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房熊市里,银行最多只能帮助5%的人逃跑
股市从6124点拐头大跌,普通人只要想跑,任何一天,只要一秒钟就跑出来了。在房熊市里,在二线城市有一套200万元的二手房要卖出,可能3年也卖不出去,因为接棒者不按揭就买不起,因为银行已经半倒闭,使得按揭成为稀缺资源。
买入一手房,第二天就是二手房。某个城市有100万套二手房,在房牛市里,每年换手率3% * 3年 = 三年的换手率达到9%(9万套)。在房熊市里,因为银行贷款直接间接地流入房市的可能减少70%,因为亏钱效应导致买涨不买跌,所以二手房换手率必然明显减少。在房熊市头三年里,各银行批准的二手房按揭难以超过5%(5万套)。于是,在三年下跌50%的情况下,95%的炒房囤房者困在电梯里从10楼下到5楼。也就是说,银行停贷半停贷将使得在热水锅里的青蛙最终只有5%能够跳出来。
.
▲ 98%的普通人无法在中高位卖出
因为接棒者没有按揭就买不起,因为炒房囤房者跑出来1套住房就少亏几十万元,所以“按揭指标”成为稀缺资源,要“走后门”。当官的优先,内部员工优先,开发商优先,银行大客户优先 ……,于是,普通人只能享受到三年共5%的按揭指标中的2%,即98%的普通人无法在中高位卖出。
.
.
▲ 在房熊市第一年,住房价值就会快速缩水
张三在总市值730万元的时候按揭买入几套空置房,最高总市值为1000万元,快速赚钱270万元(27%)。
在拐头下跌第一年,一手房可能下跌20% + 二手房每年折旧税费损失4% + 银行风险控制压低评估3% = 二手房是按照贬值27%(270万元)来成交。赚到的270万元在第一年就不见了,接下来就是亏自己的血汗钱了,所以许多人在“过山车”里会如梦方醒,中知中觉。
.
.
▲ 在房熊市第二年,血汗钱可能损失68%
最高总市值为1000万元。第二年,一手房可能下跌40% + (二手房每年折旧税费损失4% * 2年) + 银行风险控制压低评估3% = 二手房是按照贬值51%(贬值510万元)来成交。
总市值剩下490万元(49%)- 按揭余额392万元(4年前买入时总市值700万元的56%)= 属于自己的价值剩下98万元 / 已经投入资金308万元(4年前买入时总市值700万元的44%) – 1 = 到房熊市第二年,投入的血汗钱亏掉68%(210万元)。平均每年亏钱34%(105万元),是每年收入剩余的10倍。
于是上帝令恐惧就出现了,于是千军万马排队过独木桥的情况就出现了。头二年房价下跌40%不奇怪。看看鄂尔多斯、温州就知道。1997年开始的香港房熊市,第一年下跌40%。
.
▲在房熊市第三年,不少人沦为负翁
第三年,一手房可能下跌50% + (次新房每年折旧税费损失4% * 3年) + 银行风险控制压低评估3% = 次新房是按照贬值65%(最高总市值1000万元贬值650万元)来成交。剩下35%(350万元)的总市值 - 按揭余额364万元(5年前买入时总市值700万元的52%)= 结清后欠银行14万元的负资产。
最高总市值为1000万元,买入时总市值700万元,说明计算对象不是在最高价时买入的。很明显,晚买房的可能在第2年就沦为负资产了,早买房的沦为负资产只是延迟三二年而已。于是,止损盘将像泉水那样不断涌流出来。
.
.
▲ 许多早买房或没有负债的炒房囤房者会一贫如洗
没有负债的房东,对房价下跌的长期性、持续性估计不足。房熊市通常是前面几年是暴风骤雨,后面是多年的阴雨连绵式小跌,是更加痛苦的钝刀割肉。
最高总市值为1000万元。第6年,一手房可能下跌50% + (二手房每年折旧税费损失4% * 6年) + 银行风险控制压低评估3% = 二手房是按照贬值77%(贬值770万元)来成交。剩下23%(230万元)的总市值。
每年养房成本12%,所以今后的房价可能年年跑不赢通货膨胀损失、折旧损失、税费损失,亏损年年在扩大。6年后,230万元 / 1.08 / 1.08 …… = 只相当于买房那一年的15万元(剩下15%的价值),即亏钱85%。这就是买房可以抵御通货膨胀的真实面目.
如果你认为每年通货膨胀不是8%,而是13%,那么计算结果是亏钱更多。
|
|