很好,效果也比作画要好。
和敬清寂
IMG_9526.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6 08:33 | 显示全部楼层
应陈三爷心愿写:世外桃源
IMG_9528.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6 08:33 | 显示全部楼层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IMG_9529.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6 08:34 | 显示全部楼层
10月25日  快递纸样给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研究院、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bj著名画家范治斌(南开大学校友、漳纸工坊资助者之一)若干张,试用。送纸样给文化老人邹演存先生、襄阳市美术家协会主席边广兰女士、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IMG_9539.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6 08:34 | 显示全部楼层
湖北立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专项扶持非遗传人


  新华网武汉10月24日专电(记者 俞俭)湖北省出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措施,规定县级以上政府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加强对传承人和学艺者的扶持,支持开展非遗项目交流。

  《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将于12月1日起施行。湖北省文化厅厅长杜建国介绍,作为地方性配套法规,湖北省非遗保护条例在很多方面有了突破和强化:一是强化、细化了政府的责任,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将非遗保护、保存工作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二是专项扶持非遗项目传承人,并资助学艺者学习技艺;三是建立了非遗项目和传承人的专家评审制度和相关认定程序;四是在生产性保护、整体性保护方面,规定了政府在政策优惠、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予以倾斜;五是整合社会力量共同参与非遗保护。
  据介绍,湖北省非遗名录项目和传承人得到有效保护,非遗数据库建设进展顺利。目前,湖北省已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名录保护体系,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4项、国家级名录84项、省级名录260项、市级名录554项、县级名录1732个项目;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39人(还有17人正在公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452人。


来源: 新华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热门推荐

关于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南漳热线 ( 鄂ICP备2021000082号-2 || 鄂公网安备 42062402000199号 )

GMT+8, 2024-11-17 13:37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 Style Desig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