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3-7-17 16:16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nkuaa.nankai.edu.cn/nkuaa/third.php?id=1231&module=7
南开大学校友范治斌等筹资捐建“漳河源南开桥”,在当地传为佳话,漳河源古法造纸第八代传人陈廷彬专门致信南开大学龚克校长,表达对南开学子和学校的感激之情。 附信全文:
龚校长台鉴:
我叫陈廷彬,今年81岁,家在湖北省南漳县薛坪镇龙王冲村。我们陈家世代以古法造纸为业。作坊在漳河源地区的深山峡谷中。近年因为手工纸没有销路,我们这里的纸作坊几乎全部停产,纸农纷纷上山另谋生计。我家还住在老屋,纸车也还在勉强运转,依靠接待零星游客的收入支撑。
近年来古法造纸受到文化志愿者的关注。前年十月,襄阳的拾穗者民间文化工作群启动了“漳纸工坊”项目,想通过纸张改良恢复古法造纸的生机,将我家老宅和作坊变成一个古法造纸博物馆。并在门口的漳河上建一座索桥。南开大学桥友画家范治斌先生闻讯,与同学、校友互相联络,捐资36500元,项目就正式实施了,去年五月桥已经建起。
在漳河上架一座桥是我一辈子的心愿。桥没有建时,家人和访客过河困难,早年我曾亲眼看到族中子弟过河被洪水吞没。现在桥建起来了,通行风雨风阻,方便又安全。九十高龄的南开大学历史学家来新夏老先生亲笔为漳河第一桥“漳河源南开桥”题写了桥名。让我们全家非常感动。
项目组还用项目资金安排我女婿到安徽、浙江学习造纸技术,今年春天开始造纸改良试验,现在第一批竹纸已经出来,并请画家和设计师试用,希望将来能找到销路。冯骥才先生试用后说:“这个纸手工感很好,写字字立得起来。”我已八十老朽,死不足惜,最忧心的就是世代传承的祖业断在自己手里,拾穗者和我们家还在继续努力。
南开大学是周总理的母校,培养了一批像范治斌先生这样的好学生,关心我们山区、关心非遗传承,可感可佩。他们的帮助给我们全家很大的鼓舞,仍感发扬光大文化遗产之荣幸,愿坚守漳河源,为“漳纸工坊”而奋斗!贵校若有相关研究和创作,欢迎前来“漳纸工坊”采风创作和田野调查,不胜荣幸之至!
顺颂
春安!
漳河源古法造纸第八代传人 陈廷彬
2013年4月22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