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工水晶所产生的乳白色废水
说起浦江,“水晶之都”和“牛奶河”总是两大提及率最高的标签。一方面,水晶生产为浦江带来了财富;另一方面,环境污染问题也随之而至,“牛奶河”现象日益严重。“水晶好是好,就是污染太严重”的想法在不少人心中扎根。
为整治浦江污染问题,县政府4月26日发出通告,浦江范围内所有生产加工厂家必须搬离浦江县城。4月29日浦阳街道也发出公告,7月1日前取缔无证无照有乱排污行为的企业。
机械化生产成污染主因
浙江省水晶工艺制品协会理事、浦江县阿里水晶有限公司董事长倪忠诚告诉记者,浦江的水晶产业已经发展了三十多年,最开始只有几户人在做,看到水晶带来的收益后,其他人也纷纷加入水晶生产的队伍中,如今38万浦江人中有20多万人正从事着水晶生产加工工作。“有一家云南人,家中六口人有五人都做水晶的加工生产,他们每人每天可以赚300元,这样一家人每天就有1500元的收入,这么好的生意,有谁不愿意做?”
“五六年前浦江成为了‘水晶之都’,但那时浦阳江用渔网还能捞上来一网的小鱼,水污染并不严重。”倪忠诚说。他同时表示,也是从那以后,数控全自动设备开始普及,水晶产业在浦江出现井喷,污染最大的水钻和烫钻生产企业更是从2009年的几家发展到了现在的一千多家,环境污染也从那时候开始变得严重起来。
“一组机械设备的价格是六七万,但它每天产生的效益是1000元至3000元,不到一个月就能收回成本,因此不管是大企业还是小作坊现在都是机械化生产,污水的排放量自然也高。而且机器生产时,产生的抛光水和玻璃粉混在一起被直接排到河里,就出现了牛奶河。”
政府着手整治水污染
据了解,早在2010年政府就针对水晶行业进行过水污染的整治。“那时候浦江县政府建造了万家加工园,把一部分水晶加工的工厂搬进了加工园,并对产生的污水进行集中处理。”倪忠诚说。记者在加工园看到,加工所产生的废水呈乳白色,它们由下水道流至大型污水沉淀池,由机器对废水进行过滤,过滤后的水可循环使用,而沉淀后的部分玻璃渣则可以被重新扔回窑炉熔化,制成玻璃棒。此外,在制造水晶时平磨环节需要使用大量金刚砂,产生的废渣也会通过过滤等手段集中至一处,最终被制成砖块循环利用。
记者对比加工园上游和下游的水质发现,在大雨冲刷后,上游的水质比下游更为浑浊,且上游有不少白色漂浮物,它们就是在水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
此外,2010年后政府还要求所有水晶生产企业建造污水沉淀池。沉淀后的玻璃渣回收重塑,废水循环利用。
环保局将进行“萎缩性”整治
据了解,目前浦江有大大小小的水晶加工生产厂19000多家,不少都是家庭作坊式生产,管理起来比较困难。“这些加工点设施简单,废水、废气、噪声、废渣污染都很严重,而且那些外来加工户环保意识薄弱,污水偷排现象严重,‘牛奶河’也因此出现。”浦江环保局办公室的戴主任说。
为此,浦江环保局开始加大打击力度,“去年一年,我们查处水晶加工的违法案件609起,其中有43起因偷排有毒物质被移送公安,今年我们行政拘留130多人,并取缔了污染严重的24个水晶加工点。”戴主任说。
为了解决浦江水晶行业的污染问题,浦江环保局已经成立了水晶污染整治组等三个小组,继续取缔无证无照的水晶加工作坊,并减少水晶生产厂数量,进行“萎缩性”整治,“接下来我们要将一些低、小、散户聚集在一起,搬进园区,集中处理废渣、废固,将水晶行业形成一个无污染的生产体系。”(青年时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